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江湖传闻或民间野史对一个人的评价,一般情况下都是说得活灵活现,但又若有若无,许多事情好象都沾得上边,但绝大部分事实最后又都无从考证……
业界、坊间关于贵州通和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兴华所流传的版本是:不知道一夜之间是如何暴富起来的。王兴华对此颇有不快和委屈:“我最多算一个不大不小的中小业主,暴富就已经耸人听闻了,居然还添油加醋的说成一夜之间……
对王兴华而言,用时间概念来界定外界所妄传的“一夜之间”,准确一点说其实应该是自己十多年里在云贵高原高山密林间和茶树、茶园、茶农打交道的艰难跋涉,也就是说,十多年间,痴茶爱茶的王兴华,一直就在茶山茶园里“打转转”,这十多年风里、雨里、泥里、雾里的“打转转”,使王兴华从一个几乎对茶一窍不通的“茶盲”,转变为一个爱茶、痴茶的茶客、茶商和茶人。那段时间,王兴华一头扎进云贵高原的大山深处,根本就没有时间和心情去理会城市里的风花雪夜、风云变幻,以至于当有一天从他茶山深处“冒出来”后,外界会误传他是消失后“一夜暴富”。
于是,也就有了本文的王兴华其人、其事、其业——
王兴华其人
如果请100个画家去给王兴华画像,这100个画家浓墨重彩的部分,一定都会是王兴华那大大的油光铮亮的光头。如果王兴华自己要去注册肖像权的话,工商局批准的王兴华最规范和最突出的个人特征,也绝对是他那颗“植被稀疏、水土流失”的光头。
写一篇人物专访,一直拿采访对象的光头来说事,似乎显得“不太地道”,可这确实是记者第一眼看到王兴华时最难以忘怀的印象,说句实话,这个光头,使王兴华看起来既显得有些儒雅,又凭添了一点点让人敬畏的气息。当然,光头只是王兴华的外型特征,这和他在商场上经商、打拼、办企业是没有多少关联的,王兴华的成功,也许在于他做事业的信马由僵,在于他喜欢做着常人看来好似漫无边际的梦想,说大一点,这些梦想还有些“狂野”,只不过,王兴华不仅仅把这些梦停留在脑海里,他自我评价,自己最大的优点和缺点,都是敢想敢做。这些,可能是他有别于其他人取得一小点点成功的一种个性和特性,当然,这些都还是后话。
1962年生人,读书、当兵、进机关、结婚、生子,1993以前,王兴华的人生,基本是按照绝大多数中国父母所期望的轨迹发展的。可到了1994年的一个夏天,王兴华的人生旅途因为一台冰箱偏离了父母所期望的轨道。那一天,已经进入夏天的贵阳有些热,热得有些难受的贵州省农业厅机关工作人员王兴华和妻子商量后,决定一咬牙拿出多年的存款去买一台可以冻冰棒、可以让剩菜保鲜不变味的冰箱。可最后凑起来的钱,数来数去还是差800元。被逼无奈,夫妻俩最后求助于大姐才把盼望已久的冰箱抱回了家里。
这台差800元钱就几乎夭折的家庭购置计划,使王兴华在那个炎热的夏天里打了一个激灵,也刺激了在此之前一直安于现状的他。王兴华再也坐不住了,没有多久他就“下海”了。当然,当王兴华义无反顾的往“商海”里一跳时,在他的身后,是父母反对的声音、爱人哀怨的眼神、亲人不理解的目光、朋友鼓励后隐约的担心。1994年4月28日,王兴华和他的另外两个合作伙伴在贵阳市遵义路的第一个门市部开业了,其经营的项目,就是在这之前因为工作关系有所接触的茶叶。他们代理经销的是贵州晴隆县、普安县一些茶场茶园的茶叶,那个时候,王兴华和他的伙伴们不停地往返于城市、乡间,把这些没有知名度但品质非常优秀的茶叶,倒腾到省内、省外去……
王兴华其事
只要不出差,王兴华现在每天早上必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开车送儿子去学校。这已经不仅仅是因为一个父亲对儿子的一种责任,也不光是一种亲情情结,“是一种补偿吧,因为我每天总是非常忙,除了早上这一会儿有时间,一天中我几乎没有多少时间能陪陪家人”,王兴华说。
“下海”伊始的王兴华很快就呛了三口水、交了三笔学费。为了把代理经销的茶叶尽快销售出去,王兴华几乎跑遍了贵州大大小小的超市,只要对方有条件和可能代销茶叶,王兴华绝不吝惜脚力和精力,费尽口舌、软磨硬缠的去说服对方。这个时候,他的业务慢慢有了起色,可也就是这个时候,他同样接连损失了三笔业务,所幸的是,这三笔学费都不算太高——
一笔是福建的一位赖姓茶商,在得了他几千元的茶叶后很快就找不到了踪迹。王兴华只能自嘲:“被赖姓茶商赖了。”
另一笔是价值一万元多的茶叶,在发货到毕节一家超市后没有多久,这家超市就倒闭关门了,代销的那些茶叶自然也打了水漂。
还有更难处理的事情:王兴华请一家设计公司给他设计一个茶叶品牌的外包装,结果,对方做出来的样品根本不符合合同要求,王兴华暂扣了这家公司部分合同款,这下不得了了,这家设计公司在暗地里开始使坏:第二天王兴华去门市部上班,外面一下子涌进来30多个小矮人(侏儒),这些人在大门口、桌子上、柜台上、凳子上随意乱坐,叫嚷着要他付合同款,为了不影响生意,王兴华最后只好付清余款息事宁人。
