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普洱茶故乡的浪漫品茶之旅

发布时间:2011-10-10   来源:老农茶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怀着对普洱茶的强烈好奇,2006年国庆大假期间,我们一行四人踏上了前往思茅的普洱探访之旅。

乘着晨雾,我们穿行在原生态的森林中,群山连绵起伏,茶叶飘香。在景色秀丽的茶海中,一组具有浓郁的古典风格、弥漫着强烈的中原文化与思茅少数民族本土文化相交融的建筑群,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身着拉祜族民族服饰的导游小陈带我们走进普洱茶博览苑,首先参观的是雄伟的普洱茶博物馆,博物馆左边楼梯旁挂着直径2米的普洱茶圆饼,右边悬挂着胡锦涛总书记今年7月份参观茶博苑的照片;上了二楼,3540万年前的景谷宽叶木兰化石-普洱茶的先祖、云南多处古茶树的照片和标本、马帮和茶马古道的实物与照片、2000年来普洱茶的史料实物与放大照片、珍稀普洱茶茶饼及茶具向我们展示了悠久的普洱茶文化

相邻的“村村寨寨”以傣、拉祜、佤、彝、哈尼五种民族民居式样建设,组成了一个多民族和谐共居的村落。与村村寨寨紧挨的是嘉烩坊,这里的建筑物古色古香,街面上的普洱茶和相关产品令人目不暇接。人在街中行,仿佛又回到久远的古代。博览苑里规模最大的建筑要数品鉴楼,亭台楼阁全仿中原的古建筑式样。茶楼中的茶室宽敞典雅,配以与普洱茶相关的屏风、对联、匾额、石刻装饰,构成高品位的品茶、赏茶环境,在品茶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多姿多彩的茶艺表演和民族歌舞节目,领略普洱茶的神韵。

午饭后,我们来到了采茶区和制作坊,亲身感受普洱茶的制作过程。在导游小陈的示范下,我们头戴草帽、腰挎背篓像模像样的采茶。采茶归来,将茶叶放入铁锅中,戴上手套翻炒,炒后的茶叶失去鲜活的脉络,娇嫩的叶片变得柔软,略为发黄卷曲,散发着青叶的浓香。继续戴上手套揉茶,用手顺一个方向揉捻茶叶,揉出茶汁、捻出条索,揉茶工序完成后,基本固定了茶叶的形、色、味。放进消毒烘烤机内灭菌干燥,然后装入蒸筒内湿蒸十多分钟,放上内飞,倒入纱布袋中,收拢纱布袋后挤紧,成一个团饼,放到压茶石下压饼,人站石上,左右扭转,均匀压饼,最后从纱布袋中小心谨慎取出压好的茶饼,棉纸包装完毕后,历时三个多小时的一个普洱茶生饼就做好了,接下来需要等待的就是自然发酵的过程。茶在一天天成长、在变化,让它见证着我们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晚上,我们住在茶博苑的“村村寨寨”中的拉祜人家,漂亮的拉祜姐妹茶艺师为我们制作地道的拉祜烤茶,她们先将小土罐放在火塘上烤热,放入茶叶(大叶种绿茶)边抖边烤,到茶色焦黄时,用稍大土罐中的开水冲入小土罐,煮沸后倒入小土陶茶杯中饮用,喝上一口,甘甜中有焦香,别具特色。

导游小陈怕我们不习惯,晚饭后来陪我们品茶,讲茶祖的传说、拉祜族崇拜葫芦的故事、佤族祭人头的典故、布朗族接天水的故事和板山贡茶的传奇,故事随烛光忽明忽暗,穿越千年的时光,也许有一缕叶脉,诉说着经年的陈香与醇厚,让时间有了颜色与味道。

夜渐深,众人散去,窗外亿万星斗,千百虫鸣,月明中秋,薄雾翻卷,吸纳着天地灵气,与万亩茶山共眠,与普洱茶相伴着老去。思茅,多民族边区,万种风情,铸就了普洱茶这一特殊的茶品,让我们有机会在宁静甘甜中感受上苍的恩赐。(龙毅)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