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民间特色-茶舞

以茶事为内容的舞蹈,可能发轫甚早。但史籍中,有关我国茶叶舞蹈的具体记载很少。现在能知的,只是流行于我国南方各省的“茶灯”或“采茶灯”。 茶灯,和马灯、霸王鞭等,是过去汉族比较常见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茶灯,是福建、广西、江西和安徽“采茶灯”的简称。它在江西,还有“茶篮灯”和“灯歌”
2011-07-27

茶戏曲

我国是茶文化的肇创国,也是世界上唯一由茶事发展产生独立的剧种――“采茶戏”的国家。 所谓采茶戏,是流行于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的一种戏曲类别。在各省,每每还以流行的地区不同,而冠以各地的地名来加以区别。如广东的“粤北采茶戏”,湖北的“阳新采茶戏”、“黄梅采茶戏”、“蕲
2011-07-27

云南的竹筒茶

这是傣族同胞的一种饮茶方法,傣语称之为”腊跺”。这是一种很特殊的饮茶方法,它将茶叶先装入鲜竹筒内,放在火塘边烘烤,边烘烤,边添加茶叶,直到竹筒填满茶叶,压紧压实为止.竹筒烤至焦黄,茶向外溢,既可以开火塘,剖开竹筒,取少许查放入茶碗中,用沸水冲泡,即可饮用。这种茶特别清香可口,饮之请新,醇浓之感。
2011-07-27

各民族紧压茶饮用方法

紧压茶的饮用,至今仍沿用我国古老的传统饮茶方法。据三国魏张揖《广雅》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当时饼茶的饮用方法是:“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另外,还要“用葱姜芼之”,以调和茶味。到了唐代,据陆羽《茶经》记述,虽然当时茶叶“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之分。但饮用时粗
2011-07-27

广式茶饮“泡热”遂宁

喝早茶一直是广东人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早茶的饮食习惯也逐渐北移,并成为一种休闲生活方式,受到都市人的青睐。从去年以来,遂宁的一些休闲场所、广式茶楼等相继推出了早茶,以其颇具地方特色的粤港风味糕点、优良的服务受到了市民的喜爱。 去年以来,位于市城区南转盘处的“流连小筑”率先在市城区经营起早茶,二十多种广式糕点和小吃受到了人们的欢迎。随后,“红叶茶醉&rdq
2011-07-27

湖南茶刮起“黑旋风”

在中国茶市,乌龙茶、普洱茶和绿茶长期以来“三足鼎立”。但从2007年开始,以湖南省益阳市为生产中心的湘黑茶异军突起。对这种原本专销新疆、西藏、青海等地的“边销茶”,来自内地、沿海和国外的需求量猛增。湘黑茶的“身价”也在迅速攀升。 在北纬25度至30度的雪峰山麓和资水沿岸,记者看到益阳茶农将新采收的茶叶经过杀青、初揉、渥堆、复
2011-07-26

安溪县百业发展新貌

据悉,在“首届海峡两岸茶博会”上,安溪县编制出版了《现代山水茶乡――安溪县百业发展新貌全景图》(中英文双语)。 该书采用最新的制图技术和工艺,以卫星遥感影像资料为基础,实地采集该县大量“鲜活”的第一手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资料,充分结合大县城发展规划,把该县百业兴旺的发展壮景和美丽远景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编制,是一幅气势壮观、信息全面、精美实用的百业发展新貌
2011-07-26

[坊间茶语]品茗在临沧

我对茶的钟情,不仅仅是一种突然而至的兴致,而是自小就有一种青梅竹马的意念,更是几番人生甘甜苦涩的情感回旋。于是,生长在茶的王国临沧,我就常常避开纷争的茫然与冷酷,远离龌龊与虚伪,在茶里品味一份淡泊与宁静的清闲,在茶里品味人生之得失,品来品去竟品出许多感悟来。 闲来无事,与朋友到茶馆小坐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吃了一肚子的苦水。临沧是茶乡,茶馆四处可见,各式各样的茶馆点缀在大街小巷,或简洁,或古朴,或
2011-07-26

杭州女孩 爱喝四川花茶

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太极茶道苑是杭州有名的茶馆,昨晚,天堂天府幸福特搜队来到这家位于杭州市河坊街的老茶馆,有滋有味地品起了正宗的西湖龙井茶。 和成都市民一样,杭州市民也喜欢到茶馆喝茶,或聊天,或谈生意,或打牌。“老板,上茶!”哎,怎么除了茶还端上来几盘小吃和水果?蜜饯、甜枣、瓜子、花生、桂圆、金橘……“我们这里喝茶一般是‘套茶’,一人一套,除了茶还有小吃和水果,一人的费用从45元到上百元不等。”太
2011-07-26

茶乡茶俗可醉人

祁门人自古以来就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在漫长的植茶、制茶、喝茶历史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俗。 祁门农村,茶户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都在九成之上,因此,可以说家家户户都以茶为重点,日常生产、生活常围绕茶事来安排。旧时民谚云:“假忙三十夜,真忙摘茶叶”。每年春季,茶树发芽,茶季到来,是祁门人最忙碌的季节。农妇采茶,早上空篮出门,晚上满筐而回。有的为了抢时间,中饭都顾不上吃,带着点心在茶
2011-07-26

恋恋不舍滇西早茶

在滇西,许多山脉不论有无名气,只要有雾的地方就能生长茶树。茶从口中深入生活,与滇西老家的乡亲们结下了不解之缘,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滇西喝早茶,是乡村人的享受。 当阳光照到村庄,把一抹温暖洒到一个个清静的庭院,劳累了一天的农人从睡梦中醒来。男人们第一件事不是穿衣,手一伸就去摸茶杯。那样的茶杯大得能装下三斤开水。茶是女人早起时泡下的,三斤开水中足足泡了三两多茶叶。此时,随老汉醒来的是那些自己揉
2011-07-26

