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布日期】2004-09-21
【实施日期】2004-09-21
【有效性】有效
【全文】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直属各单位: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省科技厅等部门制定的《浙江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技促进纲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省科技厅、省农办、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 2004年6月19日)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战略,强调“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党中央在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科技兴国战略,加快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特制定《浙江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技促进纲要》。
一、依靠科技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进入新世纪,我省农村跨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必须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体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体现农民收入增长、生活质量改善、农民素质提升和人的寿命提高的有机统一;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断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因此,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科技突飞猛进的新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时代发展的新趋势,进一步凸现了科技进步的极端重要性。
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全面性,对农村科技进步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不仅要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要满足农村社会进步、生态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从农村产业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农业还是乡镇企业的发展,都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业竞争力显得越来越紧迫;从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来看,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更加严重的资源约束和环境约束,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增长方式,实现资源的集约、高效、永续利用显得越来越迫切;从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来看,农村社会事业落后和农民素质不高的问题更加突出,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显得越来越迫切;从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来看,农村科技文化落后对农村发展的制约更加明显,充分发挥城市科技文化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村科技进步显得越来越迫切。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农村科技的全面进步,就难以实现全面小康;没有农村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就不可能缩小城乡差别。因此,要把科技进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关键作用,全面加强农村科技工作,在农村科技进步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新的突破。
二、浙江农村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在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省农村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按照以人为本、创新跨越、引领未来、竞争合作、增值循环的新科技发展观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中心,围绕加快建设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农村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农民的目标任务,突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深化农村科技体制改革,激活科技要素,增加科技投入,整合科技资源,构建源头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集聚、科技服务、科技培训四大平台,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各个领域的科技进步,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环境生态化和农民知识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发展轨道。
(二)在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省农村科技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构建农村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集聚、科技服务和科技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对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全面提高农业和乡镇企业的科技含量;开发推广资源替代技术和生态环境技术,提高农村资源的高效、集约和可持续利用的水平,保障农村生态安全;构筑高效的科技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全面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科技水平;增强城市科技文化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基本满足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对科技的需求,使我省的农村科技实力跃居全国前列。
(三)在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省农村科技工作要遵循5条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拓宽农村科技发展领域。按照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围绕农民的全面发展,促进农村科技从注重生产经济领域向包括城乡规划与建设、资源集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人文素质提高等各个领域拓展。
2.坚持以体制改革促科技创新,全面激活农村科技要素。深化农业和农村的科研推广、教育培训和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充分调动各类主体发展科技、应用科技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从事研发、推广和服务的创造性,让科技成为创造财富的源泉。
3.坚持以开放促科技进步,推动农村科技跨越式发展。抓住科技革命、信息革命和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机遇,坚持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引进科技人才与用好本地人才相结合,加快从引进模仿型技术路线向技术创新路线转变。坚持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实用技术,以信息网络改造农村科技服务网络,推动农村科技工作新飞跃。
4.坚持以城带乡,促进城市科技要素向农村转移。充分发挥城市作为科技文化中心的作用,用改革的思路和市场的办法,推动城市科技成果向农村转移、科技服务向农村延伸、科技人员到农村工作,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
5.坚持市场运作与人民政府引导相结合,创造科技进步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科技要素优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和农民的科技进步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人民政府宏观政策对科技进步的导向和促进作用,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引导全社会更加重视科技进步、增加科技投入。
三、浙江农村科技工作重点
(一)农业科技重点。
