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宋朝周密撰《武林旧事》记载:“仲春上旬,福建漕司进第一纲蜡茶……皆方寸小夸,进御止百夸,护以黄罗软盝(音:lu小盒子),藉以青箬,裹以黄罗夹复,臣封朱印,外用朱漆小匣,镀金锁,又以细竹丝织笈贮之,凡数重,此乃雀舌水芽所造,一夸之直四十万,仅可供数瓯之啜耳。”稍加翻译,二月上旬,福建有关部门就开始进贡第一批冲泡后表面漂着蜡油状的茶,都是方寸小块,进贡也只有百块。用黄罗锦缎缝制而成的柔软的小盒子包装,盒内先垫上一层青竹叶,茶叶用双层黄罗锦缎包裹,官员亲自将小盒子封口,并在封口处盖上红色官印。外面再用红色小匣盛装,锁上镀金锁,最后又放入细竹丝编织的小箱子里。一小块蜡茶要包裹好几重,而就是这么只能泡几盅的一小块,其价值竟然值四十万两银子。
一般人家对于好茶“名茶”又是如何保管的呢?欧阳修所撰《归田录》有这么一段:“蜡茶出于剑、建,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注(日注山)为第一。自景祐(宋仁宗年号,1034~1038)已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十数斤养之,用避暑湿之气,其品远出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为了表示对这种茶的喜爱,欧阳修还特意将此写成了诗:“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穷腊不寒春意早,双井芽生先百草。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日夸。宝云、日注(皆名茶)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岂知君子有长德,至宝不随时变易。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味色。”(《双井茶》,见李传轼所编《中国茶诗》,上世纪80年代末由台湾出版,孔德成题写书名)此诗前半介绍了双井茶的独特生长环境、采摘季节,及其护养。这与笔记中所记基本相同,不过后半却翻出了新意。从“长安富贵”以品饮双井相夸耀的风习批评了“争新弃旧”的世人情,从宝云、日注、龙凤团等名茶“不改旧时香味色”引申出了“至宝不随时易变”的哲理,和以此为喻的“君子有长德”的告诫。此诗也许由于有这些“哲理”,后来广为流传。
诚然,“十斤茶养一两芽”,欧阳修这番批评与引申,可能也包含一种隐忧:经过“长安富贵”们的炒作和追逐,双井以及一切所谓“名茶”,被普通人制作出来的名茶正在迅速远离普通人的普通生活。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