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淡定如水,从容如茶

发布时间:2012-11-26   来源:老农茶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普洱市江城牛洛河业有限公司是江城县的绿色支柱产业,公司始建立于1987年9月,现拥有茶园20000亩,年生产茶叶3000吨,是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非公有制企业。公司有15个生产队组和11个加工车间,职工4858人。“牛洛牌”商标被认定为“云南省着名商标”;2007年6月公司被认定为第三批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07年12月通过了出口茶叶种植基地备案认证;2008年6月被国务院扶贫办授予第二批全国扶贫龙头企业称号,2008年11月通过了云南品牌YC认证。

牛洛河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袁明德是个貌不惊人但却不同凡响的人。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便创新公司创业模式获得成功,云南省委曾以(1993)1号文件向全省宣传推广牛洛河茶业有限公司“三结合一体化”经验,自此掀起了“公司+基地+农户”开垦土地经济的热潮,开创了异地集中扶贫开发的路子。袁明德带领的企业先后被县、市、省命名为“文明单位”,被授予省“茶叶生产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等称号、得到国务院的肯定和表彰。

在青山环抱的厂部见到袁明德时,他正忙于抽检当日进厂的春茶,泛着清香的茶样一溜地排在他的面前。看见我们,他的脸上漾开了朴实的笑容,忙忙地用雪白的毛巾擦拭着双手后将我们迎进他俭朴的办公室,一番笑说间袁明德为我们泡好了茶。

正式的采访是从眼前之茶开始的。我看杯中茶汤碧绿通透,忙端起轻呷一口,直觉满口溢香。

“这是今年的春茶,烘青的。”没等我问,袁明德已经开口。“这两年普洱茶市场不好,但绿茶还不错!”

“听说去前年你的绿茶卖得很好?那时大家都忙着生产普洱茶,你怎么想到要去生产绿茶?”

“我对市场的心态一直都很平稳,在07年的3月20日至5月20日两个月间,单做普洱茶就净赚了8百万元。到了6月我一看市场不对了,价格混乱,假原料入侵,这是极不正常的,便马上生产绿茶。”

听着袁明德轻松的介绍,我不由得心生敬意,这位老总有着很敏锐的市场眼光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正因为如此,才使得他麾下的牛洛河茶业有限公司拥有绿茶、CTC红碎茶、普洱茶三条生产线。并在普洱茶风生水起的时候,他却想到了要创新绿茶品牌,优化加工设备。

见我感慨不已袁明德淡淡一笑说“我没有你说的那么神,我不过是见子打子而已!在江城茶是支柱产业,要支撑一个产业普洱茶、红茶、绿茶都有优势。前几年市场好我们就做普洱茶,是市场指导我们生产。原来我们的红碎茶、功夫红茶出口8百多吨,但去年金融危机加之受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影响产量减少了一半。”

科学地分析了去年的产销情况后,袁明德说,迄今为止他们一直在做市场调节,今年虽然产量减少但由于品质提高,远销青岛、北京、济南等地的茶价格不错,于是他们不以产地的低价格来销售。采取这样的措施后企业基本持平。“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你能做到不亏那就是赢!能生存就是胜利!赚钱嘛,得等市场慢慢复苏。”

谈及自己所面临的困难时,他颇有心得地说“我们的这个产业处于中缅老三国交界之地,在我的背后还有江城县五乡两镇成千上万靠茶吃饭的老百姓。每天从厂里拉出几车茶老百姓都看着呢!保一方稳定我们责无旁贷,目前最大的任务就是稳住老百姓,好在由于我们平时沟通得好,茶价好时也没有人偷卖,现在茶价不好我们随行就市给予补贴,保护价不变。企业亏一点不要紧,等赚了钱再来弥补,赢利时的固定资产在那摆着,有什么好慌的?我到全国转了一圈,我觉得茶产业比其他产业好多了,我们一斤茶才亏三四块钱,‘高台跳水的现象’还没有出现,关键是要树立起信心。市场经济是有规律的,政策和关注能给的只能是机遇,打铁还得本身硬,企业只要有防范意识、只要有毅力、只要团结一心定能度过难关!”

说着聊着,一杯杯回味无穷的早春茶泛着挥之不去的芳香不停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细细的品味着,用心地掂量着,不时又被眼前那张朴实的笑脸感动着,临别之际,我和同伴们竟然异口同声地齐赞道:好水!好茶!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