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古茶道激发国人文化自觉

尘封了200多年的“万里茶道”,近几年来,伴随着各种纪念活动在人们的记忆中重现。透过历史的云烟,万里茶道引发了茶路沿线城市的热切关注,激发了国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强。近年来,万里茶道沿线上出现创意迭出、形式多样的重走茶叶之路活动,引领着万里茶道沿线城市继往开来,共同构建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产业链。一大批民间学者和专家行动起来,思考着万里茶道的传承与升华;中蒙俄三国沿线城市形成
2013-10-10

泸州的茶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先秦传说中就有了关于茶的记载。关于茶文化的论述早已汗牛充栋,且说说川茶中的泸州茶,及其特有的茶文化和衍生的城市文化。“茶之产于天下,泸州之茶纳溪梅岭”,这是见于明张谦在《茶经论茶》中的记载。纳溪梅岭盛产泸州人喜欢的花茶,据泸茶史载,“贡茶始于南宋绍兴中后期,泸州城规模初定,西南边各族贡茶而来,茶运京都,余经千里。谁知运茶更把贡茶与荷叶装
2013-10-10

江南茶祖何处寻?

天台山碧玉连环、山谷幽邃、溪流潺潺、树木葱茏,四季云雾缭绕。天台建县近1800年,因境内的天台山而得名。天台的名山名水名茶名寺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幽、秀、奇、清、润、朴的茶乡古道,为中华旅游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天台山素有“佛宗道源天台山、帝苑仙浆云雾茶”之誉。佛教源自印度,东汉永平年间传入我国。陈隋年间,智者大师率众弟子在天台山讲经弘法时,倡导戒酒饮茶,坐禅论道,从此
2013-10-10

制茶与饮茶的演进

约在五千年前的神农时代,我国先民就探知了野生茶树的药用功能,并一直作为药用,以后又做成茶菜、茶粥当作食物。公元前200年左右的秦汉时期,茶始为饮用。最早记载茶事的是西汉宣帝时谏议大夫王褒的《僮约》,其中“武阳买茶”和“烹茶尽具”,叙说了当时茶叶已成为商品上市交易,饮茶讲究烹饮之技;三国魏明帝时的博士张揖在《广雅》中说明了采取鲜叶紧压成饼的制茶方式,并
2013-10-10

僧人饮茶历史悠久

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于丛林修持,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茶道。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名茶,为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学的发展、茶道的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劳。日本茶道基本上归属禅宗茶道,源于中国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明代乐纯著《雪庵清史》并列居士“清课”有“焚香、煮茗、习静、寻僧、奉佛、参禅、说法、作佛事、
2013-10-10

大红袍“茶中之王”名称的由来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他被下山化缘的永乐禅寺老方丈看见,连忙叫来两个和尚把他抬回寺中,老方丈见秀才脸色苍白,体瘦腹涨,便从一个精致的小锡罐里抓出一撮茶叶,放在碗里用滚水泡开,送到秀才面前说:“你喝下去吧,病就会好的。”秀才见那茶叶在碗中慢慢舒张开来,露出绿叶红镶边,染得水色黄中带红,如琥珀一样光亮,清澈见底,芬芳飘溢,并有一股桂花
2013-10-08

太平猴魁的由来传说

“太平猴魁”中国极品名茶,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黄山区新明乡,尤以猴坑高山茶园所采制的尖茶品质最优,特称“猴魁”。外形两叶抱一芽,平扁挺直,不散. 不翘. 不曲; 全身披白毫, 含而不露; 叶面色泽仓绿匀润, 叶背浅绿, 叶脉绿中藏红; 入杯冲泡, 芽叶成朵, 或悬或沉, 悬在明澈嫩绿的茶计之中, 似乎有好些小猴子在杯中对你伸头缩尾, 有" 刀枪
2013-10-08

茶的起源以及关于茶的传说

山茶科的嫩叶和芽制成的饮料,可以冷饮也可以热饮。中国人喜欢喝热茶,而年轻人和老外好像更喜欢喝冷饮,在采茶是时候,有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两叶和一芽三叶、四叶的茶叶,这些都是可以采的。其实采茶没有标准,怎么采都是对的。现在很多所谓的“茗茶”,只采一棵芽,成本高价格贵,但茶叶里的营养成份却并不是最好的。其实营养成份最好的是一芽两叶,便宜又好喝。标准的西湖龙井采一芽一叶,而且要求芽
2013-10-08

明清时期我国茶文化

在明清时期,我国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晚明时期,文士们对品饮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之境。在那些文人墨客看来,事物的至精至美
2013-10-08

祁门安茶创制传说

妙静在长安时,天子脚下,执法森严,榷茶之后,谁敢私自种茶,触犯刑律,何谈泡饮。黄山远离京城,“山高皇帝远”又深居山岭沟壑,官难过问,吏不上门,自在摘茶享用,故“如获至宝”。妙静师太按传统方式制作了一小篾篓雨前芽蕊的软枝茶,篓壁衬以箬叶,以免漏出,因未真正烘干,入梅以后,取出泡饮,有白斑霉味,因是高档芽蕊,不舍抛弃,放烈日下暴晒,事忙忘记没收回,又露了
2013-10-08