按照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贸工农一体化现代农业的要求,围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致力于培育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特色绿色支柱产业,致力于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致力于农业资源的集约高效和永续利用,实施新农业十大科技行动。
1.农业生物技术与产业化科技行动。以培育生物种业、生物食品、生物“三药”、生物“三剂”及相关领域农业生物支柱产业为重点,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带动农业产业升级。以动植物生物技术及其反应器,农产品加工生物技术,生物农药、兽药、鱼药,酶制剂、食品添加剂、饲料及添加剂,微生物农业,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为重点,组织实施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建立植物、动物、“三药”等农业生物技术专业孵化器,培育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基地。围绕农业生物技术四大支柱产业的培育,开发推广一批商业化应用生物技术成果,做大扶强一批农业生物高科技企业,并成为农业生物技术研发主体。
2.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行动。围绕我省十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大力开展粮食、油料、果蔬、茶类、肉类、奶类、水产品等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包装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农产品专储、专运、冷链运销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活性物质提取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设,引进良种,开发配套生产技术。加快构建农产品加工科技产业链,组织实施一批源头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开发一批新技术和新产品,培育和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科技企业、农产品种养示范基地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集聚区。
3.农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科技行动。以构建农产品安全隐患源头控制的共性关键技术体系与标准化生产体系为重点,加强无公害、绿色与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研究,建立无公害、绿色与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和技术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监测、检测技术体系,开发先进监测技术与设备,推动主要农产品监测、检测网络体系的技术升级,全面提升我省种植业、养殖业、水产业及加工业的农产品安全性;重点扶持一批生产安全农产品的科技企业基地,依托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安全农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形成特色优势明显、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安全农产品产学研体系。
4.农作物良种科技行动。围绕水稻、油菜、蔬菜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发展,以优质、高产、多抗、高效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为重点,充分利用丰富的种质资源,大力发展常规育种技术,加强高新技术育种研究,在分子育种、转基因、杂种优势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国内外发明专利和技术标准;加快培育一批优质、安全、营养、高产、专用农作物新品种、新组合,使一批新品种获得保护权;加强良种快繁技术开发,加快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动良种产业化;大力扶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创新和开发的高科技企业,支持组建育、繁、产、加、销一体化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集团。
5.优质高效畜牧业与渔业科技行动。围绕生猪、家禽、奶牛、兔羊、蜜蜂等畜牧业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加强优良畜禽新品种的选育和开发,加快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畜禽动物疫病的预测预报、快速诊断、疫苗研制、新型兽药、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研究,降低畜禽死亡率;加强优质饲料、饲草、安全型饲料添加剂技术及其加工设备技术开发,加快饲料工业技术进步;加强畜牧业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与示范,建立健全畜禽健康养殖技术标准,加快建立新型畜牧业规模养殖技术体系;加快畜牧业养殖小区建设和配套防疫、治污体系建设,提高流行性疫病防治和环境保护能力。
围绕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引进和培育名特优水产品新品种(系),加快建立水产品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加强海淡水养殖技术、海洋捕捞技术与加工技术、滩涂综合开发技术、渔业病害检测与防治技术、健康养殖技术与设备设施、新型饲料技术的研究开发,提升渔业层次;大力发展工厂化生态养殖,加快渔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渔业专业科技园建设,带动全省水产养殖结构的调整。
6.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科技行动。围绕打造生态省、建设“绿色浙江”目标,加强农业污染治理与农林废弃物的无污染利用技术研究,加快建立农业生态技术体系;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的示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滩涂、内陆湿地、河流、湖泊、水库的保护与利用技术研究,积极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技术、土壤质量监测技术、生态修复技术和农业生态系统研究;加强节水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加速开发一批节水型灌溉技术与设备,科学调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强优势特色林特主导产业核心技术的攻关,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组织一批研究和转化项目,促进我省林特业的生产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加强林特业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建设一批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全面提升林特业的科技水平和产业化水平。
7.农业新材料新装备科技行动。以构建农用新材料、农业机械、农药新产品、肥料新产品等科技产业链为重点,在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成果基础上,选择急需关键、共性技术且具有知识产权的项目,组织重大科技攻关,加快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培育和扶持一批科技企业或产业化示范基地,推动我省农业新材料新装备产业发展。
8.农业工程技术科技行动。以构建设施农业、工程装备和材料、产后加工与流通等设施为重点,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成果的基础上,选择急需关键、共性技术组织攻关,加快技术的示范推广。加强工厂化种养殖技术设备的研发,开展工厂化农业生产、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栽培与养殖管理等配套技术研究,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9.农业信息技术科技行动。在完善农技“110”和浙江农网的基础上,研究开发适应我省农业特点的农业信息系统平台,促进市场、资源、技术、生产等信息的共享。研究开发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建立信息发布制度,提高信息的权威性、及时性、全面性。开发农业信息识别、信息管理等技术,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充分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提高我省农业监测、预报和预警能力。
10.农业基础研究与创新能力建设科技行动。通过实施重大项目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农业科技平台建设等措施,改善农业科技装备,加强农业基础研究,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农业软科学研究,为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开展农业生物遗传、生长发育和调控机理、农业生态系统等研究,加强生物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和开发利用,建立农业生物资源信息库,强化农业科技工作的基础。
(二)乡镇企业科技工作重点。
