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茶叶科研“领头雁”—叶锦凤

在安溪茶业界,说起高级农艺师叶锦凤可谓无人不晓。朴实憨厚,一身泥土气息的他,鼻梁上架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透出一股学者气质。他是一个与茶结缘,默默耕耘在茶园地头,献身茶叶事业的科研工作者,为安溪茶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993年,叶锦凤荣获国务院表彰,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叶锦凤1963年毕业于福安农专,198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茶叶生产技术指导和科学研究工作已近40个年头。从地处安溪边缘的福
2010-02-05

浙江大学教授--庄晚芳与茶

庄晚芳(Zhuang Wan-fang)(1908~1996)茶叶专家、教授。福建惠安人。1934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农艺系。后任安徽省祁门茶叶改良场技术员。1937年中央大学农学院助教。1938年任福建省茶叶管理局副局长。1940年筹办福建示范茶厂,后任副厂长兼总技师。1941年任东南茶叶改良场技正、总技师和中国茶叶公司研究课课长。1943年任福建省农林公司总经理和董事长,兼任协和大学教授。19
2010-02-05

纪晓岚茶谜救亲家

纪昀(1724年一1805年)﹐字晓岚﹐一字春帆﹐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干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他是清代著名学者和文学家。 干隆年间辑修《四库全书》﹐他任总纂官﹐并主持写定《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论述各书大旨及著作源流﹐考辨文字得失﹐为代表清代目录学成就的巨著。由于负责纂修《四库全书》﹐使他经常要与干隆皇帝论谈嚼舌头﹐这也使他具备了机敏善辩的素质﹐有清一代学者中﹐长于应变者罕有其比。
2010-02-05

成名香港:乔冠华爱喝下午茶

香港皇后大道中18号。一楼的临街房。开着一家并不起眼的商铺,门面招牌写着四个大 字:“粤华公司”。店里经营各式中国名菜,货色齐全,价格公道,每天都有不少客商光顾 。 这期间,乔冠华常来该店二楼“谈生意”,他清楚:这个“粤华公司”就是八路军、新四军 驻香港办事处的机关所在地。廖承志是办事处负责人。连贯也在其中,他是位中共老党员,从事地下工作多年,交友甚广,在华侨中有许多朋友。在广州时,乔冠华就结
2010-02-05

茶文化专家--王旭烽

王旭烽,1955年生于浙江平湖,祖籍江苏徐州,1982年杭州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为浙江省作家协会浙江文学院副院长,一级作家,浙江省政协委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 1980年发表处女作,迄今共发表约300万字作品、包括小说、旁及影视、纪实文学、散文;学术方面主要从事茶文化研究。著有130多万字的3卷本长篇小说《茶人三部曲》,其中第一部《南方有嘉木》,获1995年度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八五计划优
2010-02-05

陸羽分辨南零水

“茶神”陸羽嗜茶﹐更講究煎茶之水﹐這可以從元和九年(814年)考取進士第一的張又新之作《煎茶水記》中得知。 煎茶水記》引述了一位“楚增”的《煮茶記》記載的故事說﹐唐代宗時期﹐湖州刺史李季卿在赴任路過揚州時﹐偶爾與陸羽相逢。李季卿因傾慕陸羽已久﹐一朝相逢﹐倍感欣喜﹐便邀陸羽一起到揚子驛吃飯。 席間﹐李季卿說﹕“陸君善茶﹐已是天下聞名﹔這揚子江的南零水也為天下第一名水﹐今天‘二妙’相聚﹐可謂千載難逢﹐
2010-02-05

林鹤松教授介绍

1951年就读上海复旦大学农学院茶专科,院系调整到安徽大学(芜湖)。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近五十年。从事茶叶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农产品加工、土壤肥料等课程教学、研究。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研究生导师。曾主持和参加九华山名茶研究(省科委下达),茶叶品质理化鉴评(商业部下达)等多项课题研究;参与茶叶检验,茶叶生物化学全国教材编写;担任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茶化篇副主编;参编茶叶英汉词典,中国农业大
2010-02-05

我国首位中国工程院茶学院士---陈宗懋

从有关方面获悉,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陈宗懋研究员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我国首位茶学院士。陈宗懋是由中国科协和农业部共同推荐参选 2003 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他是从100名有效候选人当中通过两轮评审,而最终当选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的院士。 今年71岁的陈宗懋是浙江海盐人,长期从事农药残留和植保研究,是国内外著名的茶学家,我国茶学学科带头人,国际茶叶协会副主席。正是他的一系列研究让喝茶真
2010-02-05

王镇恒教授介绍

195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专业。 曾任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校党委书记、茶业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茶业学会理事长,安徽省农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全国农业高等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学科组成员,日本中国茶协会首席顾问。 主要业绩:主持茶树内部结构的研究,经国内专家鉴定达到国际水平,并获省科技进步奖;主编《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叶卷》获1997年全国优秀
2010-02-05

从胡桃雕塑艺术到紫砂壶艺

2001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国际艺术博览会的开幕式上,舞台两侧陈设的一对别致的用胡桃核制成的特大艺术花瓶《中华之星》特别引人注目,吸引了众多的中外客商。该花瓶高2.3米,直径0.9米,用28万个胡桃经十多道手工工艺而成。作品古朴典雅,浑然天成,极具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笔者就在这次博览会上,认识并采访了它的作者——胡桃雕塑艺术家张宪民先生。2002年盛夏,张宪民先生赴陶都宜兴考察陶艺,当他驱车
2010-02-05

陆游与茶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有许多烩炙人口的佳作,譬如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广为人们吟颂。 陆游的一部《剑南诗稿》,有诗九千三百多首。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并非虚数。其中涉及茶事的就有三百首之多。陆放翁一生曾出仕福州,调任镇江,又入蜀、赴赣、辗转祖国各地,在大好河山中饱尝各处名茶。茶孕诗情
2010-02-05

