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茶,简称滇红。产于云南省南部与西南部的临沧、保山、凤庆、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其地森林茂密,落叶枯草形成深厚的腐殖层,土壤肥沃,致使茶树高大,芽壮叶肥,着生茂密白毫,即使长至5~6片叶,仍质软而嫩,尤以茶叶的多酚类化合物、生物碱等成分含量,居中国茶叶之首。
滇红原产地在凤庆
公元1938年10月中旬,机制茶之父、滇红创始人,被称为中国着名红茶专家的冯绍裘一行人经云南下关步行十余日,11月初到达顺宁(今凤庆)第二天即商请凤山茶园试采“一芽二叶”鲜叶4000克,分别制成红绿茶各500克,作试制样品,经邮寄香港茶市,评为“中国红绿茶中之上品”。
1985年凤庆茶厂编修厂志,为弄清是谁先制成云南红茶,派编纂小组成员项廷灿去湖北,向冯绍裘先生求教。冯老先生十分高兴,撰写《滇红史略》文章一篇,寄到凤庆,确定了“滇红”的原产地在凤庆这一史实,同时认定凤庆茶厂(前身名顺宁实验茶厂)是云南有史以来官办的第一家茶厂。
冯绍裘老先生在回忆当年试制“滇红样品”时,有一段精彩的描述:“一切都很如意,两个茶样,一红一绿,宛如一金一银,使人不胜欣喜。红茶样:满盘金色黄毫,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艳发光(桔红),香味浓郁,为国内其他省小叶种的红茶中所未见。绿茶样:满盘银色白毫,汤色黄绿清亮,叶底嫩绿有光,香味鲜浓清爽,亦为国家绿茶所稀有。”读完这段文字,可见凤庆茶厂生产的滇红茶,从6年前呱呱坠地开始,就已身价百倍。被中国茶界誉为“茶状元”的冯绍裘,他的功绩不仅在于创始生产了“滇红”,而更重要的是,他不畏艰难险阻,克服茶马古道上人挑马驮的千辛万苦,让“滇红”通过香港走向了世界。
兼具红茶之香气与色泽
“滇红”的诞生,从国内外大环境来看,也是一种时势和机遇的造就。
1937年“7·7”卢沟桥事变,日寇大举侵华,战火绵延我国东南各省茶区,茶叶产量受到制约和破坏。但国际市场对中国红茶如祁红、闽红(均为小叶种茶制造)的需求,使当时国民政府的经济部进退两难。
为维护中国红茶在国际上的现有市场,1938年夏,中国茶叶总公司奉命开发西南新茶区;是年9月,中茶公司总经理寿景伟和当代茶圣吴觉农,电邀冯绍裘赴滇考察,11月初,中茶总公司派专员郑和春偕技师冯绍裘一行,翻山越岭,抵达顺宁(今凤庆),遂有了上述在凤山茶园试制红茶的精彩一幕。
作为国内有名的制茶技师,冯绍裘初来乍到,就能旗开得胜,况且试制“滇红”的是大叶种茶,如何拿好试制的“火色”,冯绍裘既有探索之冒险,又有成竹在胸的信心。
据后来一些知情的老者回忆,冯绍裘基本上是按制造“祁红”的工艺来操作的,其间根据大叶种茶的性变,也作了一些工艺上的改进和创新。所以“滇红”被誉为既有祁门红茶之香气,又有印、锡(斯里兰卡)红茶之色泽。
1939年生产的16.7吨“滇红”,经香港运销伦敦,立即产生轰动效应。从此,中国的“滇红”,与印度、锡兰的大叶种红茶并驾齐驱,令国际茶叶市场刮目相看。
暗喻滇池水更有情趣
关于“滇红”名字的由来也有一段故事。据说,云南的红茶试制成功了,冯绍裘先生提出,起名“云红”。因为安徽祁门的红茶称为“祁红”,江西义宁的红茶称为“宁红”,湖南的红茶称为“湖红”,湖北宜昌的红茶称为“宜红”。云南早晚的天空,多有红云,称为“云红”也将此种自然美景暗喻其中。但郑鹤春先生和云南省茶叶公司的领导则认为云南省简称滇,可取名为“滇红”,暗喻巍巍西山龙门脚下,秀丽的滇池水更有情趣。冯先生终从众人之意,定名“滇红”。“滇红”名茶就这样诞生了,此后,滇红茶产业年年向前发展。
滇红茶是茶树鲜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序加工而成的。将刚从树上采下的新鲜细嫩的茶叶摆放在通风透气的竹帘上散发水分的过程称为萎凋,当水分散失到一定程度,茶叶变得萎松时再放入有棱骨的揉捻机内揉捻,使茶汁揉出,茶叶成条。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茶叶逐渐变红,并散发出一股苹果香味,这时再把茶叶放到烘干机里烘干可以捏成粉末时,红茶就制成功了。这种茶叶因为加工精细,称为工夫红茶,又因为这种红茶呈条形,也称红条茶。
不同的制作过程产生不同的滇红茶品质,成品滇红茶外形条索紧结、雄壮、肥硕,色泽乌润,汤色鲜红,香气鲜浓,滋味醇厚,富有收敛性,叶底红润匀亮,金毫特显,毫色有淡黄、菊黄、金黄之分,为外销名茶。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