世界茶叶市场以红茶为中心, 在国际茶叶总贸易量中红茶占80%-85%红茶主要生产出口的国家开始是以中国为主,自19世纪后,中国红茶的制造向海外传播, 随后世界红茶市场发生很大变化。近百年来,红茶市场在国际上的发展、红茶消费的种类和比例也有了很大变化,由百年前以中国产销的工夫红茶为主,逐渐发展为当今以斯里兰卡、印度、肯尼亚产销的红碎茶为主,中国工夫红茶比例下降,红碎茶的消费达到极盛时期, 另外还有红茶再加工的各种速溶茶、袋泡茶等正在不断改变红茶市场的格局。
中国红茶的历史红茶一名,始见于明代刘基《多能事鄙》一书,明代朱升的茶诗《茗理》介绍了红茶制法。红茶生产起源于15世纪前后,确切的创制年代,至今尚难定论。福建省崇安首创小种红茶制法,是历史上最早的一种红茶。1732年后,清代刘靖《片刻余闲集》载有“……岩茶中最高者曰老树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次则工夫茶香……,。当时已有”小种“和”工夫“之分。小种红茶是红茶之祖,发祥于福建崇安县星村,产区包括武夷山范围及江西铅山,小种红茶有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之别,正山小种产于星村桐木一带,地势高峻,海拔1000~1500米,所产红茶又称
星村小种,因品质特优,最为着名; 坦洋、邵武、政和、光泽、沙县及江西铅山等地,仿制小种,称为外山小种。正山小种,最早外销,在19 世纪70年代运销欧美各国,年产达2.4万担,扬名于国际市场。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在《植物种志》〈1753年)中以武夷变种代表红茶品种,亦可说明武夷正山小种红茶早巳在国际上盛名。工夫红茶是在小种红茶之后, 由武夷山推广传播到中国东南茶区,简化了制法,到16世纪发展为工夫红茶。
1875年前后,工夫红茶制法从福建传到安徽,原来盛产绿茶的祁门县,开始生产红茶。祁门红茶面世之后,由于生态条件优越、茶树品种优良、产制技术不断改进与提高,品质独具一格,成为我国工夫红茶的一枝独秀。在国际巿场上, 与印度大吉岭红茶和斯里兰卡红茶共称为世界三大高香茶。清饮可领略其独特的”祁门香“,加奶加糖调饮亦能香味不减,十分可口。英国上层人士尤喜饮用,曾获得”群芳最“的美誉,被誉为”王子茶“、”茶中英豪“,祁红畅销国内外,100
多年来市场稳定,旺销不减。2001 年祁门县被命名为”中国红茶之乡“。
湖红工夫,据史载,清咸丰3 年(1875)首先在湖南安化试制成功,后在汉寿、新化、醴陵、湖阴、浏阳、平江、长沙等地相继生产。20世纪50年代,安化、平江、桃源、新化、石门、涟源均生产工夫红茶。产量曾在全国占主要位置,1988年湖南省红茶达40万担,其中工夫红茶10余万担。
宁红工夫是我国最早工夫红茶之一,主产江西修水、武宁、铜鼓等地。修水红茶始于清道光初年, 1892~1894年年产逾2万担,内质香高持久似祁红,畅销欧州。
宁红工夫,据记载,问世于19 世纪中叶,已有百年以上历史,产于宜昌、恩施等地。1840年湖北羊楼洞产红茶5万余担,销往俄、英等国。1876年宜红工夫出口猛增, 1886年前后,出口的宜红工夫年达15万担左右,销到英、俄、西欧一带。由于品质稳定,汤色红亮,”冷后浑“为其主要特点,因此,声誉颇高。
台湾日月潭工夫红茶,1903年在台湾苗栗试制成功,主产地在南投县埔里镇及鱼池乡一带。1926年引进印度阿萨姆大叶种,在鱼池乡设立台湾红茶生产中心,目前制成的红茶,生产花色有日月谭工夫红茶、红碎茶等。
福建的”闽红“,因产区品种不同,品质互异,有”坦洋工夫“、”白琳工夫“、”政和工夫“之分。我国工夫红茶”闽红“、”祁红“、”湖红“、”宁红“、”宜红“、”台红“,均有悠久的历史,迄今仍为我国传统的工夫红茶。19世纪中叶曾在国际茶叶市场享有极高声誉,独占世界茶叶巿场数十年之久。1886 年为我国工夫红茶出口的极盛时期。
中国红茶制法的外传及演变
中国红茶制法向海外传播,最早是1827年首先传人印度尼西亚,1834年传人印度,1854年传入斯里兰卡,当时都是聘请中国制茶工人前去帮助试制,按中国传统的手工制法生产工夫红茶。1870年后,开始采用机械方法生产工夫红茶。嗣后逐渐生产分级红茶,国外称”传统制法“。分级红茶是在我国工夫红茶制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分为整叶茶、破叶茶与付茶的片茶、末茶。19世纪以后,印度、斯里兰卡生产的分级红茶,逐年夺取了我国工夫红茶的国际茶叶市场。20 世纪20年代前后,采用c·t·c揉切机制法以及之后的l·t·p切碎制法,生产红茶的国家大部分生产了红碎茶。红碎茶发展很快,随着国际茶叶市场消费习惯的转变,仅仅十年左右的时间,几乎垄断了整个红茶市场。
