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是从哪张报纸上看“小小茶艺馆”里有茶饺子,想来别有特色。于是,按照报纸上写出的,朝阳剧场北门对面,呼家楼北街17号楼去尝尝这道特色饺子。
没吃以前,感觉这饺子应该是纯素馅儿的,有茶叶,并杂以蘑菇、木耳、黄花、粉花、豆腐丁之类,吃了方知感觉错了。主人用肉做馅儿,凡茶叶嫩芽均可入选,有黄山毛峰、西湖龙井、太平猴魁、顾诸紫笋、阳羡雨前等等……,至于里面里哪种茶叶,剁碎了入进肉里,任你是什么级别的茶叶专家,也难分清,能吃出茶叶的味道,就应该算了茶叶饺子了。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饺子的个头儿极小,大约和成年人的拇指肚差不多。嘴大的人,一口可吞下六七个。樱桃小口的女士,吃起来最和谐。设想一下,当年慈禧老佛爷享用的可能就是这个标准的饺子了。
但是这里的饺子完全被艺术化了,完全茶馆化了。若是像别的地方似的5个一两,那就变成饭馆了。而茶饺子就是要体现茶道的。而茶道讲究“和”,心平气和。面要“和”,馅要“和”。做面皮儿要有耐心,面团儿小、皮儿要薄,手大、擀面杖粗,做面皮儿要拿出达摩面壁的精社来,不急不躁,一个个擀,一个个包,包完了,煮下去,端上来,看着个个如玉雕般的饺子,让你不忍下口。本来是狼吞虎咽的性格,竟不免斯文起来。夹一个入进嘴里,肚子里一急,没嚼就咽了下去,真是应了那句“猪八戒吃人参果儿——没尝着滋味儿”。再来,吃慢点儿,虽说咱没长那樱桃小口,但也不至于六七个一口闷吧。等吃剩空盘了以后,觉得连这个盘子也艺术化了,有方有圆,都从“规矩”中来。事已至此,方知主人的用心良苦。以茶为背景的饺子,不是让你大鱼大肉,大开荤戒;而是训练你的吃相,用艺术、用文化去陶冶你的情怀。若为饱腹,你可去饭馆;若为修养,你不妨来这里试一试。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