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揭开蒙山千年茶文化

西汉仙茶植圣山三月,烟雨蒙蒙的蒙顶山茶树已发出第一批新芽,通常人们称之为“明前茶”的就在这个时候开始采制。据古代《天下大蒙山》碑记:两千年前的西汉时期,吴理真就在蒙顶山种下了七株茶树,开创了世界上人工种植茶叶的先河。沿着蒙顶山有青苔的石阶而上,穿过石牌坊,绕过麒麟石屏风,湿漉漉山崖边有“甘露”、“古蒙泉”等文物古迹。“甘露”意取:西汉甘露三年(公元53年)吴理真在蒙顶山栽培野生茶树的记载。西汉“甘
2011-03-11

邹族的茶文化

日出、云海、神木、小火车,阿里山风景区凭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享誉世界,但是可别以为这几项就是阿里山的全部样貌了。除了鬼斧神工的壮阔景致外,以邹族与茶乡构筑的人文风景,展现了阿里山婉约如水的另一个样貌。宁静清幽的早晨,在露水丰沛的茶园步道漫步;云雾缥缈的午后,品尝清香养生的茶香风味餐;明月朗朗的夜晚,与邹族一同高歌同舞一曲“高山青”。阿里山的茶名声响当当,生力茶厂的茶叶荣获过特等奖,香味后韵更是挂保
2011-03-07

西藏茶文化,倍受外界追捧

西藏茶文化起源于吐蕃时期(7~9世纪),唐朝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与吐蕃赞普的两次和亲促进了唐朝文化向藏区的传播,加大了贸易交流往来,为茶及茶文化在藏区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此时,在统治阶层内的王室及僧侣当中,茶已经作为饮料出现。公元842年,吐蕃王朝因王室内讧和部族间的混战分裂瓦解,出现众多割据势力,使战争连绵持续了四百余年。1247年,萨迦派高僧班智达·贡嘎坚赞同蒙古汗国皇子阔端在凉州(今甘
2011-03-07

晚清晋商与茶文化

山西商人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从明清到近代,一直以很强的实力雄踞海内。自清代以后,又大规模踏入国际市场,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清代经营茶叶成了晋商贸易活动的一部分,是其获取商业利润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前中期,产茶较多的是闽、浙、皖、赣等地方,尤其是福建的崇、瓯、建、延、泉各县,茶山众多,茶厂甚广,制茶活动相当普遍。“茶市在下梅,附近各县所产茶,均集中于此。竹筏三百辆转运不绝……清
2011-03-03

中华茶文化之——茶史

中国是茶的故乡,唐代陆羽《茶经》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茶的历史几乎与埃及金字塔一样悠久。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可以说,茶一直伴随着炎黄子孙从原始社会走向文明的现代社会。茶既成了人们物质生活的必需品,又成了人们精神生活的一大享受,还成了人们文化艺术的一种品尝对象。中华茶文化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从茶的发现利用到千姿百态各类名优茶的形成,从第一只饮茶陶碗到出自名家艺人的精美茶具,从生煮到各民族的饮
2011-03-02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政治、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①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
2010-05-05

蒙古族的茶饮文化

蒙古族的茶饮文化蒙古人的饮品种类包括奶茶、红茶、复方奶茶、半成品奶茶(没放奶子的茶)、贺尔莫hiram一a(加奶、黄油的白开水)、齐德莫叻-dern(对水稀释奶)、淡水、马奶爱力嘎等。这些饮品的多数是季节性的,而一年四季经常饮用的还是奶茶。蒙古人的茶饮习惯是早晨喝茶,白天吃饭的饮食结构。可早茶也不只是喝奶茶,与白天的主食一样搭配一些面食,植物、奶食之类当作早晚餐的传统习俗。所以,复方饮品(奶茶)具
2010-03-18

梅州大埔茶文化习俗

大埔县茶文化也就是客家人文化,大埔盛产名茶,自然有饮茶习俗。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的物品。人们称茶为“茶米”,还有“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谚语。的确,古往今来,饮茶已进入大埔的婚丧喜庆等礼仪中,如婚礼中有一道“敬茶”的大礼,也是很讲究的;大埔人自古就有好客风气,客来敬茶,以茶联谊,以茶代酒屡见不鲜,不论那方亲友来访,总是以先请人饮茶为上礼,
2010-02-05

茶与青少年人文素质的提高

我们讲一个人的素质,最本质的就是人文素质,这就是以本民族优秀传统为基干、传承数千年,通过各种途径已渗透到这个民族第个人思想、血液中去的人文文化。一个人,受传统人文文化影响越早、程度越深,人的人文素质也越高。少儿茶艺正是以提高青少年素质为目标,通过茶艺学知识、学文化、学技能,最终落实在学做人的出发点和终结点上。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文化同,文明礼貌,尊师敬老,互助互爱,诚实醇朴,一丝不苟,这些好的品质
2010-02-05

象牙塔里有一群特殊的“茶人”

“春水秋香”,说的是春茶味浓、秋茶香浓。仲秋时节,正是秋茶上市季节,借母校110周年校庆的“东风”,华中农大茶学专业也向外界展示了它独特的身影。这是该校有着15年历史的“小专业”,因学校用于实践的茶园不大,几年来的茶学专业学生人数一直控制在30人左右。茶学专业的课堂,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茶园和茶厂里度过。长期在茶园日晒风吹,还要炒茶叶,学生们大都皮肤黝黑,双手长茧。采访时,茶学专业04级学生范乔摊
2010-02-05

一位篆刻艺术家的茶之恋——访著名篆刻家骆芃芃(图)