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国际茶叶市场的需求,在栽培大叶种的云南、四川、广东、海南、贵州、广西及湖南等地发展红碎茶与工夫红茶。
滇红工夫属大叶种类型,1938 年在云南凤庆县试制成功,是我国工夫红茶的新葩。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发展,1978年产量达160万担,出口俄、东欧各国,其中金芽茶、金尖茶曾获国际市场最高茶价,国内巿场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亦颇受青睐。
川红工夫是20世纪50年代在四川宜宾等开始生产的工夫红茶, 是后起之秀。”早白尖“以其早、嫩及优良品质,博得好评,1980年川红产量达4万担,出口俄、法、英等国。
此外,有浙江绍兴为主的越红工夫,广东英德为主的英红工夫, 江苏宜兴为主的宜兴工夫,江西浮梁为主的浮红工夫,安徽霍山为主的霍红工夫等。
我国红碎茶在商业部、外贸部于1958年湖南安化采用传统制法试制一举成功。1964年外贸部、农垦部、农业部等,根据国际茶叶巿场的变化,选定云南勐海、四川新胜、湖南瓮江、广东英德、湖北芭蕉茶场(厂〉,大规模试制生产红碎茶。近40多年来,我国红碎茶的主产区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海南、重庆等省(区、市),以云南大叶种制成的红碎茶品质最优,小叶种制成的则较差。红碎茶分为叶茶、碎茶、片茶、末茶四个茶色产品。目前我国生产有传统法红碎茶、转子制法红碎茶、c·t·c制法红碎茶、l·t·p制法红碎茶。c·t·c 制法成品花色少,制作工艺简单, 精制率高,品质优良,是当前红碎茶发展趋势。
中国红茶的加工制造我国的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其制法基本相同,均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在制造过程中,根据茶鲜叶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规律,人为地促使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形的形成,其品质特点都是红汤红叶。在整个制造过程中,基本上可分为初制和精制两个阶段。
小种红茶制法
1.萎凋日光萎凋与加温萎凋相结合,使鲜时散失适当水分,叶质变软,失去原有光泽,折梗不断, 叶脉呈透明状,并散发特有清香为适度。
2.揉捻用小型揉捻机,每机装叶约10公斤,按轻、重、轻的加压原则加压,中间下机解块一次, 揉至茶条紧卷、茶汁外溢、粘于叶表为度,全程揉时约90分钟。
3.发酵将揉捻适度茶坯置人竹篓内,上盖布后用力压紧,放在炉灶边加温,经6~8小时、80%0以上茶坯呈红褐色、无青草气并发清香时为宜。
4.锅炒亦称”过红锅“是小种红茶特有的制造工序,其目的在于钝化酶促作用,停止发酵,以保存部分茶多酚,使茶汤鲜浓、滋味甜醇、叶底红亮。方法是:当锅温达200℃时,投人发酵叶1-1.5公斤。双手迅速翻炒,经2~3分钟,使发酵叶变软烫手时即可起锅。
5,复揉将过红锅的茶坯趁热放人揉捻机内揉捻6~8分钟,使条索紧结,下机后再次解块。
6,熏焙对形成小种红茶品质特征起到重要作用,既可使茶坯干燥至适度,又能吸收松烟香味,毛茶具有浓厚而纯正的松烟香气和类似桂圆汤的甜爽,活泼滋味。方法是:将复揉叶薄摊在水筛上,置于青楼的焙架上,下烧松柴,明火熏焙,室温控制在80℃左右,3 小时后约八成干时的茶叶有刺手感,将火苗压小,降低温度,增大烟量,湿坯大量吸附松烟香味。做到一次干燥不翻动,一批6~9 小时,手捏茶叶成末、松烟香浓烈即可。
7,复火将经筛分拣剔后的毛茶在出售前需进行复火。高档茶与低档茶分别复火,低温长熏, 吸足松烟,使含水率不超过8%。小种红茶的精制,筛、抖、扇、拣、烘之繁简,因毛茶品质而异,其原理和方法与工夫红茶大同小异。
工夫红茶制法
