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潮流中的茶

发布时间:2011-11-06   来源:老农茶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时下,“潮流”一词很难说清楚,但它却和“时尚”、“流行”等词汇紧紧粘连在一起。有人说,女人追赶“潮流”要比男人还“潮流”,因为女人的神经 要比男人更加敏感,更具跳跃性。服装潮流,发型潮流,首饰潮流,帽子、鞋子甚至美容都可以“潮流”一把……,有时候会让人看不懂甚至不顺眼。问题是,现在居然连吃也讲起潮流,这说明潮流是不可预测的。过去是花茶的天下,现在吃花茶的“潮流”似乎已成昨日之事。九十年代中期,大家都跟在台湾乌龙茶的潮流里涌动,“阿里山茶”“犁山茶”“冻顶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等等,后来这吃茶的潮流又开始流向了“铁观音”、“武夷岩茶”等。这期间,“安吉白茶”也唱过高调。而今,新一轮的普洱茶潮流风靡全国,大有“月亮走我也走”的感觉。其实呢,对圈内人而言,潮流是一回事,吃茶的人又是另外一回事。起码在吃绿茶或产绿茶地区的人们从来没有被这种“潮流”或左右或感动或跟着感觉走。

在现实生活中,大抵吃茶者吃什么样的茶,其实是跟物质生活条件有关的。文革期间,许多人都吃花茶,以为茶叶只有这种茉莉花的味道,对其他的茶类概念不甚了解,况且真有其他好的茶叶也只能望茶兴叹,因为那时候的人大多囊中羞涩。九十年代末,随着中华茶文化的伟大复兴,茶叶的品种不断增加,茶叶的质量不断提高,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吃茶者,人们也就根据自己的口味来选择六大茶类中适合自己的某一种茶叶。于是吃茶的大潮流跟着流行起来。

然而,这几年,中国茶叶市场突然涌动起吃普洱茶的潮流。这“潮流”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推着吃茶人的后背,让他们疯狂的购买普洱茶。这在中国茶叶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究竟是谁点燃了这根炒作普洱茶的导火索?至今说法不一,吃茶者是无法判断其正确与否。但有一点是真真切切的,就是现在由数量众多的家庭和个人手中都储藏和囤积了林林总总的普洱茶:有饼的、砖的、砣的、散的、块的;有站着的、躺着的、挂着的、叠着的、摞着的,看着这堆茶,就让人想起“茶马古道”的历史不是在边关,而是折回到了中原大地,回归到家庭的储藏室。甚至有些人就等着普洱茶增值,并不厌其烦地每天侍侯着这些茶,大有做普洱茶的奴隶是幸福的感觉。而在山西,却出现了小煤矿主津津乐道于互相攀比普洱茶之年头以显身价。这样做是否正确,另当别论。但我最为担心的是,当人人把手中和家家把囤积的普洱茶放着不吃而去等增值,有朝一日都拿出来投放市场,恶果就不可避免。说得小一点,扰乱了普洱茶的价格;说得大一点,意味着普洱茶市场的崩溃。这绝非危言耸听。这“潮流”真是害死人呢!

当吃茶的个性大于潮流的时候,吃茶者才算是吃到了一种境界。有人认为,吃茶不能随潮流,自己喜欢吃什么茶就吃什么茶。如果说普洱茶是历史、是古董,那么其他茶类的历史时空也离我们很远很远,比如蒙顶茶、紫笋茶等唐、宋代时期的贡茶有许多,但我们从未觉得它落伍过,可见这类茶的潮流是经得起时间洗刷的。

“潮”来“潮”去,“流”东“流”西,人们把茶吃到最后还是回归“去繁从简”。人在不晓得如何吃茶的时候,通常追求新奇以及所谓“与众不同”的口味,对“人云亦云”式的“越陈越香”、“越陈越能增值”的普洱茶向往变成了一种收茶、储茶的动力。当人们趋于理性回归的时候,想想以潮流吃茶不过是一种猎奇心理。其实最简单的吃茶就是最好的,青、红、黄、绿、黑白茶,你喜欢吃啥就吃啥,对健康都是一样的有益。

吃茶的潮流是一阵风,吃茶之人本身却是风中一棵树,树会跟着风走吗?你在说笑吧。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