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紫砂壶艺大师--崔龙喜

发布时间:2011-03-19   来源:老农茶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崔龙喜先生专攻紫砂艺术创作,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并爱好收藏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历史遗存,在他的诸多的壶艺作品之中,都能体现出传统文化和收藏给他带来的灵感和作品中深邃的文化内涵。他用一颗充满着激情创造的心,用灵巧的双手,创造出充满个性的龙喜紫砂壶艺。

崔龙喜,男,1957年生于江苏宜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博物院民间收藏家协会研究员,宜兴方圆紫砂集团龙喜砂宝创作室首席设计师,紫叶陶社社长。

自幼酷爱陶艺、并受前辈裴石民老师的启蒙教育,从艺以后得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老师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蓉老师的艺术指导,所制部分作品由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毛国强老师铭刻 宜兴,古称阳羡。是著名的陶都,早在七千年以前居住在这里的先民们就已经掌握了制陶的技术,陶文化具有十分久远的历史。在现代的宜兴城,自古以来阳羡就著称于世,唐代诗人卢仝有:“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诗句,可见,是茶和紫砂的伴生,使宜兴城具有了更多的迷人之处。假若没有了茶或者没有了紫砂,宜兴城的今天也不会让茶人和壶友有如此的眷恋!

宜兴的紫砂文化具有至少六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漫漫岁月当中,宜兴的老艺人们一代又一代的抟土做壶为生,流传到现代,历代的艺人们所做的砂壶大多已散失,流传下来的也已是带着历史的沧桑与变幻,但抟土做壶的技艺一直被勤劳智慧的宜兴后人所传承并发展着......

龙喜砂宝壶艺--崔龙喜先生制的紫砂壶,所用的紫砂泥从1997年起就开始检测,也是宜兴市第一位对紫砂产品严格检测者,保证使用原矿紫砂泥,在紫砂泥中绝不添加染色化工料,真正为热爱茶道、壶道者吃出健康、用出文化。崔龙喜先生的艺术成就分别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及上海东方电视台作了专访和报道

清心情满一圣泉--圣泉壶

当莲花珍眉音乐缓缓响起的时候,清脆的水滴清凉的滴进了我的心里。象一位净友,在我的思绪纷繁的心里清除杂念,是疲惫烦劳的心沉静下来。

都市的生活总是那样的令人容易疲倦,容易累。所以,我们的心常常向往去乡村里听雨滴落在荷塘里的声音。然而,我们又总是难以割舍对都市名利的追寻,所以,这两种矛盾而交织的心情,往往就在去乡村的旅游中反复的在心理翻腾着。

缘由一个旅游规划开发项目,假期去安徽省的石台县牯牛降国家自然生态保护区去考察。在这个原始森林里,听到的清泉各种声音落在心里的声音是那么的令人欢欣,看着石上的土蛙在静静的听泉,就满心的妒忌!泉中的小毛蟹并不怕人,也许是见到的游人太少了吧,还有那极小的透明的小鱼,那样的自由和快乐的游泳,伴着野花香气的山风,徐徐吹来,竟然也能使我们忘记了自己是常常生活在都市中的忙人!

记得有一位禅师说过,“忙”是什么?忙是“心 亡”。一个字,就那么简单的拆了,就使我们顿悟!心没有了,怎么不忙呢?尤其是在我们忙的时候,我们象一个工业化的机器,在社会这个大机器里不停的旋转,哪里还有什么自己心在我自己这里呢?我们常常忘记了心灵的呵护与心灵的成长,有时社会的物质导向,常常使我们一切以功利和物欲的角度来看世界。记得在石台的山林里行走的时候,我的耳边,包括我自己,都会看到一只野猪或一个新鲜的灵芝或者又是溪中一条透明新鲜的小鱼而世俗化--野猪的肉很香的!灵芝草很贵的!小鱼很好吃的,尤其是用清泉水来煮,啊,让我来告诉你烹调的方法......

一阵的沉默不语,我在用心的感受这美丽的大自然,静听水滴入潭的声音。

一次在CCTV中曾播放了一个住在山边的日本老夫妻在家煮茶的故事。那是一个非常象安徽石台那样生态原始的自然环境,山泉常常流过老夫妻家的房边,野猪也常常出没于此。这对聪明的老人,用一段竹子,架在流泉的水道上,无形中使用了杠杆原理,当竹段里的水满的时候,竹段便倒下来,落在水道上,发出“当当”的有节奏的声响,水再继续顺势充满,竹段再“当当”的落下,在夜晚空静的世界里,那富有节奏的声响,吓退了野猪,安慰了老夫妻的心灵,平静了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老夫妻很会布置小屋,在屋外的石头上,有一个天然的小石窝,用一飘水浇进去,净手。水顺着石窝流进了石头下面由老人设计的埋在地里的大瓮中,残水的水滴落入大瓮中的声音及其清脆悦耳,似水晶风铃在风中快乐的低唱,又似珍珠落入了洁白无暇的玉盘里......一种生活之美,总是让我陶醉与感动。

龙喜先生的新作圣泉壶,整个造型不就是一滴清泉吗?那泛着涟漪的茶汤里,有“滴水之恩”,有“清心的禅话”,也有“无边的风月”,吃茶去啊......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