按照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推动民营企业新飞跃的要求,把科技创新作为乡镇企业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的主动力,全面推进乡镇企业在产品开发、工艺创新、质量品牌、设备改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领域的科技进步,推动乡镇企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乡镇企业在质的提高的基础上实现新扩张。
1.全面推进乡镇企业技术改造。把乡镇企业再上新台阶的重点转到依靠技术创新上来,推动企业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乡镇企业投资中的科技投入比重,鼓励乡镇企业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工艺、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推动乡镇企业产品换代、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采取多种形式鼓励支持乡镇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推动乡镇企业体制创新,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中小企业走联合发展的路子,在联合中提升科技综合实力。
2.大力发展科技型乡镇企业。发展和壮大乡镇企业科技小区,加快培育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体的科技型乡镇企业,积聚科技资源,依靠市场机制推动乡镇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乡镇企业研究应用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等共性技术,推动乡镇企业产业升级。引导乡镇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建立与技术创新要求相适应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推进知识产权参与分配,提高和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企业文化。鼓励科技人员依托自身技术优势,领头创办科技型乡镇企业。
3.加快乡镇企业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建立技术人才吸引机制,进一步创造科技人员到乡镇企业工作的政策环境。建立教育培训机制,整合教育资源,开展面向乡镇企业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及技术培训。引导建立优胜劣汰的人才使用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深化职称改革,建立科学、公正、规范、多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评价体系。建立人才服务机制,加快建立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4.创建乡镇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围绕区域特色块状经济和优势产业的发展,依托骨干龙头企业,建立科技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办孵化器,积极创造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的环境。
(三)村镇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科技工作重点。
1.村镇整治与建设技术。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科学编制村镇规划,统筹安排村镇发展空间,集约利用村镇建设用地,合理布局村镇基础设施,加强村镇绿化建设,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紧密结合科技部实施的“农村小城镇建设重大星火专项”,实行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择优扶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试点村,整合集成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建设科技示范村镇。
2.住宅设计与建设技术。建立符合省情的农村住宅科技创新引导系统,加强农村住宅建设的科学设计,推出一批既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又能适应现代生活需要,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节能舒适、安全可靠的住宅设计方案。科学制定农村住宅抗击台风、地质灾害、小流域洪灾和地震的技术标准,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实施农村住宅示范工程,建设农村住宅示范小区及技术示范基地,提高村镇建设水平。开发推广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急需的农村住宅建设关键技术及设备、优良部件产品,提高住宅科技含量。加强镇建设新型材料和先进实用技术的研究,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建设质量。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加强农田水利、土壤改良、水土保持、河道治理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加快农村交通道路、供水供电、广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实用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加大农村新社区公共设施的合理布局、科学建设、有效利用、完善服务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力度。
4.环境保护与再生能源技术。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无害化处理的科技攻关,推广应用无动力生化处理技术。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研究推广适合农村要求的节能环保技术及设备,推广应用太阳能和沼气等清洁能源,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四)提高农民素质与生活质量科技工作重点。
1.农村教育文体科技。围绕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教育技术手段,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在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农村职业技能教育和农民素质培训。把科普教育与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结合起来,把推广现代科技与弘扬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把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与增强农民身体素质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农村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提高农村文化、体育活动的科技含量。
2.农村卫生科技。全面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研究推广农村公共卫生技术、健康保健技术,加强地方病和传染病防治技术研究推广,提高农民健康素质。研究推广避孕、节育、优生、生殖保健技术和产前诊断技术,提供知情选择和优质服务,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3.农村科技普及。加强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传播,提高农民群众科学素养,积极引导农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加强农村科普队伍建设,制定鼓励为广大农村进行科普创作的政策措施,创作出更多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适合农民的科普作品。充分发挥农村各类技术服务、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网络和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乡村干部、乡土能人的作用,结合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开展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提高农村文明程度。
(五)农村科技服务工作重点。
1.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完善国家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鼓励发展民营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国家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切实承担起公益性服务职能,加强重大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建立健全动植物病虫害及农情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积极开拓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经营性服务,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适用技术的普及。大力支持民营农业科技组织的发展,鼓励开展专业性、区域性、实用性技术服务。
2.农村非农产业技术服务。适应农村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加强农村经济技术服务,开展经济咨询、成果展示、技术交易等活动。加强农村中小企业技术服务,提供技术信息、咨询和转让服务,提供产品研制、技术开发服务。加强农村建设技术服务,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农民住宅建设等技术展示活动。