南方有嘉木—白堃元研究员

一边是人称天堂的浙江杭州,碧波垂柳,温情似水;一边是巴山蜀水,山高路险,令人望而生畏。然而,7年了,有一位老人,在两地之间穿梭来往,将来仔细自互派的爱戴到祖国的西部山区,通过传授茶叶栽培加工技术,帮助四川广元等地区取得了茶叶生产的大发展,帮助当地农民实现了梦寐以求的致富愿望.这未来人,就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白堃元研究员。 ( 一 ) 一诺千金 1997年,浙江省组织企业加大表团前往对口帮扶的
2010-02-05

乾隆御封龙井茶

浙江杭州的西湖,三面环山,一碧如玉。西湖的西南方,有座龙井村,村的四周,峰峦秀美,云雾缭绕,是著名的龙井产茶区。传说,有一年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来到龙井村附近的狮子峰下胡公庙休息。庙里的和尚端上当地的名茶。乾隆精于茶道,一见那茶,不由叫绝,只见洁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犹如雀舌,色泽墨绿,碧液中透出阵阵幽香。他品尝了一口,只觉得两颊生香,有说不出的受用。于是,乾隆召见和尚,问道:“此茶何名?产于何
2010-02-05

缘结良种 情系茶农

浙江大学茶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刘祖生教授早在1995年得知他选育的浙农117在新昌镜岭名茶开发中表现不凡,连续及次专程到新昌偏远的镜岭镇山村,查看浙农117的性状表现。在他的指导下,通过浙江大学提供技术支持,在镜岭镇创建了“浙东茶树良种繁育基地”。 基地建立后,年逾古稀的刘教授一次又一次亲赴现场指导; 一遍又一边到苗圃甜头手把手指道岔隆座谈茶树良种繁育的形式与前景,知道茶农调整品种结构,培养优质茶
2010-02-05

东坡三遇题茶联

这是一则颇为著名的民间故事。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任杭州通判。在杭为官三年中﹐他经常微服以游。一日﹐他到某寺游玩﹐方丈不知底细﹐把他当作一般的客人来招待﹐简慢说道﹕“坐”﹐叫小沙弥﹕“茶”。小和尚端上一碗很一般的茶。方丈和这位来客稍事寒暄后﹐感到这人谈吐不凡﹐并非等闲之辈﹐便急忙改口道﹕“请坐”﹐重叫小沙弥﹕“泡茶”。小和尚赶忙重新泡上一碗茶。及至最后﹐方丈终于明白来人就是本州的官长﹑大名鼎
2010-02-05

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潜心研究陶艺

1994 年4月,因联合政府内部发生纷争,上任不到一年的细川护熙厌烦了妥协和平衡,更拒绝任人摆布,毅然辞去了首相职务。1999年干脆辞去议员职务脱离政坛,过上了清闲日子。查遍细川的所有资料,发现其现在惟一的职务是东海大学客座研究员身份,但东海大学的人说根本没见过这位研究员 。 退出政坛后的细川过上了彻底的隐居生活,据说他送朋友的座右铭就是“晴耕雨读”。他潜心研究陶艺,访遍了日本所有的名窑。虽然在熊
2010-02-05

刘祖香与茶

刘祖香,男,1922年生,浙江省嵊州市人。曾任上虞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政协上虞市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度。1987年离休后被聘任为上虞市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上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上虞市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务。曾获国家、省、市、县科技先进工作者、上虞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刘祖香是我国当代著名茶叶专家吴觉农的门生,早在40年代就跟随吴觉农先生从事茶叶研究。1940年8月在浙江省三界茶
2010-02-05

明太祖与灵山茶

御笔题诗岂敢留,留时恐惹鬼神愁,故施法水轻抹去,至今龙泉冲斗牛。使者查清情况后,立即赶回京城向朱元璋汇报,这就更加坚定了朱元璋亲往灵山寺降香的决心。于是向所辖的府、州、县发出圣旨,各级地方官员依旨作了迎接准备。罗山县令还专门去灵山向老和尚打听朱元璋的饮食爱好,和尚们也准备好朱元璋爱饮的灵山茶。 选个什么日子到灵山,他历数前两次日子,均是三月初一,而且起兵讨元也是三月初一,三月初一,洪武发迹。便决定
2010-02-05

茶圣吴觉农故里舜毫香

浙江上虞,乃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的故乡。浙东重要河流——曹娥江,曲折逶迤地流过,两岸峰峦起伏,绵延不绝,终年雨量充沛,气候湿润,自是茶树生长的好环境。难怪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回上虞探亲时,动情地写下了《凤鸣山茶》一诗:“檐溜松风方扫尽,轻阴正是采茶天。相邀直上孤峰顶,出市都争谷雨前。两篓东西分梗叶,一灯儿女共团圆。炒青已到更阑后,犹试新分瀑布泉。” 吴觉农先生在世时多次提出:“凤鸣茶,舜井水”这一自
2010-02-05

名人饮茶的学问

曾听人讲洋话,说西洋人喝茶,把茶叶加水煮沸,滤去茶叶,单吃茶叶,吃了咂舌道:“好是好,可惜苦些。”新近看到一本美国人做的茶考,原来这是事实。茶叶初到英国,英国人不知道怎么吃法,的确吃茶叶渣子,还拌些黄油和盐,敷在面包上同吃,什么妙味,简直不敢尝试。以后他们把茶当药,治伤风,清肠胃。不久,喝茶之风大行。1660年的茶叶广告上说:“这刺激品,能驱疲倦,除恶梦,使肢体轻健,精神饱满。尤其能克制睡眠,好学
201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