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茶网4月18日 讯:崂山绿茶产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崂山地处黄海之滨,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土壤肥沃,土壤呈微酸性,素有北国小江南之称,是北方少有的茶树生长适宜区。1959年,崂山区“南茶北引”获得成功,多年的茶树良种选育,形成了品质独特、特色鲜明的崂山绿茶。崂山绿茶具有叶片厚、豌豆香、滋味浓、耐冲泡等特征。其按鲜叶采摘季节分为春茶、夏茶、秋茶;按鲜叶原料和加工工艺,分为卷曲形绿茶和扁形绿茶。2006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崂山绿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引种历史
20世纪50年代,有人提出“南茶北引”的设想,认为崂山三面临海,气候温和湿润,水质优良,又有适宜茶树生长的酸性土壤。1957年冬,青岛市园林管理处开始茶苗移植试验,引种的绝大多数是皖南、浙江的良种。
崂山绿茶最初在中山公园太平山南麓苗圃试种,第一次从黄山运来两年生茶苗5000株。由于茶苗启运时间不当,根部损伤较重,第二年春天培植完全失败,无一成活。1959年,从南方远道而来的“客人”又落户在太清宫小广场前。当时播种了5万多株,但由于管理不善,仅存活5000至1万株。在上清宫附近海拔300米的一块坡地上,有人发现了1962年种植的27株茶树。几十年间缺少管理,但茶苗竟安全越冬,可见崂山适宜茶树生长。
入乡容易随俗难,“南茶北引”成功了,但产地有限,产量很低,在社会上几乎没有影响。1980年代中后期到1990年代初,茶叶种植有所发展,但是种植技术很不普及,特别是制茶技术只有极少的几个人掌握,上市数量非常有限。由于大环境不成熟,加之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到1990年代初期崂山茶种植面积也就60公顷左右。
崂山绿茶茶园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崂山茶获得大发展,政府制定扶持政策,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鼓励农民打破传统的种植结构,改粮为茶。大部分农户的承包地种上了茶叶。茶叶种植面积差不多年均增加30公顷左右,崂山绿茶注册商标增加到几十个,种植技术和制茶技术越来越精湛,崂山茶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各种花茶日渐从当地人的桌上退出,崂山绿茶成了不可替代的饮品。
崂山区茶叶种植面积达800公顷。从第一批茶树移居崂山算起,崂山茶的历史已近半个多世纪。崂山茶已经成为中国茶叶市场上的一支崛起的新生军。
产地环境地理位置
崂山绿茶产地环境
青岛市崂山区位于山东半岛南部,青岛市东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6°03’~36°20’,东经120°24’~120°43’。东、南濒黄海,西邻青岛市区,北接青岛市城阳区和即墨市。总面积389.34 km2,海岸线长103.7 km。
气候特点
受海洋性气候影响的暖温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春季回温慢,夏无酷暑,炎热期短,多雾,秋季寡照,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2.4℃左右,无霜期233天左右,平均降水量650 mm~90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70%左右,年均有雾日50 d左右,日照时效叠2500 h~2700 h。
土壤
呈酸性或微酸性,pH值4.5~6.5,土质较厚、有机质含量高、地力肥沃,地下水位在80 cm以下。
品质影响
崂山素有景色优美、气候宜人而闻名于世。冬季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为零下1.2℃,夏季最热的8月平均气温为25℃,全年平均气温12.2℃。当中国北方早以冰封雪飘之时,青岛市、崂山依旧温暖如春,当南方酷暑难耐之时,青岛市、崂山却凉如初秋,所以一年四季(尤其春、夏、秋)云雾缭绕,空气温度大,白昼温差较大,崂山土地肥沃,崂山水充沛。该地区被山东省农业厅命名为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为此很适合崂山绿茶种植和生产。由于独特的气候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崂山绿茶生产周期长(即采摘间隔时间长)鲜茶叶叶面厚实,所以茶叶所含营养成份丰富,茶叶本身有一种天然的、独特的、豌豆面香味,山栗子面的香气,经科学论证确认绿茶是六大保健食品之一,为此深受消费者喜爱。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