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如何保养茶具才健康

对于很多喜欢喝茶的朋友来说,都会有一个小小的烦恼,就是茶具很容易沾上一层茶垢,如何很容易地清洗这些茶具。教你如何保养茶具才健康一般很多人都会用钢丝球(清洁球)或是丝瓜等比较粗糙的清洗工具来刷洗,但这样是可以起到清洗的效果。试想一下用这些比较粗糙的工具来清洗你的茶具,会很容易伤害茶具表面的釉质,使之变得越来越薄。慢慢的,这些茶垢就会完全渗入到茶具里面。那样茶具就会变成茶汤的颜色了,而且怎么也清洗不掉
2012-11-21

泡茶禁忌:三不点

三不点[Three avoiding in tea brewing] 泡茶禁忌。点,即点茶或泡茶。“三不点”,即泉水不甘不点,茶具不洁不点,客人不雅不点。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六:“六一居士(欧阳修)《尝新茶诗》云:‘泉甘器洁天色好,坐中拣择客亦佳。’东坡守维扬,于石塔寺试茶,诗云:‘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坐客皆可
2012-11-20

岕茶笺

环长兴境,产茶者曰白罗懈、曰岩、曰乌瞻、曰青东、曰顾渚、曰筱浦,不可指数,独罗懈最胜。环懈境十里而遥,为懈者亦不可指数。懈而曰芥,两山之介也。罗氏居之,在小秦王庙后,所以称庙后罗岕也。洞山之芥,南面阳光,朝旭夕晖,云*雾*,所以味迥别也。论采茶雨前则精神未足,夏后则梗叶大粗。然茶以细嫩为妙,须当交夏时,看风日晴和,月露初收,亲自监采人篮。如烈日之下,又防篮内郁蒸,须伞盖至舍,速倾净匾薄摊,细拣枯枝
2012-11-20

李昌鸿:紫田耕陶

宜兴紫砂举世闻名,这里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陶艺家,诞生了无数令人惊叹的传世佳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中国紫砂泰斗、文人派作品代表人物顾景舟的一脉传人,他博采众长,从形式和内容上,赋予了每件作品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生命力,将物象精神和形态美有机融合,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的李氏风格。他的作品不仅继承了传统紫砂壶制作的精湛手艺,还具有儒雅的传统文化气息,被收藏界尊称为“学者型
2012-11-20

清代白玉茶具

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玉器并不少见,它的温润柔和、晶莹坚硬代表了人们对美的追求。近日,惠城区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刘芳(笔名)向记者展示了几年前收藏的一套清代白玉茶具。该茶具四杯一壶,保存完好,壁薄如贝壳,线条流畅,茶壶和杯子的外壁均刻有清晰和细致的线条纹,具有典型的清代“痕都斯坦”风格。据介绍,痕都斯坦玉器在清朝时期从印度、巴基斯坦等西域国流入中国后,因胎簿如纸的雕琢工艺让人惊叹。
2012-11-19

古代茶器具趣名

你知道吗,古人在饮茶时使用的许多茶器茶具,在古代有着十分别致的雅名或浑号,饶有意趣。犹如非常有意境的“天外飞仙”相关的茶叶品牌“天外飞轩”茗茶。下面由天外飞轩茗茶整理并介绍其中的一部分并作简要注释,以供茶友们欣赏。1、 苦节君 香竹风炉,盛行于宋代。以精细毛竹搭配制成的方形煎茶风炉,以耐高温的泥土搪其内 ,用以防其炙燃。苦节君者,谓其虽每日受火焰炼炙
2012-11-19

茶具:传世佳品漆茶壶

我国的茶文化,自汉代以后,开始慢慢兴盛起来。从文献记载看,汉时王褒《僮约》已有“烹茶尽具‘酉甫’已盖藏”及“武都买茶杨氏担荷”语。晋代杜毓则撰有《荈赋》一篇。及唐宋圣茶仙们独钟瓷器,视漆器若无睹。出土文物也表明,崭露头角的东汉青瓷已能生产出多种类型的饮茶器皿。可以这样说,漆器天然不是茗饮之具,而茗饮之具天然是瓷器。这种漆、茶无
2012-11-19

