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武则天与唐代饮茶之风

发布时间:2011-07-28   来源:老农茶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传世的一幅唐代名画《唐后从行图》(张黄作)中﹐在雍容华贵的武则天被前呼后拥的出行场面里﹐画家“安排”了一个手捧托的侍女跟从在后。在宫廷里帝后的走动已离不开茶﹐需要有专人司掌茶具﹐饮茶在当时已成习俗由此可见一斑, 饮茶之风盛于唐代。

武则天是否雅好饮茶﹐正史无有记载。但据明代屠隆《考盘余事》说﹐武则天博学有著述之才﹐但是对茶却生性讨厌﹐曾低毁说﹕“释滞消壅﹐一日之利暂佳﹔瘠气侵精﹐终身之害斯大。获益则收功茶力﹐贻患则不为茶灾﹐岂非福近易知﹐祸远难见。”从茶在短时间内对调理人体有益和长期饮茶可能导致耗损体质出发﹐来比喻福易见而祸难见﹐茶已不再停留在品饮的层次﹐而成为像武则天这样的帝王者在政治上的鉴戒。

在此须说明的一点是﹐北宋赵令畤《侯鲭录》也记有类似的言论﹐“作者”却是唐右补阙綦毋□﹐而非武则天﹐说他也是博学有著述之才﹐因不喜欢饮茶而曾着有《伐茶饮序》﹐说“释滞消壅﹐一日之利暂佳﹔瘠气耗精﹐终身之累斯大。获益则归功茶力﹐贻患则不咎茶灾。岂非为福近易知﹐为祸远难见欤。”

两段记载意思完全相同﹐文字小有差异﹐似《侯鲭录》所载较为确切。但从历史记载来看﹐武则天确实重视著述﹐自己着有《垂拱集》﹑《金轮集》﹐并召学士撰有《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乐书要录》等十多种著述。而且﹐所谓“福近易知﹐祸远难见”﹐更附合素多智计﹑明于朝纲﹑通晓文史﹑卓有主见的武则天的“口吻”。

关于饮茶的利和弊﹐唐以后有多人论及﹐如苏东坡的《茶说》云﹕“除烦去腻﹐世故不可无茶﹐然暗中损人不少﹐空心饮茶入盐直入肾经耳﹐且冷脾胃﹐乃引贼入室也。惟饮食后﹐浓茶漱口﹐既去烦腻﹐而脾不知﹐且若能坚齿﹑消蠹。”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也有同样的论说﹕“人固不可一日无茶﹐然或有忌而不饮﹐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烦腻顿去﹐而脾胃自清。”明代顾元庆在《茶谱》中引《梦余录》的一段话对苏东坡的“损人不少”一说反驳道﹕“东坡以茶性寒﹐放牛生不饮﹐惟饮后浓茶涤齿而已。然大中三年(849年)﹐东都(今洛阳)一僧一百三十岁﹐(唐)宣宗问服何药﹖云﹕性唯好茶。……以坡言之﹐必损寿﹐反得长年﹐则又何也﹖”从现代科学而言﹐饮茶利多弊少是毫无疑问的。

武则天在论饮茶的利弊时﹐显而易见认为弊大于利﹐这是她的局限之处﹐但从饮茶利弊之论引申到对祸福隐显的理解﹐这却是她的过人之处﹐让人领略到一个政治家的思辨。

爱茶网提供武则天一些相关历史资料:

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年—683年)、唐中宗时为皇太后(683年—690年),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705年),705年退位。

武氏为唐开国功臣武士彠次女,母亲杨氏,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本名不详,14岁入后宫为才人(正八品),唐太宗赐名媚,人称“武媚娘”。高宗时上尊号为“天后”。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称帝后上尊号“则天顺圣皇帝”,退位后改尊为“则天顺圣皇后”。武氏另有废除的尊号“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则天大圣皇帝”等。后世通常称武氏为“武曌”、“武则天”或“武后”。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