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易武茶马古道的古文化

古茶园易武至今还有古茶园11430亩,主要分布在麻黑、高山、曼洒、曼乃、曼腊等几个地方,全乡各个地方均有零星分布。位于麻黑村委会的古茶园最具代表性,茶园面积4700多亩,有茶树56.4万余株,这片茶园均为老茶树,从明朝初期起就开始在这里种植,在清雍正至道光年间得到进一步发展,清末和民国不间断地补种,增种,由此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古茶座易武茶产业的发展,在漫氏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受到国内外战争、社会动乱
2013-05-28

福建安溪名茶

安溪是中国名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第一位。安溪铁观音,名扬四海,香溢五洲,已成为中国茶叶的第一品牌,也成为福建省一张亮丽的名片。安溪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茶树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茶树良种宝库”。那么有哪些名茶产自安溪呢?铁观音:铁观音原产于安溪西坪镇,是乌龙茶中之极品。它条索紧结沉重,茶汤金黄明亮,香气馥郁清香,滋味醇厚甘鲜。黄金桂:黄金桂原产
2013-05-28

喝普洱茶的三重门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喝普洱茶亦有三重境界,且看作者由浅入深娓娓道来。另,作者文风幽默,读完本文就象喝了一杯好茶般爽快……喝普洱茶有门道吗?这个门道也有多至侯门豪府那样的深深庭院,一重又一重吗?遇到这样的提问的时候,我们最好牢记鲁迅先生的话:“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也许我们今天无法考证最初喝普洱茶是否也有这样多的礼节礼仪,要一鞠躬二进宫三磕头之类
2013-05-28

布朗族:云海深处的茶神儿女

澜沧县惠民乡芒景景迈,是千年来人类茶文明的净土。芒景景迈古茶,是1300年前由景迈哎冷山帕勐部落驯化栽培的。景迈的哎冷山帕勐部落首领帕哎冷,被认为是世界茶文化上有据可考的种茶始祖。帕哎冷留下的万亩古茶园地,与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相伴相生。芒景景迈古茶代表了普洱茶先民最早的生产方式,芒景景迈古茶园是普洱茶发源地和世界茶文化遗产地。时至今日,世界范围内历经千年而仍在经营的成规模茶园已属凤毛麟角。芒
2013-05-28

浅谈一杯茶背后的帝国往事

1839年3月9日,钦差大臣林则徐抵达广州。在系列举动后,他仅仅收到5箱鸦片。不过,林则徐次日便向朝廷提出一项建议。此后,光是4月3日一天就收到烟土1150箱。截止到4月19日,禁烟工作成效甚佳,共收缴鸦片11700箱;到5月2日,数目更是增加到20283箱。林则徐那项立竿见影地让烟土上缴得堆积如山的神秘建议,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是“以茶叶换鸦片”——
2013-05-27

明太祖朱元璋与普洱饼茶、团茶

唐宋时期,“斗茶”活动风行天下,以此为乐。而当时国内各地出产的茶叶绝大部分都是“蒸而饼之、蒸而团之”的,工艺流程很是讲究,资源投入甚大,颇为奢侈。那现在为什么只剩下普洱茶(及其他个别茶种)保留饼、团等各种形状呢?这其中的趣闻还要从明太祖朱元璋说起了。话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原是草根出身,儿时放牛,后出家当和尚,还行过乞,生活非常穷苦,是十足的&ldq
2013-05-27

清代、民国时期普洱和思茅的茶庄商号

(一)普洱府城茶庄商号普洱茶最早的生产加工集散中心在昔日的清代普洱府城。普洱建城,始于8世纪中叶唐南诏时,派苏、张、周、段等 姓白族官员到此镇守,建“奉逸城”。明代时,普洱茶生意大 旺,据史志载,外地迁人的“客籍”户,大多与茶叶贸易有关, 民居、茶庄及其与茶叶经贸相连的马栈、铁匠、鞋匠、皮匹铺 等在城外集中连片,形成新的街市。清雍正七年(1729
2013-05-27

普洱商场如战场

没有不残酷的战争,商战同样如此。打开报纸看新闻,满眼都是“商战”:《中原大地商战在即招募良将抢占先机》、《新城崛起改变格局无锡家居商圈大商战》、《厦门端午商战提前开打今年将难觅6元以下粽子》、《中博会引爆展前商战用企业文化打赢商战》、《“短兵相接”抢占终端》、《家居企业如何抢占精装房市场》……“战争&rdquo
2013-05-27

茶史:一杯茶里的鸦片战争

如何表述十九世纪中后期的中英战争,至今仍然是一个问题。“‘鸦片战争’这个颇富争议的词是1840年4月25日的《泰晤士报》生造出来的”(卜正民等《鸦片政权》),因此,许多西方学者称之为“贸易战争”(中国学者郑观应《盛世危言》亦然);还有学者视其为“白银战争”(弗兰克《白银资本》、林满红《中国之逆转:世界银
2013-05-27

哈尼族与普洱茶的渊源

哈尼人是一个和茶有着不解情缘的民族。和许多生活在云南大地上的少数民族一样,茶在哈尼人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饮料,承载着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从古到今,源远流长,茶和一个民族的生活息息相关,已经形成了哈尼人特有的茶文化。普洱的故乡是普洱市。茶乡人民为了感谢上天对他们的恩赐,每年都会按照他们哈尼族的礼仪,举行盛大的“中国普洱茶节”他们身着节日盛装,以淳朴的哈尼族礼仪,
2013-05-27