3.农村防灾减灾与安全技术服务。注重研究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对工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安全带来的重大影响,开发防灾减灾关键技术。开展洪涝灾害、气候灾害、地震地质灾害、旱情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预测预报与抗灾减灾技术服务。加强防范与控制农村重大事故、农村社会治安等技术服务,确保农村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4.农民生活技术服务。围绕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构建农村教育、卫生、文体等农村公共科技服务体系,开展健康技术、生育技术、保健技术等服务,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农民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六)区域科技工作重点。
1.以建设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带为目标,围绕环杭州湾外向都市型高科技农业、温台舟水产养殖蓝色农业、金衢丽高效绿色农业三大区域农业产业带建设,以推广优良品种和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为重点,建立三大类型科技示范区,加快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带的共性技术研究,增强农业生产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支撑,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农业,提升三大特色农业区域的市场竞争力。
2.以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围绕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三大产业带建设,加快建设国家或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尖端技术,增强企业和区域创新能力,提高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协作的特色块状经济和骨干龙头企业的科技支撑力,培育一批制造业“单打冠军”。
3.以建设科技强县(市)为目标,广泛开展科技工作强县(市)创建活动,加强县域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兴县(市)。
(七)科技扶贫工作重点。
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以把欠发达地区培育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目标,把科技开发和推广作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举措来抓,全面加强欠发达地区的科技工作。把提高欠发达地区特色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农民科技素质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用高新技术和实用先进技术改造欠发达地区的林果、茶桑、蔬菜、食用菌、食草畜禽、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山海协作工程”要突出科技扶贫,鼓励发达地区的科技人才不定期到欠发达地区传播知识、合作研究和共同开发,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科技扶持的力度,增强欠发达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民技术培训,重点开展特色农业产业技术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围绕“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实施科技促进工程。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继续组织实施科技推广项目,增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围绕欠发达乡镇绿色特色农业的发展,以专业技术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载体,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主导产业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结对帮扶的政策,促进大专院校、科技单位与欠发达地区开展科技合作,引导知识、技术、人才等科技要素向欠发达地区流动。
四、建设农村科技创新体系
(一)建立完善农村科技创新体系,提高源头创新能力。
1.建立以企业为科技创新主体、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把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依托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国内领先的特色农业科研机构。鼓励有实力的工业企业创办技术研发中心,推动科技型企业发展。深化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推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吸收科技人员参股、入股,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加强创新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探索拔尖人才成长与团队创新机制,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机制,与国际接轨的人才、产品、企业孵育与集聚机制。
2,加强源头创新技术平台建设。打造知识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品创制中心(研发中心)。调整优化增建重点实验室,扶持学科性专业研究所,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择优扶持优势领域,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围绕区域特色块状经济的提升,扶持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围绕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企业群的改造提升,扶持一批科技研发中心,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3.加强科技协作攻关。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提高产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有普遍意义的关键技术为重点,组织各方力量,开展协作攻关,推动技术创新。围绕粮食(食物)安全保障、农业增效、生态安全三大主题,选择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常规技术升级、紧缺资源替代技术、科技领域拓展和科技平台建设五项重点,组织多学科协作攻关。
(二)构建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集聚示范体系,提高现代农业和乡镇企业发展水平。
1.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计划,支持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匹配和省级项目的实施,组织推广一批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择优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提升科技含量,做大扶强一批农业科技企业和科研推广机构。
2.加快农业特色科技园建设。围绕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特色支柱产业培育,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示范基地建设,调整优化中试基地结构布局,推动科技成果示范和推广。创建农业特色科技园,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立技术服务中心,孵育一批科技农场、科技大户、科技企业。
3.加快星火特色产业集聚平台建设。支持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工业园区和年产值超十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专业园区的科技进步与创新,支持乡镇工业专业区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技术中介、成果转化、科技信息、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联合推动一批乡镇工业专业小区孵育成为星火特色产业集聚区,提升区域块状经济发展水平。
(三)构建农村科技培训体系,推进农民知识化进程。
