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于世界所贡献的不仅仅是茶,不仅仅是它作为一种物质产品的饮料,而是茶在中国文化的特殊环境下,与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审美趣味、精神追求相结合,成为一种具有鲜明特点的中国文化样品。”编写者关于茶文化准确客观的定位,让《茶文化学》不至于架空,又具备严谨的理论色彩。
一年前,在一次北京16所高校的公共选修课课间,一群来自不同大学不同专业的学生将“中国茶文化”课的授课教授团团围住,学生们要求老师开个书目哪怕推荐一本书。面对这样一群求知者,荐书并不是件轻松的事。茶学作为一门学科进入大学课堂的时间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但茶文化并不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尽管近几年,已有茶文化学院招收本科生,但茶文化方面的课程仍是处于辅修课地位,而且更侧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一门茶文化学的专业基础课对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茶文化学》无疑是新近出版的一本很合适的大学教材。同时,也是一本适合推荐给不同专业背景的大学生们的“课外读物”,更是茶的爱好者形成茶文化体系性认识的开始。这样一本书让茶文化课堂走出大学教学楼,走进了普通读者的书房。有了这个基础,读者们可以顺着这一脉络,根据爱好与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更深入的阅读与学习。
与茶文化有关的内容丰富而驳杂,幸运的是《茶文化学》的主编徐晓村教授有多年的高校茶文化教学经验,同时,其他作者们也都是大学教师,对各自撰写的部分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各章对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的考察、对茶文化的理论思考都是通过介绍茶文化现象的方式加以表述,而且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茶文化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书中,外国茶文化一章介绍了“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茶叶对外传播的途径以及自19世纪至今的世界茶叶贸易格局变迁。“茶文化既是生活的也是艺术的”。在美学意蕴一章,讲述了饮茶的艺术化与饮茶习惯的结合,从茶的审美讲到茶艺在日常生活的艺术化与审美化中的形成,并介绍了“采茶戏”等民间茶文化及文人饮茶历史。“茶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无论是饮茶本身还是把饮茶与欣赏生活之美相结合的思考,直到今天还在延续,因此茶文化学既讲述了历史上的茶文化,也顾及当下,从“茶叶基础知识”与“品饮方式和饮茶饮茶习俗”讲到了“茶馆文化”与“中国茶具”。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