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壶铸造法大致有三种。一为硬模压力铸造法,一般用钢或其他耐高温金属为模具,利用泵浦将高温铁水注入模范中,多采用垂直脱模配置,也就是模具为左右两半,合成一个完整模,壶嘴处有一条明显的垂直脱模线。这条脱模线在较初期的现代龟纹仿品中并不加以修饰;此外,由于硬模压铸法使用金属模,制造出来的产品没有传统使用砂模具所产生的气孔肌理,所以成品壶内部表面光滑,感觉较为生硬,没有传统工艺的朴质感,这点只要曾上手过传统日本铸造法铁壶的使用者,应该可以轻易分辨。此法可一模制多个壶,量产过大,所以无论器形与图案多么精美复杂,但因为不具备独一性,这种壶价格至今不高,一般在几千到两万元之内。 二为砂铸法,砂铸法是最为原始的自然重力铸造法。砂铸法制作铁壶采用倒置式配置砂模,一般除了壶底中央的浇铸孔外,在浇铸孔上下水平线多数可见两处小孔,是为浇铸时保持金属熔液流动的透气孔。砂铸法的明显特征是壶身有一道水平状的脱模线(最大直径处留有一圈合模遗痕线,称为“毛切”),且壶底中央脐眼的两侧各有一个小脐孔,这是铸造时留下的透气孔。壶脐也如同人的肚脐眼一样有美丑之分。现在我们使用的已经多数不是炭火了,而是平面的电热炉,所以壶的脐最好不要突出壶底过多,否则形成不倒翁式的状态就会影响壶身受热效果。 三为脱腊法,又称失蜡法。最早在中国青铜器等金属铸造时较为常见。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熔液,便铸成器物。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灌后将砂模破坏取出成品,所以蜡铸法不需要在砂模成形后拖出内模,因此并无传统砂铸法的腰线,故蜡铸法制作而成的作品,不会有任何的脱模线(腰线)与浇铸孔(包含透气孔)。采用此法,每壶天下仅有一只,尤显珍贵,可视为收藏珍品。例如,一把“安之介造七宝烧花草纹铁壶”在北京瀚海四季(第70期)拍卖上拍出约18万人民币的价格。同场拍卖上,一把“19世纪 日本名人波多野正平造铁壶”拍出20万人民币。 还有一种工艺至今尚未“破解”制作方法,那就是铁壶工艺中的“铁打出”。“铁打出”的工艺水平极高,因铁的延展性极低,必须反复锻锤加热、延展,并纯化铁矿砂中的杂质才得以成形,外观看来虽不起眼,却能突显铁壶古朴之美,并且增添宁静的气氛。此技法与一般铸铁壶内覆银简单工法制作之工艺截然不同,技艺更是天差地别,故而“铁打出”又可称为“金不换”!因为金的延展性远高于铁,所以做得出“铁打出”的人,“金打出”对他们来说,只是牛刀小试。那么敲得出“金打出”的工艺师,是不是有能力做出“铁打出”呢?答案是一百位中也可能找不到一位!而现今的工艺却不太容易做出“铁打出”。
可以说,中国的茶文化讲究品茶器,煮水器甚少。明清时期,中国流行用宜兴紫砂或者瓷器煮水,清朝乾隆皇帝就喜用宜兴茶具。乾隆七年《烹雪叠旧做韵》其诗文中就曾咏道:“玉壶一片冰心裂,须臾鱼眼沸宜瓷(注:宜兴磁壶煮雪水茶尤妙)”,可见乾隆皇帝常用宜兴茶壶煮水。今天,古时煮水用的紫砂和瓷器器具已经损坏殆尽,而日本各类铁壶正好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因此,精致、款美、工巧、品好、年古、稀有、名人造、材质佳的日本煮水器成为中国市场所追求的一种藏品。
寿福齐天——嵌银蝙蝠灵芝饰素面兽壶 近代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