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往往会有一个让人不能忘记的标志性文化,例如中国的汉字、京剧、少林功夫,西班牙的斗牛、美国的拳击、泰国的人妖、巴西的桑巴舞……那么日本有什么呢?如果说茶道是他们的唯一代表日本文化国粹,那么两个大胖子“打架”的相扑运动也可以说是他们的一种文化标志了。
日本茶道是讲程序性、仪式性、宗教(禅风)性的。这包括茶庵(亭)内的布局以及茶挂、茶花、茶点等等的细微用心体现。他们的相扑早在1909年就被日本定为国技,其严谨程度讲究甚至超过了茶道。它和日本的茶道、剑道、书道、花道,棋道、酒道、乃至色道等等一样,在不同形式的外表下追求着一个“道”字和一种东方民族的精神,包含着人人平等、不分强弱、不分尊卑地在一起喝茶、一起较量、一起欢乐,比较一下谁的内在力强,内修得深。因此,相扑是世界上唯一不设体重级别的运动,矮的轻的瘦的打败高的重的胖的对手例子很多。观众们以期待的心情看心与力的博击,更希望看到弱者战胜强者。
日本的茶种和茶道都源自中国。相扑其实也源自中国唐代以前就有的“角力”运动和“力士”称号,只是我们太在乎输赢,“成者为王败者寇”的观念影响深远,许多事物重结果,重得分,而不审视和尊重过程中的客观因素造成的得失和人的努力。因为事物在发展中有不少的偶然性,也就是俗称的“运气”成分。在茶叶市场,这表现为一时兴起这个茶,一时又兴起那个茶,强调了品牌价格的攀比,似乎高价格就是好茶。一些地方的茶文化活动流于形式化,只要做了就是政绩,而茶农得到真正实惠的却不多,文化服务于经济的作用不显著,所以出现以成败论英雄的局面,市场和荣誉上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日本的茶道宗派很多,无论是哪一门,都有它的程序与形式,这和日本相扑运动员身上只系一条兜裆带、在台上撒盐、互相拍耳光、裁判员戴着山形帽、手拿羽毛扇像个中国道士等细节一样。中国的茶艺,在上世纪80年代由台湾茶人带入,台湾茶艺盛行的时代正是大陆进行文化大革命的那几年。台湾茶人为了摆脱日本殖民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影响,他们选择了茶作为媒介成功地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但台湾岛毕竟在历史上曾受日本文化的影响,所以在茶艺的冲泡过程中会有日本茶道的影子。而韩国虽然也更受日本茶道的影响,但出于一种民族自尊意识,在主题茶礼上他们有了许多的创建,除了宗教主题以外,以日常生活表现为主,可以在茶礼会中朗诵诗歌或歌咏、舞蹈,强调了以茶相互为礼的亲和精神,这与日本茶道有极大的不同,在表现形式和内涵上也有更大的反差。所以,我认为,文化上的交流借鉴模仿,包括东西方的文化相互影响是必然的。西洋歌剧用汉语演唱,中国京剧用英文念白演唱都已经有了,形式上的变化不等于改变民族文化的内涵。中国国土大、民族多、茶种多、茶俗多,东北、西南、江浙、岭南、西北加之高原、海岛等地域风情都极为丰富多彩,为什么各地不多去创作自已区域的茶艺形式呢?
弘扬茶文化媒体的作用不可小觑。然而这种传播不是“文化快餐”式的。虽然“快餐”有它的合理性,然而它最大的缺陷是没有深度的理性思维,往往停留在表面的视听感官上。眼下中国的茶艺表演,除了带有地方特色或工夫茶的传统程式以外,一招一式,一传一送,长时间地摆弄着罗列的茶具,洗杯斟水的过程,好像都有着日本程式的影子。我们已经做了30多年的茶文化弘扬、推广、研究、提高工作,在中国特色的茶艺活动方面和摆脱别人影子的方面,还有很长、很高方向的探索之路要走。我认为只要符合茶的深刻文化内涵,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要求,渐渐习惯于去创作自已的茶艺活动和茶艺表演,将会有一个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局面出现。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