甘苦之中当然也有付出后的快乐和收获。王兴华跋山涉水去到贵州务川、铜仁等地收购了一批苦丁茶。茶叶是收购回来了,可看着堆积如山的苦丁茶,王兴华的内心也是苦不堪言,因为他也不知道该把这些苦丁茶销往何处……一个偶然的出差机会,王兴华来到了云南昆明,他在茶叶市场里不停的转啊、转啊,可就是没有商家愿意经销他的这笔业务,因为没有人了解苦丁茶,也没有人喝过来自贵州的这种茶。终于,有两个经销商愿意代销他的茶叶……王兴华无意之间成了吃了第一个“螃蟹”的人,贵州苦丁茶第一次来到昆明就大受欢迎,销售情况特好。随后而来的事情,就是王兴华一车车的押运苦丁茶往云南赶路。
这个时候,王兴华在搞茶叶销售的同时,又高明的做起了以货易货的生意,他把贵州的茶叶运到云南,换成云南的茶叶运回贵州销售,这样来回一倒腾,茶叶在销售过程中也就增值了,这样做同时也减少了现金的交易量,因为在此之前,王兴华经常是一个人出远门,那时,大笔现金只能随身携带,经常是十多万元就绑在腰间或者小腿上,这时的王兴华,全身上下看着虚胖,胀胀鼓鼓的,像穿了一件防弹背心,又有些像在小腿肚上绑了一个沙带的武林高手。
随之而来的事情,是王兴华把触角延伸到了云南省边远的茶山,他的梦想也随着自己脚下路的延伸开始飞翔。云贵高原的高山险阻、急流险滩没有能阻止王兴华迈向他向往的茶山茶园茶林茶树间前进的步伐。火车、汽车、拖拉机、牛车直至走路,一路换车,几天跋涉,王兴华最远来到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这离他要去的目的地还远着呢,他还要去元阳少数民族居住的大山深处,那里有最原生态、质优价廉的好茶叶。当然,那些被遮天蔽日的森林所覆盖的大山好高好高……从山脚到山顶,王兴华他们手脚并用的爬山,一行人中途还必须在半山腰住一晚上。热情好客的当地少数民族杀鸡宰羊的招待他们,把他们当作致富的救星。几千斤、几万斤,王兴华用现金一车车把元阳云雾茶运出了大山、销售到各地……
王兴华其业
代理——模仿——自主品牌,公司+农户+基地,这是王兴华和他的伙伴从创业之初到现在所走过的逐步转变的一条路。对于公司以后的发展方向,王兴华和他的团队有着更大的目标和梦想:从贸易型向生产型发展,最终反过来做大流通。王兴华对此有着自己的思考,经商多年,他终于有所感悟,他认为,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最终差的不是种植、不是拥有多少亩多少亩茶园,公司如果没有茶园并不可怕,企业没有必要都去种植、开垦大菜园、大茶园,因为贵州的山山水水之间,千千万万的农民祖祖辈辈就以土地为生,他们勤劳、善良是最好的生产能手,可他们的优质产品出来后,最欠缺的就是市场,做得好的公司,就应该去做中间商,去做大流通,去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对这一目标,王兴华谈了很多,也有很多具体考虑和行动,可因为商业机密的缘由,王兴华请求记者落在文笔之间的,只能是含糊其词:
下一步,热心的他准备积极和有关部门联系、协调,成立贵州省茶叶商会,把更多的茶叶经销商、生产商聚集在一起,搭建一个平台,集合贵州省茶叶界所能聚集的最好的信息流、物业流优势,畅通销售渠道,做大流通,和所有热心振兴黔茶的人们一起,为黔茶早日出山搭建一个桥梁和纽带。
下一步,他准备在茶叶流通和交易方面有所动作,运作一个仓储式配送中心,把茶叶交易、配送、保鲜一条龙的配套服务设施建立健全起来,使贵州的优质茶叶有一个更好的交易平台。目前,这个设想已经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准备工作已经有了眉目和头绪。
下一步,王兴华的公司已经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准备投资在贵阳市附近开垦2000亩左右的荒山、荒坡搞茶叶种植,建一个离贵阳市民最近,集观光、旅游、经济价值为一体的茶园。这样,既可以创建公司的自有茶叶品牌,又为附近100户农民搭建了一条致富之路。
王兴华和他的公司还有好多已经开始在酝酿的下一步……在王兴华人生的下一步里,他又会开始自己的信马由僵,开始做着他喜欢的常人看来好似漫无边际的“狂野”梦想……
敢想敢做,这是王兴华自我总结的优点和缺点,祝愿他和他的团队船行万里、乘风破浪、一路顺风!
王 兴 华 小 资 料
1962年10月11日出生于贵州省黔西县
1979年11月至1982年服兵役
1982年至1991年在山东省阳谷农资公司工作
199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1年至1994年在贵州省农业厅农垦物资公司任副总经理
1994年4月至今创建名优茶拾厂家联合直销中心
2002年6月至今组建贵州通和茶叶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2006年7月任贵阳市小河区工商联常务副会长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