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大美六堡·大讲堂】之六堡茶树—— (一)六堡茶茶树的起源

发布时间:2015-12-08   来源:老农茶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六堡茶历来因其“祛湿祛暑,清热驱痢”的养生功效,而作为岭南民众日常饮品。六堡之所以具有祛湿调肠胃的功效,与六堡茶茶树生长的环境、制作工艺、仓储陈化环境息息相关,且缺一不可,无法复制!

学术界大多认为,茶树原产于滇、桂、黔相邻的山区,而广西境内连绵山脉、水道纵横,为茶叶传播创造了地理优势。

 

 

作为我国近代高等茶学教育事业创始人之一的陈椽先生认为,南方的皋芦种是茶树的原种。

《广州记》(东晋·裴渊)载:“新平县出皋芦。皋芦,茗之别名也。叶大而涩。”

《桐君录》(六朝)载:“又南方有瓜芦(皋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其叶做屑,……煮盐人惟资此饮,而交广最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香茅辈。”

《南越志》(南朝·宋·沈怀远)载:“龙川县出皋芦,叶似茗,味苦涩,土人为饮。”

《本草拾遗》(唐·陈藏器)载:“皋芦叶,味苦平,作饮止渴除痰不睡,利水明目,出南海诸山,叶似茗而大,南人取作当茗,极重之。”

《茶经》(唐·陆羽)载:“瓜芦(皋芦)木出广州,似茶,至苦涩。”

由以上古籍的记载中,不难发现,“广州”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皋芦在当时就已经是岭南民众日常饮品,从“极重之”可以推断,岭南民众把野生的皋芦引种到住所附近。

此后有学者对其他古籍所述及的“皋芦种”加以分析总结,从形状、产地、当地俗称、功效、口感、茶性、茶礼等方面作出推断,春秋战国时期,因为一系列的军事、政治行动,秦人把先进的茶树种植技术传入岭南,此后岭南人民普遍利用皋芦原种作为祛湿解乏的茶饮,并且还把野生皋芦原种进行栽培驯化。

 

 

梧州境内萌诸岭余脉

根据进化论发明者达尔文曾说过:“每一个物种,都有它的起源中心”。从茶树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是15对(2N=30),它表明了世界上的茶树不论是大叶种还是小叶种,同是一个起源中心。原始野生茶树向现代栽培型茶树生态结构的演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逐渐演化,其演化过程历经了一个渐进式的演变过程,这种演化过程是受茶树遗传物种先期适应性自然选择的方向演化(引自《丰富的古茶树资源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最好证明》·陈杖洲陈培钧)。广西所处的地理位置,具备茶树种植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良好的自然条件,茶树得到了很好的传播、繁衍、生长。

 

 

六堡风光

 

 

六堡风光

由于生长环境的关系,茶树在长期的系统发育和演化过程中,茶树慢慢开始发生变化。位于亚热带气候区的茶树,慢慢地形成喜温、喜湿的性状,从而使最初的茶树原种逐渐向两极延伸、分化,最终使茶树的种内发生变异,演变成了中、小叶品种的茶树品种类型。在六堡茶产区发现的亚乔木型的六堡古树就是最好的证明。

 

 

亚乔木型的六堡古茶树

再有,《本草拾遗》(唐·陈藏器)有载:“皋芦叶,味苦平,作饮止渴除痰不睡,利水明目……”,说明皋芦与六堡茶一样,具有显著祛湿利水的作用。

不知在此是否可以大胆推测,皋芦原种在六堡茶产区繁殖、演化,被所处环境条件的长期影响和茶树的自然杂交作用下,慢慢进化为今日的中小叶种六堡茶树,同时它却保留皋芦种与生俱来的霸道苦涩和祛湿功效。再后来,当地民众将六堡茶树的特点通过工艺制作,使之成为岭南民众日常祛湿且品鉴价值高的茶饮品。

当然,这还需要更多前辈、学者的深挖和研究。小编才疏学浅,又非专业研究人士,相关六堡茶树的描述与推测,只为“抛砖引玉”让更多专业人士提供更多专业意见,参与到六堡茶茶树的研究当中。

 

文章由广生祥根据有关史料和三百年广生祥之有关记载,编辑而成,权且只能算作是六堡茶基础知识的普及文章。文章公开,内容皆可视为公共资源。因此,欢迎各种斧正、指导!也欢迎各种转载、各种“抄袭”及原文搬移,出处注明与否皆悉听尊便。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