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与茶俗茶作为民俗礼仪的使者,千百年来为人们所重视。它上达国家间的礼仪活动,下渗人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礼俗。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的诗句,都说明了我国人民自古好客,有以茶敬客的风俗习惯。客来宾至,清茶一杯,可以表敬意、洗风尘、叙友谊,既简朴又方便,成为人们日常交往的高尚礼节。也是礼仪之邦的中国最普及、最具平民性的日常生活礼仪。
2、茶与婚礼《七修类稿》中说:“种茶下籽,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茶在民间婚俗中历来是“纯洁、坚定,多子多福”的象征。因茶性最洁,可示爱情“冰清玉洁”,茶不移植,可示爱情“坚定不移”,所以古人结婚以茶为礼,取其“不移志”之意。从唐代将茶作为高贵礼物伴随女子出嫁,到宋代又有了“吃茶”订婚。这以后,“吃茶”成为男女求爱的别称。故世代流传民间男女订婚,要以茶为礼。茶礼成为男女间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
“三茶”。旧时在江南一带,将整个婚姻礼仪总称为“三茶六礼”。其中“三茶”即为订婚时“下茶”、结婚时“定茶”、同房时“合茶”。也是将提亲、相亲、入洞房的三次沏茶合称“三茶”。举行婚礼时,还有行“三道茶”的形式,第一道是“白果”,第二道为“莲籽或枣籽”,第三道才是“茶叶”,都取至性不移之意。吃三道茶时,接第一道茶要双手捧之,并深深作辑,而后将茶杯与嘴唇轻轻一触,即由家人收去。第二道依旧如此,至第三道茶时,方可接杯作辑饮之。
“退茶”。是贵川三穗、天柱等地区的侗族姑娘退婚时所用的一种方式。“退茶”,侗语叫做“退谢”。被父母包办订婚的姑娘,假如看不中对方,不愿意嫁给对方,就用“退茶”的方式退婚。这种方式不知起于何时,一直流行到20世纪四十年代来。
3、茶与丧俗在我国的民间习俗中,茶与丧祭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祭祀用茶早在南北朝时梁朝萧子显撰写的《南齐书》中就有记载,并武帝萧颐永明十一年(493年)在遗书中称:“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惟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以茶为祭,可祭天、地、神、佛,也可祭鬼魂,上到皇宫贵族,下至庶民百姓,在祭祀中都离不开清香芬芳的茶叶。用茶作祭,一般有三种方式:以茶水为祭,放干茶为祭,只将茶壶、茶蛊象征茶叶为祭。
我国清代,宫廷祭祀祖陵时必用茶叶。据载同治十年(1871年)冬至大祭时,即有“松罗茶叶十三两”的记载。而在我国民间则历来流传以“三茶六酒”(三杯茶,六杯酒)和“清茶四果”作为丧葬中祭品的习俗。如在我国广东、江南一带,清明祭祖扫墓时,就有将一包茶叶或三杯茶水与其他祭品一起摆放于炆前祭祀先人的习俗。
此外,茶叶还是随葬品。因故人认为茶叶有“洁净干燥”的作用,茶叶随葬有利于墓穴吸收异味,保存遗体。从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物品中我们可以得知,我国早在2100多年前就有将茶叶作为随葬物品了。
自古以来,我国都有在死者手中放置一包茶叶的习俗。人们认为人死后必经孟婆亭被阴间鬼役饮迷魂汤,以使死者忘却人间之事。故一般成jian时在死者手中置茶叶一包,认为饮茶后可以让“死者清醒”,保持理智而不受鬼役蒙骗。因而,茶叶成为重要的随葬品。
茶在我国的丧葬习俗中还是重要的“信物”。我国湖南地区旧时盛行棺木葬时,死者要用茶叶做枕头。其寓意,一是死者至阴曹地府要喝茶时可随时“取出茶泡”;而是茶叶放置棺内,可消除异味。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