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府慧君:江苏溧阳“茶母”

发布时间:2013-03-02   来源:老农茶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她营造了江苏溧阳第一片园府慧君出生在苏州吴县农村,早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复旦大学,攻读茶叶专业。在上海商品检验局茶检室工作期间,深深爱上茶叶研究的府慧君与同事一起测试并写出了《茶叶青叶的化学成分分析》的实验报告,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建国以后第一份比较全面的茶叶化学成分的分析材料,当时在全国茶叶界产生了很大反响,这篇论文后来被收入大专院校茶叶专业教材。

文革时期,为响应省级机关干部下放劳动的号召,在南京茶厂任技术员的府慧君随着丈夫举家来到溧阳安家落户。1971年,在中央号召的指引下,溧阳全县范围发动开荒种茶,府慧君作为茶叶专业高材生,责无旁贷地参与其中献计献策。在她的热情支持和技术指导下,沙河公社桂林村率先在溧阳种下了第一片茶园;随后,戴埠、前马、后周等公社也纷纷跟上,溧阳茶叶由此迈开了远行之旅的第一步,府慧君也由此与溧阳茶叶的发展壮大结下了终生的缘分。

她创办了溧阳第一家茶厂1975年,溧阳各地的茶场相继进入开采期。但由于农民不懂制茶,溧阳地方上也没有茶叶加工厂,所以大批鲜叶只得流向周边的宜兴、句容和金坛。在这样的情况下,溧阳决定筹建精制茶厂,统一收购、精制、销售全县范围的毛茶。筹建茶厂,府慧君成了技术方面的首选人物。因为自己是干部身份,茶厂是集体性质的企业,府慧君对此一直有所顾虑,加上其时正好落实下放干部政策,南京茶厂和南京商业检验局都积极要求她回去。

一个是省会都市,一个是边界小镇。当时,府慧君确实想回南京。溧阳的各级领导知道后,多次上门挽留。走,还是留?这是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府慧君心里非常矛盾。看着领导热切期望的眼神,怀着对溧阳茶叶事业的真爱,府慧君权衡再三后还是选择留了下来。

几间旧车间、3台制茶机、简陋的办公室,干部是外行、工人是生手……这是府慧君来到茶厂时见到的真实情形,这也让她真实感受到了创业的艰辛和困难。为此,府慧君悄悄蒙着被子哭了好几回。然而,重诺守信的府慧君还是下定决心要和大家一起艰苦奋斗,为溧阳茶叶的创业史书写精彩篇章。

府慧君是茶厂唯一的技术员。每天,她按国家标准严格定级,亲自验收毛茶。在与茶农面对面的接触中,她耐心和群众谈毛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从早到晚一站就是一整天,常常累得头昏眼花。有时生病了,到茶厂隔壁的医院请个医生挂点盐水回来又接着干。

拼配是精制茶叶的关键,也是提高茶叶品质和增加效益的重要因素。府慧君在抓好毛茶收购的同时,潜心攻关茶叶精制的拼配技术。经过理论学习和一次次实践升华,她撰写出了《茶叶精制与拼配》论文,并发表在权威性杂志《中国茶叶》上,当即引起省茶叶学会领导的重视,省农林厅、省供销社联合邀请她在全省茶叶精制培训班上讲课。府慧君总结出的“单级付制、多级回收、阶梯式综合拼配的精制工艺”,使溧阳茶叶质量大大提高,享有“茶中味精”之誉。

溧阳茶厂的制茶工艺和水准也引起了中央、省等业务主管单位的重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聘请府慧君为茶叶加工科技情报员;应江苏省标准局之邀,她还与人合作起草了精制绿茶企业标准,此标准至今仍在使用。从八十年代起,一举成名的溧阳茶厂受中央商业部委托,一直承担着“江苏省绿毛茶、精制茶收购销售标准样”的制作任务。

她创制了溧阳第一支茶叶名牌质量是生命力,品牌是竞争力。府慧君敏锐地觉察到:茶叶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创制开发自己的茶叶品牌,走出大众化生产的现状。1984年,溧阳举办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45周年活动,府慧君借鉴南京雨花茶的经验,精心制作了形似翠柏,突出翠绿、挺直、香醇味浓特点的茶叶,取名“水西翠柏”。一则表达溧阳人民对老一辈革命家的缅怀之情,二则体现革命先烈万古长青的含义。1986年,“水西翠柏”通过鉴定并被列为省级名茶,年产值增加12倍,成为溧阳茶叶创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府慧君没有选择功成身退。1990年,桂林茶场邀请她帮助创制名茶,府慧君欣然应允。在试制过程中,府慧君踏遍青山实地考察,结合茶叶本质和地理特性,为茶叶定名为“沙河桂茗”,制作工艺独特、精细,并建议茶场种植了三四百棵桂花树,使“沙河桂茗”真正名副其实。“沙河桂茗”投产后,茶场的年产值陡然增加了8倍。

“水西翠柏”、“沙河桂茗”,溧阳茶叶终于有了自己的品牌。借“牌”发力,两只名茶在江苏省历届“陆羽杯”名茶评比中均获特等奖,带动了溧阳茶叶的发展步伐,茶叶经济得到迅猛提升,府慧君也被大家尊称为“茶乡之母”。

她成为溧阳第一个茶叶“形象大使”

1991年,已经“撤县设市”的市领导把茶叶作为溧阳经济发展的亮点,筹划举办“茶叶节”,可怎么办大家心里没数。

这一年,府慧君年届63岁,已经退休在家。但一听说要举办茶叶节,她义无反顾地挂鞍上马,与杭州工作的一些同学、专家、教授取得联系,陪同市领导赶往杭州参观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央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浙江农大茶学系等部门和单位,学习、借鉴别人成功经验和做法。举办第二届茶叶节时,她不顾自己年老力衰,带人去上海学习茶艺表演,培养了自己的茶艺表演队伍,丰富了溧阳的茶文化,提升了溧阳茶叶的气质与品位。

现在,府慧君老人虽然不在一线工作,但她始终关注着溧阳茶叶的发展。近年来,围绕如何使溧阳茶叶再上新台阶的问题,她先后撰写了《对名特茶出口提几点意见》、《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奋力进取,参与竞争》、《老茶人的心声》等多篇论文与感言发表于《茶报》、《江苏茶叶》、《中华茶人》刊物,寄望溧阳茶叶要提高品质,增加竞争力;不断创新,运用科技力量研制开发茶叶新品,使溧阳茶叶事业求得新一轮发展。这几篇文章字字如珠、句句似玑,可谓用心良苦、难能可贵。

府慧君视溧阳为故乡,终生为茶叶事业默默努力和奉献。正是府慧君老人“踏遍青山人未老”的精神和风采,溧阳茶叶才赢得了“风景这边独好”的声誉和名气,而溧阳也借着茶叶这片祥云飞向了更高的天空。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