中国近代的茶艺历史

中国近代茶艺系指清康熙中期起,至民国三十八年止(一六八九至一九四九年),长达二百五十九年。这个时期的茶文化有三种特色:是朝廷酷好茗饮,清人入主中原后,对汉人文化甚为留意,茗饮也是汉人文化的一环,清代君主多有好者。是民间社会亦盛行茶礼茶俗,茶馆兴隆,遍行各地。是茶叶贸易鼎盛时期。近代饮茶方式主要有三,下面就详细介绍这三种茶艺。茶娘式系自古以来民间最主要的饮茶方式,即以大茶壶冲泡分饮。干隆年间丁观鹏所
2013-09-27

关于宋代茶百戏介绍

关于宋代茶百戏介绍北宋初年人陶谷在《荈茗录》中已经说到一种叫“茶百戏”的游艺:“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陶谷所记述的“茶百戏”,便是后来的分茶了,玩法是一样的。下面就关于宋代茶百戏做一详细介绍。喜爱“茶百戏&
2013-09-27

汀溪兰香茶创制简史

汀溪兰香茶属新创制名茶,是由陈椽教授于1989年亲自创制并提名的,乃绿茶中的精品,该茶在创制之初便广受欢迎,并且赢得多项荣誉。如,1991年汀溪兰香在泾县被评为名优绿茶;97年获得“中茶杯”全国名茶一等奖等,最近一期是在2008年获得“安徽省十大品牌名茶”称号,且在产品检测中合格率达100%。
2013-09-27

老竹大方的创制历史

老竹大方传承至今已有一百年多年了,最早创造于明朝年间,及至清朝被列为皇室贡茶。相传老竹大方茶是由比丘大方在歙县老竹岭始创,故名“老竹大方”。大方茶可分为顶谷大方和普通大方,顶谷大方为茶中佳品。在翻阅《歙县志》时发现其中有这样记载:“明隆庆(公元1567—1572年)年间,僧大方住休宁松萝山,制茶精妙,群邑师其法。然其时仅西北诸山及城大涵山产茶。降至清
2013-09-23

历史渊源:太平猴魁茶

太平猴魁茶的历史渊源介绍太平猴魁茶叶产于安徽黄山山区北麓原太平县。1 9 8 7 年, 太平撤县建区成了黄山市下辖的黄山区。出于历史传承, 人们仍把优质的猴魁茶叶称之为“ 太平猴魁”。而太平猴魁茶的历史渊源即从其起源述起。太平猴魁历史典故和出处很多, 也即是太平猴魁茶的历史渊源悠长及丰富。当地比较一致的说法是, 清朝末年, 太平县内叫“ 猴坑” 的
2013-09-22

茶馆的历史

茶馆是爱茶者的乐园,中国茶馆的历史十分悠久。茶馆,又称茶楼、茶坊、茶肆、茶社、茶室、茶屋。茶馆是随着饮茶的兴盛而出现,是随着城镇经济、市民文化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从古自今,茶馆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不仅具有各个时代的烙印,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使得茶馆由单纯经营茶水的功能,衍生出了诸多其它的功能。【晋代.茶馆萌芽】茶馆最早的雏形是茶摊,中国最早的茶摊出现于晋代,当时已有人将茶水作为商品到集市进行买卖
2013-09-22

台湾茶叶的历史发展

荷兰时期台茶贸易〈1624-1662〉1636年起荷兰人就用中国戎克船从福建厦门输入茶叶到台湾,并以台湾为转运站,由荷兰船只运往伊朗、印度、雅加达等。1645年巴达维亚总督报告在台湾发现有野生茶树,这是台湾最早见诸史籍的野生茶树记载清末台茶兴起之一─早期茶种引进1717年诸罗县志记载,在水沙连内山发现野生茶树。嘉庆年间(1796-1820)由柯朝从武夷带回茶种种在栉鱼坑(瑞芳附近),是北部植茶之起
2013-09-22

安溪铁观音得名的传说

自古以来中国大地上孕育了许多传说,其中不乏历史事件和神话传说。这里安溪铁观音也有两则其得名的传说。安溪铁观音传说一--观音托梦相传, 1720年前后,安溪尧阳松岩村(又名松林头村)有个老茶农魏荫(1703-1775),勤于种茶,又笃信佛教,敬奉观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观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儿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胧中梦见自己扛着锄头走出家门,他来到一条溪涧旁边,在石缝中忽然发
2013-09-22

普洱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

茶马古道是以唐代以后,特别是清朝光绪年间至民国时期普洱通往昆明、西藏、澜沧、打洛、缅旬等地的茶马道,也是普洱物资交流、进行贸易的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普洱茶业的发展和普洱茶区商品交易的繁荣。在今普洱县境内,仍保留有三处较完整的“茶马古道”遗址:一是位于同心乡那柯里村的“茶马古道”;二是位于凤阳乡民主村的
2013-09-22

云南普洱茶的历史典故

普洱,在英语中亦被称为 Pu-er 或 Pu-erh。普洱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县城又作普洱哈尼族自治县,隶属思茅地区,位于云南省南部,距昆明373公里,原称宁洱县。“普洱”为哈尼语,“普”为寨,“洱”为水湾,意为“水湾寨”,带有亲切的“家园&rdqu
201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