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百姓与茶:揭开石阡茶文化的神秘面纱

发布时间:2011-09-06   来源:老农茶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谈到石阡,很多人都知道,因为它素有“中国苔之乡”的美称,素有“泉都”的美称,是贵州古老的茶区。石阡茶,历经千年,如今已是石阡县的主要产业之一。苔茶作为它所特有的一个茶树品种,无论从产地环境、品种特性、品质特征和保健功效上,都有其他茶所无法比拟的独特之处,是黔茶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但是由于它藏在西南大山深处,历史记载甚少,地处深闺人未识。

在石阡,仡佬族是当地原着民族,自人类以来就世代居住在这块“温泉热土”上,因为有遍布的温泉水和满坡的石阡茶,所以孕育出仡佬族的“茶祭祀”、“三茶六酒”、 “十二月采茶调”、“茶灯舞”、“茶葫芦”等茶礼、茶俗、茶歌舞。值得一提的是,石阡茶灯是最原汁原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贵州一种民间戏曲形式,在石阡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石阡苔茶的美丽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清明节,一读书人进京赶考途经坪罐,时值缕缕白雾犹如一层层薄薄的轻沙飘逸在山间田野,雾下丛丛茂密的茶树撑着身腰,争相吐新纳秀,长出一颗颗青翠欲滴的新芽,散发出幽幽的兰香,这里优美的环境深深地吸引了这位才子。于是便吩咐随从检点行礼逗留在村寨游山赏景一番。走进农家,人们以茶相待,茶香朴鼻,轻呷细品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疲意全无。上路时又带上几筐茶叶,沿途祛疲除病使用。一行到京城,只见宫廷内外人心惶惶,城门内外贴满诏告,原来因太后病重难愈,宫廷诏告天下,求医问药,读书人见此,遂将坪罐茶奇妙功效描述一番,再呈送给皇宫。不几日,太后病愈,论功行赏,皇帝免试赐封读书人为进士,坪罐茶也由此声名远播。

关于石阡苔茶的来源,在石阡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从前,在五德镇新华的崇山峻岭中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洞,叫仙人洞,洞里隐居着二位神仙,他们受命上天的旨意,到这一带扶贫济困拯救苦难的民众。在这一带只要人们缺衣少食,就可以到仙人洞借到;人们有灾难疾病,只要饮到仙人洞的圣水,就能逢凶化吉,消灾减害。因此周围山寨的人们常在这里祈求平安幸福。一日一老翁突发疾病,便由家人搀扶到仙人洞求治,到此只见水源干涸,坑中落叶沉积,老翁无水可饮,于是以池中落叶为药咀嚼吞服,该药入口微苦,回味甘甜,口感甚好;只觉药叶下肚,霎时病痛解除,于此又摘回落叶树上的种子回家播种,年年采收。消息传开,家家户户开始大量种植,不几年这种树就普遍了,这树就是后来人们称的茶树。

何为净茶? 净茶为何?

石阡人逢年过节都有祭祀的习惯,地点一般都在堂屋(乡间的正房差不多都是三间房,堂屋为正中一间),每家每户的堂屋都写着“天地君(国)亲师位”、供着列祖列宗牌位。祭祀活动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表达对神灵祖宗的尊敬,并祈求他们的护佑。其实就是用一大把上好的茶叶置于洗净的土碗或玻璃杯中,然后等待从木桶中舀出的水在明晃晃的柴火上沸腾。用不着提醒,石阡人是崇拜和敬重神灵祖宗的,抓茶叶时肯定是要先洗手的。灶上的火焰停止了跳跃,纯净的水汹涌澎湃地与茶叶融为一体。这杯飘荡着清香的净茶走上了木桌。和净茶走上祭祀舞台的还有烟、酒、饭、菜等,其中,净茶充当着祭品的主角。

焚烧纸钱的气味在木屋里弥漫,间或有零零星星的炮竹声,祭祀仪式由主人的当家人(男性)主持。一堆纸钱就是孝敬一位神灵或祖先,他们所信的神灵有观音菩萨、土地菩萨、财神菩萨、灶王菩萨等。主持人表情庄重口中念念有词:“人行千里,神降一步,有多分多,有少分少……” 同时还要诉说自己的处境,希望神灵能保佑自己或全家老少平平安安、心想事成。而对于祖宗,主持人不是显得很严肃,会一一称呼他们,像在人世时和他们的对话,嘘寒问暖、吐露衷肠,最终祈求他们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随后,起身作揖磕头,一些小孩子也跟着大人虔诚地一举一动,若干年后这些小孩将接过主持人的接力棒。当主持人将木桌上的祭品一一倒洒在地,这场草根隆重的仪式就到此为止。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