六大普洱茶山的三次沉浮

这几年,六大普洱茶山重新找到了方向。在经历过几次沉浮之后,靠本身的茶品质重新站上了普洱茶的新舞台。从明末清初到现在的300年间,六大普洱茶山随着时代的变迁共经历了三次大的起落。第一次衰落:清朝中后期,清政府不断加重农民的负担,使农民不堪重负,茶农的经济利益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损害,茶商也无利可图,许多茶商和马帮只好另走他途,茶农们纷纷丢弃茶园另谋生路,六大茶山的茶叶产量逐年下降。到了清朝末年,由于地方
2013-05-27

普洱茶的神秘传说

易武及附近茶山所产茶叶由于品质好,有回甜和香味,从清雍正十年(1732)便是普洱贡茶的采办地之一。普洱府和后来的思茅厅每年都派官员,拨官银采办贡茶。在贡茶采办中,易武贡进士李开基曾受清光绪帝赐“瑞贡天朝”四个大字的匾一块。李开基自幼聪颖过人,勤奋读书,终于于咸丰五年历经乡试、会试考取贡生,被朝廷举荐进京国子监考进士。李开基在赴京城的路上因染疾未能及时赴考,咸丰皇帝闻知后惜其
2013-05-27

普洱茶膏:带着历史的陈香与现代工业文明融合

普洱茶与“四夷”要说普洱茶膏,不能不说普洱茶,而要说普洱茶,又要先从茶这种植物饮品说起。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很早,宋人寇宗奭撰《本草衍义》称“晋温峤上表,贡茶千斤,茗三百斤。”明末学者顾炎武据此认为,“是知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但此时饮茶尚未蔚为大观,至唐人陆羽著《茶经》后,饮茶始得大行天下,《新唐书·陆羽传
2013-05-27

曼松站立贡茶的传说

云南位处边陲闭塞,崇山峻岭、原始村落和众多奇怪的民族风俗,总是令外界的朋友们感到很是神秘。云南最边陲的曼松村寨,更是一个远离城镇,与世隔绝的深山老林里的小村寨,这里居住着香堂族,育种出了历史上响当当的“站立贡茶”,创造了最为辉煌的过去,至今仍值得引以为傲、津津乐道。越来越多的普洱茶爱好者,只听其闻,未曾目睹,令人感觉无比神秘而可遇不可求。传说在明代成化年间,当时的地方官员到
2013-05-27

云南发现最完整的“茶马古道”地图

百年前一张通往“香格里拉”腹地的精美地图,被一位女学者意外地发现。经鉴定,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一张茶马古道地图,茶马古道上的许多惊世之谜将由此解开。今天的茶马古道,早已被一条条现代化的公路所覆盖,仅有断断续续的一些青石路段淹没在人迹罕至的茫茫密林之中,人们已很难窥见这条神秘古道的全貌。茶马古道究竟如何走向?它究竟经过现今的哪些地方?在主干道之外又有些什么样的附线?&h
2013-05-27

沱茶的演变历史

“沱是由团转化而来。云南沱茶产、制历史悠久。沱茶原产于云南省景谷县,又称‘谷茶’—陈宗懋主编《中国茶经》第249页。“沱茶为历史名茶。创制于1902年前后。”沱茶由蒸压团茶演变而来。沱茶原名‘谷茶’,因原产地在滇西南之景谷县而得名。“原产于景谷县的谷庄沱茶又名姑娘茶,有说其型如称砣,&lsq
2013-05-25

珠兰花茶的历史由来

珠兰花茶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明代时就有出产,据《歙县志》记载:“清道光,琳村肖氏在闽为官,返里后始栽珠兰,初为观赏,后以窨花。”清《花镜》载:“真珠兰好清者,每取其蕊,以焙茶叶甚妙。”珠兰的花期自4月上旬至7月。鲜花要求当日采摘,采摘标准为花粒成熟、肥大,色泽鲜润、绿黄或金黄的花朵。珠兰花一般于午后开放,如果适时进行窨茶,可以充分吸收花香,达到最佳的
2013-05-25

茶叶命名的由来

茶叶的名字很多,排它个上千种是不成问题的,真正可以说是眼花缭乱。但是经一些学者分析研究,予以归类划分,却发现一些道道,颇有传神绘景之味,能够更好的理解茶叶、记忆茶名。大致茶叶的命名有以下七类1.以茶叶的形状命名。六安瓜片,君山银针、洞庭碧螺春、珍眉、砖茶等等。2.以茶树品种命名。如白毫等等。3.以茶叶产地命名。普洱茶、祁红等等。4、以茶叶的采制时间命名。社前茶、明前茶、雨前茶等等。5、以动植物的名
2013-05-25

中国六大茶类介绍

茶叶品种繁多,其中中国最多。目前茶叶分类尚未有统一的方法,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提示:根据各种茶制近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由浅入深而将各种茶叶归纳为六大类,即是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和红茶。绿茶:绿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属于不发酵茶,在绿茶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酵这一工序。绿茶产量居我国几大茶类之首,它在制作工艺上由于杀青和干燥方法不同,可以分为炒青绿茶,蒸青绿茶,烘青绿茶以及晒青绿
2013-05-25

普洱茶为什么又叫七子饼

七子饼是普洱茶最具代表性的体现形态,以往的茶饼都是357克,当然现今的茶厂为了饼形更丰满,制作成380克或400克也叫七子饼。说法一:“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这是乾隆皇帝对七子饼的圣喻。普洱紧压茶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时间下诞生的。在老的度量衡中一斤有十六两,当时为了运输方便。把普洱茶“蒸而团之,紧压成型。”因七两重一片,七片装一筒(笋壳
201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