乌龙茶沏泡程序之温具

温具[Warming tea set] 乌龙茶沏泡程序之一。用开水洗涤茶具,并将茶壶、茶盏用开水烫过,以利提高茶具的温度,使茶的内含物易于泡出,并利于保温。作用同古代的“燲盏”。
2012-11-19

茶具如何保养更加健康

对于很多喜欢喝茶的朋友来说,都会有一个小小的烦恼,就是茶具很容易沾上一层茶垢,如何很容易地清洗这些茶具。通过保养茶具,能够让喝茶对身体更加健康,其实茶垢对人体健康是极为不利的。一般很多人都会用钢丝球(清洁球)或是丝瓜等比较粗糙的清洗工具来刷洗,但这样是可以起到清洗的效果。试想一下用这些比较粗糙的工具来清洗你的茶具,会很容易伤害茶具表面的釉质,使之变得越来越薄。慢慢的,这些茶垢就会完全渗入到茶具里面
2012-11-19

喀左:未来的北方紫砂陶都

说起紫砂,人们都会想起宜兴。但看过喀左紫砂文化产业之后,不禁让人感慨:今后,中国紫砂产业就看喀左的了。喀左紫砂储量10亿吨宜兴紫砂中外驰名,但原料却面临枯竭。而喀左县紫砂资源远景储量在10亿吨以上。据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所检测,喀左县的紫砂(紫色砂质页岩)系产于二叠纪细砾岩之间,为紫色或绛紫色粉砂质页岩及其风化物,平均含铁10\%左右,可与宜兴紫砂媲美,是高档陶制品原料。此外,耐火黏土、膨润土、高岭
2012-11-15

浅谈“茶之父”茶具

浅谈“茶之父”茶具茶具是饮茶的载体,有“器为茶之父”之说。其定义古今并非相同。古代茶具,泛指制茶、饮茶使用的各种工具,包括采茶、制茶、贮茶、饮茶等大类,陆羽《茶经》就是这样概述茶具的。而现在所指专门与泡茶有关的专门器具,古时叫茶器,直到宋代以后,茶具与茶器才逐渐合一。目前,则主要指饮茶器具。《茶经》中详列了与泡茶有关的用具28种、八大类,对茶具总的要
2012-11-13

古代茶具中二十四件茶饮道具

陆羽《茶经》叙述茶饮道具中的篇章“四之器”让我们可以再现唐代的茶具情况,二十四件茶饮道具(含贮藏这些道具的篮子共25件)的说明分述如下:(《茶经》原文中部份文字现已不用,用“□”符号顶替)风炉(灰承)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致其杇墁。凡三足,古文书二十一字:一足云:「坎上巽下离于中」﹔一足云:「体均五行去百疾」﹔一足
2012-11-07

论证茶树的起源

茶树起源问题虽然较难考证,但历史上的一些痕迹和史料却为茶树起源提供了不少佐证,使人们能从多方面去了解和探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取得了科学的结论和论证。1.最早的茶字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中提到的“诧”就是茶,西汉末年,在扬雄的《方言》中,称茶为“蔎”;在《神农本草经》(约成于汉朝)中,称之为&l
2012-11-07

精茶细作宋之风

唐代用茶,以蒸青团茶为主,依形状可分为八种等级(胡靴型、牛臆型、浮云型、拂水型、膏土型、地潦型、竹撬圣及霜荷型等,前二种为上极品,后二种为粗级品),至宋代对茶的质量更为讲究,宋朝皇帝皆嗜茶饮,尤其是宋徽宗赵佶。所以宋代制茶尤其是制贡茶的工艺极为考究,有采茶—拣芽—蒸茶—榨茶—研茶—过黄几个基本步骤。采茶宋代由于贡茶的大量需求,由专门的大臣
2012-10-31

