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

发布时间:2011-06-04   来源:老农茶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颁布日期】2007-04-26
【实施日期】2007-04-26
【有效性】有效
【全文】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咸宁经济开发区: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现就加快推进全市农业标准化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业标准化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把工业化生产的理念运用于农业生产,在采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生产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和实施农业标准,规范农业生产、加工、经营活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经济效益的一项社会活动,也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消费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实施农业标准化能够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最佳途径。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增强,农产品正面对国际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更加严峻的挑战。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我市农业发展的一项必然选择。我市农业正处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转变农业的经营理念,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把农业标准化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核心,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重点,加快农业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大标准推广实施和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以及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是:政府大力推动,部门密切配合,市场正确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积极参与和实施。
  三、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农业标准体系建设
  围绕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的目标,逐步建立以桂花、苎麻、楠竹、猕猴桃、茶叶、生猪、鲜果、蔬菜、鱼虾等区域优质农产品为主导和以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名优农产品为重点的农业标准体系。以贯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线,积极组织制定配套的咸宁市地方农业生产技术规范、农产品质量等级标准、检验检测方法标准和农产品加工、储运标准,形成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相配套,生产与加工相衔接的农业标准体系,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力争在3-5年制定市级地方农业技术规范和农产品质量等级标准15项,县级地方农业技术规范和农产品质量标准30项,并引导和鼓励农产品龙头企业制定先进的农产品收购标准和加工产品标准,推进全市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区域化种植(养殖),使全市农业优势产业的标准覆盖率达80%以上,消灭农产品无标生产。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
  要围绕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治理农产品污染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逐步建立以省级机构为依托、市级机构为骨干、县级机构为基础的农产品检测体系。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安全要素进行有效监控。市级质监部门和涉农部门的检测机构要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分工负责。农业、林业、水产业、畜牧业等部门要重点加强对动(植)物疫病、农业生产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主要由农业部门的农药检测机构负责;质监部门重点对农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验。各县、市、区要围绕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机动性强、贴近生产、贴近市场、就地就近快速检测的机构,实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项目的快速检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也要具备必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手段,加大对农药残留量、兽药残留量等有害物质的检测。逐步形成企业自检体系、社会中介组织检测体系和政府监管检测体系在内的三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网络。
  (三)加大农业标准示范推广力度
  1、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有效途径。到目前为止,我市已建立了5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各级政府和各涉农部门要按照“选好一个示范项目、建立一个标准体系、培育一个龙头企业、创立一个名牌、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结合当地特色农业或优势产业,确定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积极申报和承担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同时设立市、县两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力争在3-5年内在全市建立20个国家级及省级以上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1-2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与农业科技示范区、农业生态示范区建设等项目结合起来,通过标准实施达到县有示范区、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户的良好局面。
  2、大力培育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发挥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和辐射效应,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经营方式,通过经济互惠、利益共存的关系,引导农民按标准组织生产,把标准实施落实在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中。各县、市、区要围绕当地优势农产品培育3-5个标准化示范龙头企业。
  3、大力发挥各级农业部门、科研单位、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技术骨干作用,建立市、县、乡互联的农业标准推广体系和技术服务网络,将推广农业标准与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相结合,大力宣传农业标准化的作用并开展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指导农业标准的实施,组织试验、示范,把农业标准贯彻到农民中去,落实在农业生产上。
  (四)发展和培育名牌农产品
  培育名牌农产品是推行农业标准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全市各级政府要将推行农业标准化与培育创建名牌农产品相结合,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和农产品经营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推行全过程农业标准化生产,实行全面质量控制,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在5年内实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0个,绿色食品认证50个,有机食品20个。同时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与培育创建农产品名牌相结合,通过强化对示范区的管理,将示范区的产品推向市场。鼓励和支持农产品龙头加工和流通企业采用iso9000、iso14000等质量管理标准,引导企业实施gmp(良好农业规范)和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系列标准,引导企业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努力提高名牌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五)规范管理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的集散地,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主渠道。全市各级政府要以强化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标准化管理,建立诚信、高效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为目标,采用标准化原理管理和规范农产品交易及农产品批发市场,要围绕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分等分级、定量包装、包装标识等标准的实施,加强对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和认证工作,杜绝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实施不合格农产品退市监管措施,为全市的农产品流通创造一个安全诚信的良好环境。
  四、加强领导,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
  农业标准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工作环节复杂、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强化组织领导和加强部门协调是有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作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措施,切实做到认识到位、重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各县、市、区要尽快成立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领导和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市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名单另行公布),负责领导和协调全市的农业标准化工作。
  (二)加强部门协调
  各有关部门要在同级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统筹兼顾,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质监部门要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标准的制定与备案、标准的实施和监督工作,同时开展培训工作。农业、林业、水产、畜牧、水利、农机、环保、供销、商务等部门要结合各自的职能,制定本行业的农业标准化工作计划,抓好农业标准的起草、制订和推广实施工作;发展改革、财政、科技部门要加大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支持力度,将农业标准化项目列入当地经济发展计划和科技发展计划,增加投入和加强管理;质监、工商、卫生、环保等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抓好市场监管、产地环境治理等工作;同时各有关部门要大力宣传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先进典型,营造“讲标准、用标准”的舆论氛围,共同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
  (三)加大资金投入
  农业标准化工作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调研、标准信息收集、地方农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检测手段的配套建设等都需要相应的经费保障。市、县两级财政要根据每年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计划和经费预算,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对于通过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验收的,市、县政府将给予适当奖励。各有关部门要争取上级对口部门的支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农业标准化工作经费投入;要按照市场运作的思路,动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其他组织对农业标准化的投入,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业企业为主体,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机制。
  (四)建立农业标准化专业队伍
  农业标准化作为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保障,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各地和各部门要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特点和部门的专业特点,充分发挥农业院校、科研单位和技术机构的骨干作用,加强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和人员的教育培训,尽快培养一支既有标准化知识,又懂农业生产技术的农业标准化专业队伍。在此基础上,形成能够指导全市各个农业产业发展的农业标准化专业技术机构,为农业标准化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保障。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