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走,尽管弯多山陡,但由于是平整的水泥路,所以车上的人都兴致勃勃,在不断上升的海拔高度中欣赏瑶山的春天景色。这是雨后的早晨,我们专门前往广东韶关曲江区罗坑镇的瑶族村,了解当地瑶胞摘春茶的情况。
同行的曲江区民宗局赵明辉告诉我们:罗坑瑶族村民委员会有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43人,其中9个瑶族村庄是革命老区村庄。罗坑瑶族是过山瑶,二三百年前就已在罗坑的高山峻岭中定居生产。
车在瑶族村委会圳头村停下,再往前走就是山路了。村委书记邓记成指着大山对我们说:罗坑填是省级自然生态保护区,区内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传统的种茶、冬菇、蜂蜜工艺得到发展,最重要的种茶已成为瑶家致富的产业。去年人均年收入已超过3000元。
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作为瑶山村委的领头人,邓记成和其他瑶族年轻人一样,曾经想方设法努力改变瑶山落后面貌,但最终他还是在瑶山干起了种茶的老本行。他们创办了茶叶合作社和瑶家冲茶叶加工厂,对已有一定名气的罗坑茶由原来的粗加工、分散经营变为精加工、规模化经营,增加产品附加值,恢复和提升罗坑生态茶的品牌效益。
瑶族的茶地分散在各个山坡上,少的有十多亩,多的有几十亩。我们爬到近山顶时,碰上了一户采茶人家。又累又渴的我不客气,喝了一大口瑶胞从家里带上来的茶,满口清香;再吃一个瑶胞作为午餐的包子,精神开始抖擞起来。女主人赵利英说,茶是自己种自己炒的,包子是自己做的。
男主人付文星开摩托车送茶叶下山了,赵利英和两位老人家摘起了茶叶,按他们的速度,平均一天一人可摘十多斤。据了解,一棵茶树一年可采摘5次,清明前后的收购价比较高,现在的也可达到每斤六七元。邓记成说,瑶民摘茶一天最高收入有二三百元,普通的也有上百元。
罗坑雪花岩茶业有限公司的陈杖洲总经理对我们说,由于天气原因,今年的茶叶采摘时间比去年推迟了,现在正是采摘收购的旺季,而茶青的来源主要就是瑶族种的高山茶。他告诉记者,现在公司的红茶已销售一空,而新茶还没有上市,公司正在加紧生产。
陈杖洲和邓记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瑶族自己搞茶业加工,一斤茶叶经过采摘,加工,卖出去也只是十多元,好点的可以卖到20多元。而现在卖茶青,普通的一斤可以卖到五六元,最好的可以卖到50元。以5斤茶青加工1斤茶叶计,瑶胞的种茶收入就提高了好几倍。
在高山行走中,赵明辉指着一条小路说:这条通往上斜的高山公路即将动工兴建,同时将动工的还有棉地公路。
近年来,在省市的支持下,在区、镇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各有关部门的努力下,瑶山的各个村庄正在向着水泥路的目标迈进。罗坑镇钟佩军镇长告诉记者,在“双到”扶贫工作中,罗坑瑶族村有15个单位在帮扶,针对瑶山村的发展,区委、区政府实施了五条优惠政策。对瑶族乡村道路、边远瑶民搬迁、少数民族发展顶目扶持资金、子女就读、实用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
陈杖洲说,现在瑶民从高山上采摘到茶青后,通过摩托车运下山,茶叶公司每天下午五六点钟就会将车开到村里,现场收购茶青。这样收购茶叶,一是解决了村民到镇里的交通问题,二是保证了茶青的新鲜。
钟镇长说,罗坑镇始坑终把罗坑茶作为农业“一乡一品”的龙头来抓,不断下大力气打造曲江特色品牌,带动了整个茶叶产业的迅速发展。展望未来,罗坑人充满了信心,他们相信,一个“生态立镇、产业富镇、锐意创新、和谐兴镇”的战略目标一定会在罗坑这个革命老区里实现。瑶胞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