宋代茶人平淡出天真

宋代经济的繁荣,催生了文化艺术的繁盛。而茶道正是文化艺术的很好载体,在频繁的茶事活动中,文人们对诗作画;佛教徒藉茶静心、悟道、表法;道教徒以茶体道、养生;官员们组成“汤社”互相交流,针砭政事。茶道的兴盛是自上而下的,从宋太祖赵匡胤伊始,宫廷中就已设制了专门的茶事机构,宫廷贡茶有明晰的分级,茶仪已经有明确的定式约为礼制。皇帝还经常以贡茶笼络群臣,赏赐来使。而在民间和低层社会,
2012-10-30

茶墨结缘 美谈传千古

唐宋时期文风大盛,而文人雅士又以尚茶为荣,不仅嗜好品饮,而且参与采茶、制茶,于是斗茶之风兴起,范仲淹的《斗茶歌》曰:“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而这种“茗战”之乐,也确实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人们聚集一堂斗茶品茗,讲究的还自备茶具、茶水,以利更好地发挥名茶的优异品质。相传有一天,司马光约了十余人,同聚一堂斗茶取乐。大家带上收藏的最好茶叶、最珍贵
2012-10-26

人生滋味尽在一杯浓茶中

“真正会品茶的人,不仅仅是茶具,喝茶的几道工序都特别讲究,”刘玉栋说,窗外的光线有些黯淡,茶壶下的火苗是这房间惟一的亮点,他拿茶壶的姿式很特别,紫砂茶壶在他的大手掌下显得格外精致。聒噪的风夹杂着雨雪敲打着玻璃,已经是北方的寒冬了,水开了,他斟上了一杯龙井,茶的余香在水雾里散开去,所有的一切在这氛围里都安静下来。茶如人生刘玉栋在宁波有一套茶具,单是一个烧水的紫砂茶壶就花了他1
2012-10-24

斗茶之风与茶具演变的关系

相传,在公元前2737年,神农氏最早发现了“茶”。可见,中国茶叶历史之悠久。中国人尚礼,以茶待客是中国礼仪的一大特色。而在饮茶之风不断演变的同时,茶具也与时俱进着。早期,人们对茶叶的认识仅停留在药用价值,多将茶作为中药服用,所以没有专门的茶具。唐朝时,饮茶风靡全国,随着这一时期饮茶方式的改变,带动了茶具的发展与变化。唐朝茶具品种开始增多,器型也较为丰富。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唐
2012-10-17

吕温《三月三日茶宴序》

中唐诗人吕温,山东泰安人,贞元十四年(798)进士,与柳宗元、刘禹锡是好友。他写过一篇《三月三日茶宴序》,文曰:三月三日,上巳禊饮之日也。诸子议以茶酌而代焉。乃拨花砌,爱庭阴,清风逐人,日色留兴。卧借青霭,坐攀花枝,闻莺近席而未飞,红蕊拂衣而不散。乃命酌香沫,浮素杯,殷凝琥珀之色;不令人醉,微觉清思;虽玉露仙浆,无复加也。座右才子南阳邹子、高阳许侯,与二三子顷为尘外之赏,而曷不言诗矣。文人宴会上以
2012-10-15

茶具的选配随历史进程发生的变化

选配茶具,除了看它的使用性能外,茶具的艺术性、制作的精细与否,又是人们选择的另一个重要标准。如果是一位收藏家,那么,他对茶具艺术的追求,更胜过对茶具实用性的要求。因茶制宜:古往今来,大凡讲究品茗情趣的人,都注重品茶韵味,崇尚意境高雅,强调“壶添品茗情趣,茶增壶艺价值”,认为好茶好壶,犹似红花绿叶,相映生辉。对一个爱茶人来说,不仅要会选择好茶,还要会选配好茶具。因此,在历史上
201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