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安溪茶商曾垄断东南亚市场

发布时间:2013-03-14   来源:老农茶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泉州跟“海上茶叶之路”有什么渊源呢?昨日,记者采访了泉州市政协原副主席、泉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何融融,他讲述了泉旧事。

宋元时期以进贡为主

他说,福建产茶的文字记载,最早见诸泉州南安县丰州古镇莲花峰石上的摩崖古刻《莲花茶襟·太元丙子》,其中太元丙子即公元376年,说明莲花峰茶早在晋代就已产生了。

宋元时代,泉州港以“刺桐港”之称闻名于世。泉州也素有“海上丝绸之路”的美誉,元代曾与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通商,航运兴盛,于是有了“东方第一大港”和“海上茶瓷之路”之称。当时的茶为“饼茶”,与后来的茶不同,多以进贡为主,少量出口。

泉州九日山的石亭绿、清源山的宋树茶都是饼茶的一种。明代正德年间,莲花峰建石亭(今仍存),称不老亭,因亭名通俗,茶也就称石亭茶,因属绿茶,故称石亭绿。随着对外贸易的开展,石亭绿畅销南洋群岛各地,甚至远销英国伦敦。而清源茶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在唐玄宗时期御史中丞封演的《封氏见闻录》中有相关记载。

因修建泉州洛阳桥而为人熟知的蔡襄其实在茶艺方面也有贡献。何融融先生说,《茶录》是蔡襄作于宋皇(1049-1053年)期间,但其主要对象为“北苑”茶。

明清时期茶叶贸易兴盛

何会长说,明清时期,乌龙工艺形成,首先在闽南,粤东兴起。《澳门图说》中记载:万历29年(1601)西洋利玛窦来到中国,始居澳门,他将获得的茶瓷等器物,“贩往各番”。

另一位泉州文史学者王老先生告诉记者,19世纪,清朝郑成功时期闽南地区的茶叶大量远销海外。19世纪至20世纪,泉州安溪华侨茶商活跃在台湾及东南亚地区,对于当地的茶市场呈现垄断态势。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