工夫红茶制造分初制和精制两个阶段。初制经鲜叶验收和管理后,通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成为毛茶,再经精制的筛分、风选、拣剔、复火、拼配等工序制成工夫茶成品。工艺复杂,费工费时,技术性强,工夫红茶因此得名。
1.工夫红茶的初制
(1)萎凋:萎凋方法有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自然萎凋又分室外日光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 室外日交萎凋只能在阳光不太强烈情况下进行,室内自然萎凋是将鲜叶摊放在萎凋架上进行。萎凋槽是将鲜叶放人通气槽体中, 鼓进热空气,促进萎凋进程,具有操作方便、造价较低、节省劳力、提高工效、降低成本等优点, 且能较好控制萎凋质量。工夫红茶的萎凋程度,一般是以萎凋叶的含水量为指标,结合叶象变化、色泽、萎凋叶香气判断其适宜程度,其含水量细嫩叶为58%~ 60%,粗老叶为62%~64%。
(2)揉捻:这是形成工夫红茶品质的重要工序之一,目的是破坏叶细脆组织,使茶汁揉出, 在酶的作用下进行氧化作用;茶汁粘溢于叶表,可增进色香味浓度;使芽叶紧卷成条,美观外形。揉捻多用揉捻机,嫩叶揉时宜短, 加压宜轻;老叶揉时宜长,加压宜重;气温高揉时宜短,气温低揉时宜长,加压掌握”轻、重、轻“原则,捻分两次。适度标志有二:一是芽叶紧卷成条;二是手紧握茶坯,茶汁外溢,松手茶团不松散,茶坯局部发红,80%以上的细脆破损。
(3)发酵:红茶发酵虽在揉捻中巳开始,尚需经发酵工序,使多酚类物质在酶促氧化聚合作用生成茶黄素和黄红素,茶坯红变,形成红茶的色香味品质特点。采用发酵机控温控时发酵或在发酵室进行发酵车发酵。发酵的主要条件是温度、湿度、通气等。当时色变为黄红,具有熟苹果香,青草气消失时为发酵适度,若有带馊酸的巳发酵过度,在掌握发酵程度上“宁轻勿过”。
(4)干燥:将发酵后的茶坯,采用高温供焙,蒸发水分达到保质干度。一般分毛火和足火。通过高温干燥,固定外形,保持足干,防止霉变,散发青草气,激化芳香物质,获得工夫红茶特有的甜香。工夫红茶采用烘干机或烘笼烘干,毛火叶达含水量20%-25%,足火叶含量5%~6%。
2,工夫红茶的精制
按传统分为本身路、长身路、圆身路、轻身路、碎茶路、片茶路、梗片路进行,其各路工序的原理及操作方法大致为下:
〔1)筛分:毛茶通过筛分使茶坯大小、粗细、长短分开。
(2)切断:将筛面茶坯解体切断,由长切短,由粗切细,达到长短、粗细、体形一致。
(3)风选:利用风力作用将筛分后长短、粗细、形状相近的茶坯有轻飘重实之分,重者落近,轻者吹远,分段收集,达到分出同筛号茶的品质优次。
(4)拣剔:将茶中茶梗通过拣梗机,手拣予以剔除。
(5)干燥:分茶坯精制前的补火干燥和精制后茶叶装箱前的复火干燥,水分为6.5%。以下。
(6)拼配:先配小样,再配大堆,复验合格再行复火清风,装箱刷唛。
3,红碎茶制法
红碎茶的初制与工夫红茶的初制基本相同,只是揉切这道工序中由于使用的不同机具及其操作方法有异。
(1)萎调:红碎茶初制中,有不经萎凋的,其片茶多,内质浓强度低。各种制法对萎凋叶含水量的要求是:传统制法为61%~63%,转子制法为59%~61%,c·t·c制法为68%~70%,l·t·p加c·t·c制法为68%~72%萎凋的时间和程度拟随制法而适度掌握。
(2)揉切:因采用机械,工艺技术有异,其产品外形、内质也不同。我国目前有四种:一是传统揉切法,使用平盘式切茶机进行平切, 产品叶、碎、片、末四类花色;二是转子揉切法,采用卧式转子机完成的;三是c·t·c机揉切法,茶坯通过碾碎、撕裂与卷曲成为颗粒,揉切强烈又快速,一般与洛托凡配套使用,此法具有低温、强烈、快速、精制率高、成品花色少、便于精制的特点,c·t·c茶颗粒紧卷重实, 色泽棕黑油润,香味浓强鲜爽,汤色浓亮,叶底红匀鲜活;四是l·t·p机捶击法,l·t·p制法有单机与c·t·c联装切碎方法两种。
(3)发酵:有用发酵车控温、通气发酵至适度后立即送往干燥。
(4)干燥:红碎茶体型细小,茶坯含水量较高,烘干时用大功率干燥机分一次干燥和二次干燥两种, 含水量为5%左右。
(5)归堆:按原料老嫩,筛切次数不同,各号按质归堆。
红碎茶的精制原理及方法与工夫红茶大体相似,加工机械的使用及工艺较为简单,嫩叶一致的鲜叶,经加工后可立即将毛茶筛分清选装箱,初精制在一条作业上完成;也有分为初、精制两个阶段的。由于各地红碎茶采用的制法不一, 各套样的风格有异,精制及成品花色亦有一定差别。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