1.建立健全农业和农村教育体系。加强农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拓展人才培养领域,从重点培育农业专家、农业管理人才向培育农业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推广人才和农场主转变。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培育合格的劳动者。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提升农民职业技能。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创造条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逐步把职业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中去,推动农村学历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2.完善农村科技培训体系。加快建设农村科技培训基地,构筑农村科技培训平台。加强农村科技信息网和农村科技远程教育培训网的建设,完善农村科技培训协作网。运用现代远程教学手段和技术,开展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农村中小企业科技培训、农村基层干部科技培训、青年星火带头人培训、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科技培训等,实现农村科技培训全覆盖。
3.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按照“人民政府出一点、用工单位拿一点、培训机构让一点、个人付一点”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人民政府主导、多方筹资”的培训投入机制,全面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加强种养专业户培训,提高他们运用先进实用农业技术的能力,培育现代产业农民。加强失地农民、转产渔民、下山移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培育现代产业工人和三产服务人员。加强在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他们的岗位技能,培育合格的劳动者。
(四)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提高服务“三农”能力。
1.建设农业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带建设,把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与发展民营农业科技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创建一批区域性和特色化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重点支持茶叶、特色果业、蔬菜、水产、畜禽、蚕桑、花卉苗木、竹木生产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优势特色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聚,把一批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成为农业专业科技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农业特色科技园区的作用,为区域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持与示范。
2.建设星火技术服务中心。以推进特色块状经济和乡镇工业专业区的科技进步与创新为重点,在国家和省级星火密集区、星火计划示范县(市)、星火计划示范乡镇内创建一批星火技术服务中心。择优扶持省级乡镇工业专业小区创建星火技术服务中心,加快建立多元化的星火技术服务体系,把一批乡镇工业专业区建设成为省级以上星火特色产业集聚区。
3.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基础上,选择和引导有条件的县(市)组建、改建一批为主导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加强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宏观管理和指导服务,制定扶持政策、认定条件和确认程序,探索协会与农民联结方式、内部运行机制、发展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科技支撑力。
4.建设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以农技110等农村各类信息网为基础,建立科技服务平台和科技成果项目库,促进成果转化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以星火培训和网上视频系统建设为基础,构建农村科技远程教育培训平台。以星火计划实施和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为基础,构建农村基层干部、乡镇企业和农民连接国内外市场的信息平台。以加强科技攻关和适应技术研究为基础,构建农村科技信息化的运行平台。整合集成相关网络、数据库和专家库,实现农村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建成权威性强、标准化程度高、覆盖面广、数据容量大、服务功能全的全省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
5.建设农村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科技、教育、人才、信息等资源优势,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建立各类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农村技术市场建设,创建面向行业和区域特色经济的技术服务中心和网上技术成果交易市场,形成功能强、辐射作用大的技术中介服务体系。
五、建立新型农村科技保障体系
(一)营造农村科技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科技意识,确立以科技进步推动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新理念,把农村科技工作摆上“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进一步深化农村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科技人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激活科技要素。积极创造有利于农村科技创新及成果产业化的政策和法制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二)加大农村科技投入力度。把增加科技投入作为“三农”投入的重点,充分利用wt0规则,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科技的投入。建立农业科研成果研发和转化资金,逐步提高农业科技三项经费投入占整个科技投入的比重,逐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中用于农业科技进步的比重。引导工商企业投资农业科技,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工商企业、民间资本投资发展农业科技的新路子。探索建立乡镇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的办法,促进乡镇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稳步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加大科技投资风险基金对农村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保险业支持农村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拓宽农村科技创新融资渠道。
(三)加强农村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科技人才是农村科技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采取有效的政策导向,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到农村工作。积极引导城市科技人才、留学人员和留居海外的科技人员,到农村、到龙头企业从事科技开发工作,创办农业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科技人才自由流动的机制,实现人尽其才。大力培养和挖掘农村乡土科技人才,给有一技之长的农民专家创造必要的条件,营造充分施展科技才华的舞台。
(四)加强农村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促进跨地区、跨领域的产学研合作。扩大农村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力度,逐步推行和完善重大科技项目向国内外招标制度。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利用。扩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星火技术密集区的对外开放,加快人才、技术、企业、资金的引进、交流和合作。支持乡镇企业扩大与国外技术创新机构的交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发达国家建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国外资源,提高技术创新的国际化程度。积极开展农业和农村的引智活动,为农业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引进国外专家,推进农民和农村技术人员到国外进行技术培训和研修。
(五)加强农村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要把推进农村科技进步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措施,把农村科技工作列入市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重要考核内容,创造有利于科技进步的社会环境。继续实行下派科技副县长、科技副乡镇长和科技特派员制度,充分发挥农村指导员在科普宣传和科技信息服务方面的作用,推动科技工作重心的下移。进一步发挥农科教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开创合力兴科技、齐心建小康的新局面。
附件:浙江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技促进指标评价体系(略)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