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的制作技巧,同时也留下了极其宝贵的传统器型,在紫砂这个行业里不仅仅只是一两天就能发展到现在这种成就的,经历了无数代人的传承与发展,就像石瓢,从最开始陈曼生创作的石瓢到今天,石瓢的款式已不下五种,不管怎样变化,石瓢的精髓仍没有改变。
钮:(依壶型不同也有称的子的)壶之制高点,力巧能拨千斤,有定神之功。正面平视看壶,在立面上除了透视原因,盖与壶底呈弧线之外,钮才是正直意义上的曲线,在一个又一个三角形的力度组合中,起到了整体线条过渡连接与调和的作用。钮孔勿高,高则显得突兀。钮之两端要求若隐若现,给人以遐想。若干要素处理得当,则刚柔互济,壶自有神。
流:流嘴面应当平而挺。从嘴面到流体的边缘线的角度要清晰明朗,干净利落,如有楞角、菱角的处理皆为面貌萎靡之下策,不可取也。由嘴平面到流的暗接根部之前端三分之一处应成直线,如此则能显秀,随后应渐渐舒展放开,与壶身的连接,其意非流接壶,其势应由壶身引出相接,若树之新枝,浑然天生。
身筒:身筒外观整体形制为一几何三角形(亦有人字称谓者),此形由上而下,即口沿至下部之过渡尤其关键。自口沿到下部的三分之二处为直线,忌太鼓、虚肥,愈挺愈佳,此为石瓢之骨力所在,应显硬骨凌宵之意。底部到壶墙的线条应为,自底部中心往外走势,线条上抛走成有上托之感,宛若平掌曲指,尽显壶之托力,此曲折处系石瓢含肉所在。万物阴阳需调和,无肉则虚亏,有肉则含力。若如此,壶身上下,则圆直相接,流畅和谐。加上盖往下之压力,二力相遇自然也就产生了张力,如此壶遂饱含气度。
把:与流同理,把之衔接及整体形态以壶身为基础,根据壶身的体形,确定壶把的硬和软,关键地方就是把的三角处理。把应依身筒而生,非强接于壶,不欠不赘,不张扬、不委顿,且流把呼应,如此壶便现筋。
盖:整体要求盖面平而挺。最忌中间显隆起状。盖之关键还在于盖面到盖沿的线条过度,必须呈自上而下之缓缓走势,如此则能显出一个压字。
石瓢的款型造型不同但形一致,每种款式都有各自的讲究之处,但其神韵依然,自然一个款型有了精、气、神之外它便有了灵魂,石瓢是一款永不落伍的款型,会被世代永久传承下去。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