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勐腊象明倚邦古茶山的历史

倚邦古茶山位于勐腊县北部象明山区,海拔1350米以上。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白雾常绕,土地肥沃,是一个小叶种杂大叶种的生态型古茶园。由攸乐经莽枝、革登;由蛮砖经架布;由易武经曼撒和曼松;由思茅分别经曼拱或麻粟树的5条茶马石板古道,都在倚邦古茶山龙脊背状的青石板街道上交汇。在这里,到处是刻有文字或古朴图案的古碑或其断垣,几乎每个角落都透射着古色古香。“昔人已乘黄鹤去
2013-08-09

太平猴魁茶的历史渊源

太平猴魁茶的历史渊源介绍太平猴魁茶叶产于安徽黄山山区北麓原太平县。1 9 8 7 年, 太平撤县建区成了黄山市下辖的黄山区。出于历史传承, 人们仍把优质的猴魁茶叶称之为“ 太平猴魁”。而太平猴魁茶的历史渊源即从其起源述起。太平猴魁历史典故和出处很多, 也即是太平猴魁茶的历史渊源悠长及丰富。当地比较一致的说法是, 清朝末年, 太平县内叫“ 猴坑” 的
2013-08-09

六大茶山茶叶贸易的三次起伏

六大茶山茶叶贸易的三次起伏。第一次衰落:清朝中后期,清政府不断加重农民的负担。第二次衰落:到了民国二年(1913年),茶叶参假,倒了销路。第三次衰落:1958年,茶区所有的茶叶几乎都是用来制作绿茶和红茶。第一次衰落:清朝中后期,清政府不断加重农民的负担,使农民不堪重负,茶农的经济利益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损害,茶商也无利可图,许多茶商和马帮只好另走他途,茶农们纷纷丢弃茶园另谋生路,六大茶山的茶叶产量逐年
2013-08-09

唐代的茶税

唐代茶叶大发展 唐代的茶税我国的茶税作为一项独立的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是始自中唐时期的。一、唐代茶税的形成。大唐帝国“开元天宝盛世”期间,爆发了“安史之乱”,虽然时间不长、地域不广,但政权内部体制遭到削弱,藩镇势力形成割据, 成为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重大转折点。自广德元年(763)至永贞元 年(805),今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北、安徽地
2013-08-08

九华佛茶的悠久历史

九华佛茶背后的文化与其发展常听到中国九华山位于长江下游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是佛教中地藏王菩萨道场,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一座以佛教与茶文化为特色的风景名胜区。九华山山势雄峻,九座主峰均在海拨千米以上,秀出云表,清奇多姿。山中雨量充沛,清溪细流,涌泉飞瀑。林木葱笼,杂花生树。生态环境良好,茶树资源丰富。九华佛茶就产于九华山及其周边地区,它是以地方茶树良种优质鲜叶为原料,按照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
2013-08-08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发展

在国外说起中国,人们除了知道陶瓷还会想到茶叶。中国被称为“茶的故乡”“茶文化发源地”,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和文明传承使华夏文明烙印上韵味悠远的茶香。追溯中国茶文化忆苦思甜我们可以从中领悟许多。从秦汉开始劳动人民就开始对茶进行简单的加工,此时的茶用途是入药,人们采摘茶叶用木棒捣碎晒干或风干后储存,需要使用时加入水用于解毒,有时也用于待客。茶叶因其独特的魅力
2013-08-08

宋元时期茶具、茶文化的发展

北宋共历九帝一百六十八年。太祖赵匡胤在位仅十余年,太宗于976年继位,年号“太平兴国”,茶事亦在促“兴”之列,因为就在他即位后的第二年,即下诏要求向朝廷贡茶,并且贡茶的样式必须是“取象于龙凤,以别庶饮”,就是要贵贱有别,使喝茶体现天子龙威。当时有名的贡茶基地是福建建安,产地境风凤凰山一带称北苑,故又称所产之茶为北苑茶。并苑茶以
2013-08-08

福建安溪茶叶的发展历史

高山出好茶,安溪地理位置有利于茶叶的种植生产。安溪铁观音深受中国人们喜爱,特别是福建闽人,对铁观音情有独钟。安溪地处福建东南沿海的戴云山东南坡,戴云山支脉从漳平市延伸境内,地表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多山,有千米以上高山2461座,以位于福田乡与漳平交界的太华山为最高山峰,海拨1600米。安溪群山环抱,峰峦叠翠,甘泉潺流,河谷盆地串珠般分布在西溪、蓝溪沿岸,草木繁茂,古有“龙凤名区&rd
2013-08-08

中国茶及茶文化传入日本的历史过程

我国的饮茶历史源远流长,而茶文化更是具有自己的民族性。因而历史上,中华茶文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向周边国家传播,这其中就包括日本。中国的茶与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最为深刻,尤其是对日本茶道的发生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渊源关系。茶道是日本茶文化中最具典型性的一个内容,而日本茶道的发祥,与中国文化的熏陶戚戚相关。中国茶及茶文化传入日本,主要是以浙江为通道,并以佛教传播为途径而实现的。浙江名刹大寺有
2013-08-08