“吃”茶吃出的海南味

老爸茶店和海南其他没有叫老爸茶的甜茶店一脉相承,前身均是华侨带回来的西式茶店。遍布全岛各地的甜茶店是海南华侨文化的典型体现。 用“风靡全岛”来形容茶店在海南的影响力似乎一点都不过分,不管是在都市海口、还是在乡村小镇都能看到茶店。“吃茶不?”成为许多海南本地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在海口,这种平民味十足、消费低、毫无拘束的茶店被称为“老爸茶”。 “老爸茶”源自何处?海南人从何时起喜欢
2011-07-25

广州人为何“叹茶”?

广州人嗜好饮茶。早上见面打招就是问“饮左茶未”,以此作为问候早安的代名词,可见对饮茶的喜爱。饮茶是广州人的一个生活习惯,也是“食在广州”的一大特色。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被视作一种交际的方式。广州的茶楼与茶馆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它不但既供应茶水又供应点心,而且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是茶馆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广州人聚朋会友,洛谈生意,业余消遣,都乐于上茶楼
2011-07-25

何为茶叶茶?

去年夏天夜班空隙,偶见一杂志上介绍一道菜:绿茶小排汤.营养搭配很合理,再看成汤的照片色泽诱人,心有所动,忍不住要尝试做一下.主要配料有:小排,白色的小蘑菇,红色的圣女果,香菜,绿茶.想想这些材料易得,于是下了夜班,顾不上休息就跑菜场选购,可独独缺了这圣女果,于是找了水果摊后上超市找仍未得,心有不甘,后来打听到农夫果园这个专营珍稀水果的专卖店里有,才找到了。然后开始我的烹制,用开水清洗小排,去掉肉板
2011-07-25

彩云之南茶飘香

茶叶变成货币的通道 种茶几百年的云南凤庆,光自己吃是吃不完的,茶叶要上市变成钱。在当今就是拿到自由的集贸市场上,但在几百年前得通过一条茶马古道输送出去,才能找到销售市场。不能不理一理一条“顺下线”的茶马古道,不能不理一理由这条茶马古道系着的茶史。明崇祯12年(公元1639年),年已53岁的大地理学家徐霞客,不远数千里之遥,前来云南考察。八月秋高气爽的时候,来到滇西顺宁(今凤庆县)境内,他顺着一条下
2011-07-25

乡间茶话

逢人常问及茶事,现在成了我的习惯之一.。日前碰到自南岛来的一个影视工作者史蒂夫, 大家在西区的马克西姆咖啡馆吃午饭,由于都点了鸡肝烩饭, 于是瓜葛到了新西兰的乡村生活.史蒂夫出生在新西兰北岛的一个小镇, 称那里是乡下,又说鸡肝属于他乡居生活记忆的一部份,年青时非常爱吃。我顺口接着问乡下喝什么茶,办不办正式的茶会,他答:茶虽喝,茶会不常有.有些关乎茶的轶事,倒很有趣。1950年代, 新西兰的乡村生活
2011-07-25

尼古拉的武夷茶情

上海第十四届国际茶文化节期间,武夷山的大红袍展厅里门庭若市,来自茶乡武夷山这个品种王国里的各色茶叶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其中还包括很多外国朋友,俄罗斯联邦驻上海总领事馆的官员尼古拉乌菲姆采夫就是其中一位,展会期间他每天都来到大红袍展厅一边向茶商们学习如何品大红袍,一边交流生意经。他的出现不经意间也成为整个展会一道靓丽的风景。尼古拉领事对武夷山的大红袍一直情有独钟,他在两年前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上第一次品
2011-07-25

蒙古族订婚礼品是茶叶

在婚礼中用茶为礼的风俗,也普遍流行于各民族。蒙古族订婚,说亲都要带茶叶表示爱情珍贵。回族、满哈萨克族订婚时,男方给女方的礼品都是茶叶。回族称定婚为“定茶”,“吃喜茶”,满族称“下大茶”。至于迎亲或结婚仪式中用茶,有作礼物时,主要用于新郎、新娘的“交杯茶”、“和合茶”,或向父母尊长
2011-07-25

中国人何以要以茶为聘呢?

茶是高洁清雅之物。我们每天都在喝茶,但茶中蕴涵的文化因素,或许并无太多了解。《图说中国茶》除了告诉我们怎样品茶,更告诉我们茶与婚姻、宗教、文学的密切关系。茶是爱情忠贞的象征茶与婚姻的关系,由来已久。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松赞干布时,就带去茶叶,并由此开创西藏饮茶之风。有人说,现在西藏人敬客的酥油茶,就是由文成公主创制的。宋代吴自牧著的《梦梁录》也谈到当时杭州的婚嫁习俗:“丰
2011-07-24

清明时节话“龙井”

4月4日,清明节来临,“明前茶”进入了最后的采摘阶段,南方各地已有“头口汤”的新龙井茶上市,其他地区随后也能喝上明前龙井茶。龙井茶家喻户晓,西湖龙井是其中佳品。西湖龙井茶区――狮子峰、龙井、灵隐、五云山、虎跑、梅家坞一带,不仅土壤肥沃,周围林木葱郁,而且地势北高南低,既能阻挡北方寒流,又能截留南方暖流,茶叶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好的龙井茶叶厚而嫩,有豆香,回味甘甜。家住杭州市西湖区龙井村的茶
2011-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