著名篆刻家骆芃芃知道骆芃芃这个名字,是她2000年出版的《中国茶馆》一书。后来,在茶界的一次研讨会上,有幸认识并倾听她与众不同的发言,才知她是搞美术的。一年春天,骆芃芃在她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的会所举办新茶品鉴会,我荣幸应邀出席,从会所张贴的宣传画上发现,她竟然是“中国第一神刀女”,中国篆刻界赫赫有名的大腕级人物。骆芃芃的专业是篆刻,自打结识茶之后,她的专业内容里加进了茶。骆芃芃与茶结缘,源于她
2010-02-05

老舍茶馆尹智君:圆百年梦想,创企业新路(图)

北京老舍茶馆总经理尹智君2008北京奥运指日可待,为圆百年梦想,老舍茶馆三年备战奥运,战绩显见。4月18日,记者来到老舍茶馆,尹智君总经理欣然打开了办公桌前的电脑,老舍茶馆奥运提升工程竣工的全新画面跃然屏上。新格局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新增的旧京城六大茶馆微缩景观、“迷你”戏曲博物馆和皇家风格的“品珍楼”,使得老舍茶馆这张城市名片的内涵更为丰富,茶馆集品茗欣赏、餐饮娱乐、文化体验于一身,成为一座名
2010-02-05

胡坪:亲历浙江茶叶的崛起(图)

浙江茶人胡坪,历任浙江省农业厅经作局科长、高级农艺师、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兼职教授、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茶叶博物馆常务技术顾问、浙江省科技委员、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长及名誉理事长、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顾问、浙江省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等职。在任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时,学会荣获“全国省级学会之星”称号,他也被评为省级学会优秀干部。他主持或参加的课题多次获奖,其中有两个课题获省部级二等奖。重要著作有《种
2010-02-05

普洱张扛起茶文化推广大旗

将军府是一款“诚信茶”。 “一些老茶树,几段民族舞蹈,几张字画就被当作是茶文化,其实这些只是茶文化的一个层面,甚至只是一个点。在我看来茶文化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及理念,它应该超越茶叶本身。”日前普洱张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智强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他对茶文化精辟独到的看法。茶文化推广前路漫漫普洱茶是中国千年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植地区主要集中在云南省普洱市(原思茅市),普洱茶是以养生健体闻名,
2010-02-05

农事茶事系心间——记省政协委员、六安市华山名优茶开发中心总经理奚得发

当记者见到省政协委员、六安市华山名优茶开发中心总经理奚得发时,他正在忙着为提案做调查。“我是农民的代表,要为农民当好代言人。”奚得发祖祖辈辈在大别山麓种茶、制茶、卖茶。上个世纪80年代,当过民办教师、干过乡镇企业的奚得发也走上了这条道路,但与祖辈们不同的是,奚得发非常注重名优茶的研制、开发,并为此痴狂。20多年来,从生产基地建设到采摘、烘焙工艺创新,从新产品研发到品牌发展,奚得发一直对茶事不懈探索
2010-02-05

陆晓晶:引领中国茶艺,存葆千古茶香

与世界上许多美好事物的境界一样,好的茶香,在于可表述与不可表述之间。清雅者胜于浓郁者,无相者胜于有相者。其美好、高贵真是妙不可言。有道是: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人无贵贱,谁都有份——“上焉者细品香茗,下焉者牛饮茶汤”。传说中的“碧露轩”是一个精致典雅的所在,更有人形容她为“人间仙境”;传说中的“碧露轩”主人是一位细致、漂亮的女性,不仅深谙经营之道,更擅长以文养茶,为一方文人雅士所赞赏。自然,这
2010-02-05

陈瑞统:普洱茶缘始于文缘

文缘、人缘、风情缘“我和普洱茶的缘分,可以说开始于文缘。”泉州著名作家陈瑞统喝普洱茶近20年了,他与普洱茶的结缘,要从1988年说起。“我记得那一年4月,西双版纳文化界的朋友邀请我去参加当地的泼水节,我就是在那里第一次喝到了普洱茶。”陈先生回忆当年的情景时说。西双版纳的泼水节给陈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当地一个色彩缤纷的盛会,当时我坐在小竹楼上,对着澜沧江和橄榄坝上的风光,泼水节表现出来的地方
2010-02-05

茶人看茶

茶文化是与宗教、道德、艺术、文学、哲学有明确的关联的领域,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等的影响,并与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构筑成一个茶文化的完整体系。宁波茶文化学术研讨会收到的10余篇论文,覆盖了茶文化研究的多个领域。竹潜民:《茶者圣—吴觉农传》引入茶文化大殿的捷径将源远流长的中国茶业历史研究一下,大约可以找到两个不尽相同的源头。一以距今四五千年以前的神农氏为起点,产生了一大批以种茶、
2010-02-05

郑燮与茶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作为“扬州八怪”之一 的郑板桥,曾当过十二年七品官,他清廉刚正,在任上,他画过一幅墨竹图,上面题诗:“衙斋卧听潇潇竹, 疑是 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对下层民众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对民情风俗有着浓重的兴 趣,在他的诗文书画中,总是不时地透露着这种清新的内容和别致的格调。茶,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茶
2010-02-05

陈彬藩:谱写国际茶文化新篇章

茶在中国是“举国之饮”。品茶是一种享受、一种熏陶;将中国茶推向世 界,则需要一种精神、一种境界。在这个领域,陈彬藩是一位成功的实践 者。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茶圣陆羽就有《茶经》传 下。正是为了弘扬中国的茶文化,促使其走向世界,1998年一群来自世界各 地的中国茶叶专家在纽约聚首,成立了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在这次 会议上,因十多部茶业专著和在日本推销乌龙茶的成功经历而在茶业
201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