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精品之精“锡包壶”

发布时间:2011-04-01   来源:老农茶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新春的一个下午,我冒着闬闬细雨,迎着凉意袭人的微风,到久闻大名并被收藏界人士尊称为“金陵壶痴”的沙志明老先生家做客。

落座后不久,观赏了他家中的紫砂壶具陈列室。陈列架上放置着各式紫砂精品,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制艺之精实在是令人折服。沙老指着一把小壶娓娓地讲述着,我的目光在他的指引下很快定格在这把小壶上。

这壶通高只有7.5厘米,为常见的鼓腹式,但壶身的朴质却特别显眼,为陈旧的金属银色,其执、纽、流三处为乳白色,并在灯的照射下透着晶莹的光,给人一种既纯朴素雅,又端庄大方的感觉。

沙老发觉了我的迷恋,轻轻地拿起此壶,说我很有眼光,并问:“你看这壶是什么材料制成的?”我不敢贸然回答,轻轻地抚摸壶身数遍,毫无底气地答道:“是什么金属做的吧?银、铝、锡?”

沙老笑了,并为我简略地介绍起此壶。

此壶名为紫砂锡包壶,亦称为紫砂包锡壶,用宜兴紫砂为坯,外裹一层金属锡制作而成,所以有以上的称呼。又因为这壶的把、盖项和壶口三处镶嵌着玉石,所以又有“三颗玉”的称呼。壶身一侧镌刻着“煮甘泉烧红叶,一榻清风,半帘明月”的诗句,另一侧书:“半炉活火,癸已年秋制”,字体苍劲中露着轻灵,洒脱中藏着清秀,透着浓浓的书卷之气,落款为步朗。可以说,此壶是由单纯的工匠制作发展到文人雅士直接参与紫砂壶的设计制作的代表作。它不但融入了文人雅士的创作构思和理念,还揉进了文人雅士的思想、品质和书法艺术。像这样的锡包壶存世数量较为稀少,在香港的具文物馆藏有一把“仿碑刻方壶”,也为步朗所做。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我们眼前的这一把鼓腹式紫砂壶堪称精品之精。紫砂锡包壶由于外层有金属锡包裹,比较而言不易碎裂损坏,理应存世较多,那为何世间如此之稀少呢?主要可能是:一是制作工艺相当复杂考究,它需要紫砂制胎、包锡工艺、玉匠镶嵌等多种工艺配合,故能制作者寥寥,年久工艺失传;二是与一般紫砂壶相比,制作锡包壶主要是由文人参与,其壶上面诗词、刻字都是代表文人的个性创作,更显其品位,尤其是玉还代表着高雅;三是从紫砂壶的特性而言,“能发真茶之色、香、味”,“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之气”。在紫砂坯胎外镶上了层金属锡,增加了牢固感和保温效果,显示出文人气质,故流传不多。虽然品茗把玩间多了份文化的感觉,但却失去了古朴自然感和透气性,有了“熟汤气”,自然就失去了它本来饮茶的实用功能。以上三因,可能居其一二,也可能三者共有,但第三点或许尤为重要。自清嘉道年以后,紫砂锡包壶已逐渐稀少,甚至已不再见到制作,故而使得紫砂锡包壶成为了广大收藏爱好者的追求。

聆听了沙老一番介绍,使我受益匪浅,更对紫砂锡包壶有了一番新的认识。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