我国茶文化的发源地

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对于茶文化的起源以及发源地还存在着分歧,这里就来探寻我国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
2013-08-08

明清时期茶文化的发展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因而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期,茶文化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里就来说明其中一个部分,即明清茶文化的发展。由于茶类和新的生产技术的发展,明清茶叶生产方式和茶叶饮用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饮茶对人们的生活观念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明清时期的茶文化的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茶叶冲泡方法的艺术性和茶具的独特性及茶馆的普及性。⑴品饮方式的艺术性。明清时期品茶方式的更新和发展,突出表现在饮茶艺术
2013-08-08

大红袍的来历传说

大红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丛珍品。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产于福建崇安东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生长环境命名的不见天、金锁匙;以茶树形状命名的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大红袍的来历传说很多。传说古时,有一
2013-08-08

茶叶流通之官茶

官茶(1) [Official tea] 官有官营的茶。如榷茶官营、罚没和折色茶叶中属官府所有及输边官、商折分中官属部分等一类的茶叶,都是官茶。官茶是茶叶开始有贡奉、征榷以后的产物。出于开发性由官府组织自己生产的,只有金人。《金史》:章宗承安三年(1198)八月,以向南方购茶为费国用而资敌为由,“命设官制之”。“四年三月,于淄(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密(今山东诸
2013-08-07

茶叶流通之商茶

商茶[Merchant tea] 商人营销的茶。唐代中期,随北方饮茶的兴起,茶叶贸易急剧发展。宋以后基本实行榷制,但时有准许自由买卖,榷茶实行官府专卖但不禁商,通过引制,主要靠商人把积聚山场、官仓、茶库的官茶贩运各地销售。宋以后招商中茶的形式之一是商人纳钱取引,按引兑茶至销地发卖。引制下的商茶.往往取官商分成的形式。清代曾王孙《商茶违限赎缳宜免状》言:“茶法有官、商之分,曩者官三商七,
2013-08-07

茶叶流通之私茶

私茶[Private tea] 非官有或违禁贩卖的茶叶。凡未领引票和未经批准私自贩卖以及违禁偷运出境的茶叶均视为私茶。私茶因逃避官府茶叶捐税,不利茶马交易,为唐以后各代官府所严禁。《新唐书 食货志》载,大中初(847),盐铁转运使裴休茶法十二条提出:“私鬻三犯皆三百斤乃论死;长行群旅茶虽少皆死;雇载三犯至五百斤,居舍侩保四犯至千斤者皆死;园户私鬻百斤以上杖脊,三犯加重徭。&rdquo
2013-08-07

清朝茶业的兴盛和衰败

茶叶出口曾经是当时大清国对外贸易的唯一大宗商品,清代茶业经济的兴衰,亦可说代表了清代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情况。康乾盛世时期政治稳定、国家统一,皇帝也意识到,挣钱才是硬道理。在这样的大形势下,茶业经济也开始进入发展时期。康熙二十三年皇帝下诏废止“海禁”政策以通商裕国,随后又颁发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更值得一提的是康熙、乾隆皆好饮茶,对于上流社会饮茶风习的推动,对于促进
2013-08-07

茶文化与茶文明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公元前221年)的著作。我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
2013-08-07

南涧无量山茶区种茶历史

云南无量山北端的南涧彝族自治县种茶历史悠久涧地区早在攀绰着的《蛮书》记载大理南唐朝南诏以前就开始栽培饮用茶。居住在银生城界诸山(今无量山南涧)一带的“蒙舍蛮”(彝族的先民)有“(花)椒、姜、桂(皮),烹而饮之”的饮茶习俗,那时已超越嚼食鲜叶,到了煮饮阶段。这是无量山南涧彝族先民最早饮茶习俗记载。无量山南涧彝族先民们居住在土掌房和垛木房,屋内的火塘火终
2013-08-07

茶马古道的历史与现状

茶马古道是唐宋以来汉藏民族之间进行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它主要穿行于今滇、藏、川横断山脉地区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的一条古代商道。他是中国藏区连接祖国内地并外延至南亚、东南亚的重要纽带,是中国西南各民族自古以来交往、融合的走廊。茶马古道以茶文化为其独特的个性在亚洲文明的传播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唐朝的樊绰写了一本很有名的云南志—&mdash
2013-08-07

大理——茶马古道的交通枢纽

茶马古道在云南境内约两千公里,几乎贯穿整个云南省,完全靠马帮一步一步行走,因不少路段十分艰险,单程一趟也需要三四个月,古道之难行可想而知。大理地处滇西中部,自古以来都是滇西的交通枢纽、商业中心,也是滇西、滇南的茶地集散地,早在唐代的南诏国,西双版纳、思茅的茶叶就已运销大理。自清末民国初起,下关一跃成为西南最大的茶叶交易集散地和生产加工地,云南主产茶区(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等地)的茶叶被子源源
201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