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陈文山:一心只研茗山茶

发布时间:2010-02-05   来源:老农茶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对惠州的许多好者来说,茗山茶艺馆并不陌生。这里装修古朴、典雅,琴声悠悠,一壶铁观音,论尽天下事。在这里,品茗山铁观音,成了闲暇中的一大乐事。但许多人并不知道,这里的茶,全部出自福建安溪的茗山生态茶园。6月的一天,茗山茶艺的创始人陈文山抽空从安溪来到惠州,笔者有幸听他谈茶论道。 陈文山先生1996年从安溪来到惠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如何让惠州人接受安溪铁观音。在当时惠州茶庄寥寥无几的情况下,他想到了开茶馆,从文化入手,让惠州人喝茶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了解安溪铁观音,直到喜欢。几年下来,他成功地做到了,从最初的龙丰茗山茶艺馆到下埔和花边岭的茗山茶艺苑,规模不断扩大,名气越来越响。令人不解的是,正当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陈文山却一反常规,将茶艺馆交女儿女婿打理,自己则回到了安溪老家,在安溪铁观音主产区祥华乡亲自创建了占地2000亩的茗山生态茶叶基地,从茶叶种植、加工到科研,把传统手法与现代工艺有机结合,做到优质优产。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研茗山茶。对此,有人称他为茶痴、茶文化人,更有人称他为当代茶人。

身居深山,建立茗山生态茶叶基地

陈文山告诉笔者,他久居城市突然来到深山中,有一种久违的感觉。茗山生态茶叶基地位于安溪县祥华乡海拔968米的深山中。在那里,放眼望去,除了茶山茶树,就是茂密的森林。他幽默地告诉笔者,在那里,一天新鲜,两天乏味,住上三日就会累。在山里,茶好、水好、空气好,除此之外,一无所有,日子很清苦。不说别的,山里收不到移动信号,电视机只能收到几个台,饮食也很单调。正因为远离城市人居,才能保证茶叶的原生态无公害特性。为了让惠州人能喝上绿色健康的茗山茶,陈文山说,虽然苦点,累点,但心里踏实。

据了解,今年采春茶时的天气不好,阴雨连绵,这对靠天吃饭的茶农来说影响很大。春茶采摘时,几乎天天有雨,如果一整天不放晴,晒青和晾青这些工序就无法完成,仅安溪县祥华乡茶区一天的损失就在500万元以上。陈文山的茶叶基地加工场所由于配备了恒温恒湿的中央空调及先进的制茶机械设备,加上标准化的作业流程,虽然在产量上受点损失,但茶叶的质量却丝毫不受影响。这使他走在了传统作坊式制茶户的前面。据悉,茗山生态茶叶基地因此被县委、县政府作为安溪县的示范样板,向全县推广。在新技术的应用上,陈文山不遗余力。为保证天旱时茶树的生长,他在全省率先引进了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应用此项技术给茶树浇水、施肥,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在陈文山的办公室里,放着有关铁观音的杂志、书籍、报纸等。“我不是闷头种茶,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动态和变化,以市场的需求来指导生产,这样才能更好地种茶、制茶。”陈文山说。

关注卫生标准,种绿色放心茶

在茗山茶艺馆,陈文山给我们沏了一壶茗山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品茗过程中,陈文山再次打开了话匣子:“我们的祖先从发现茶到利用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以前都是把茶当作治病及保健良药,而我们现代人在品茶时只顾及茶的香与韵,而很少关注它的卫生标准。长期以来,茶的制作标准和检验手段相对滞后,而茶商在向茶农收购茶叶时又无法及时了解它的卫生标准,实在让人很不放心。出于一个非常朴素的念头,我想到了回安溪种茶。我认为自己种茶,自己指导用肥、用药,自己放心。自己喝了,客人更放心。所以我把自己种的茶称为‘高山无公害、绿色放心茶’。”

据陈文山回忆,2001年他刚回来时,条件非常艰苦,连电也没有,夏天山里下雨还经常有雷电。家里人都劝他放弃,还是回去经营茶艺馆算了。但他认准的事是不会轻言放弃的。这几年茗山生态茶叶基地的条件算是很好了。“对茶这个东西的研究是没有止境的,老祖宗研究了几千年,我才用多长时间?从这个角度理解,一切才刚开始。我想,我的后半辈子和这片茶山是离不开了。”陈文山深有感触地说。可以说,茗山铁观音已深深地融入了他的后半生。对自己的茗山生态茶,陈文山信心十足。“现代人喝茶,健康是首选,相信越来越多的惠州人会喜欢我种的茗山茶,愿普天下人‘品茗山生态茶,走健康人生路’。”陈文山如是说。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