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浅谈功夫茶之情 超凡而入俗

饮茶品茶,是中国人创造的一种独特文化。 功夫茶,则是中国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说它奇,是因其茶艺及饮法独具一格,高洁优雅,而如此高洁优雅的活动竟又在地球的好几个地方里流行,先自福建山区及广东的潮汕平原,继而在东南亚地区,一直泛及台湾﹑日本乃至欧美各地。以此观之,可谓"超凡"而"入俗".功夫茶之"超凡",在于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操作更为考究,品饮更为高明。即以功夫茶最具代
2013-05-23

纳西族的“盐巴茶”

盐巴茶是生活在滇西北丽扛一带的纳西族、普米族、僳族、苗族、怒族等少数民族同胞常喝的茶。他们之中流传着这样的饮茶谚言:“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盐巴茶的制法是先将特制的容量约200—400毫升的小瓦罐洗净放在火塘上烤烫,然后抓5克左右青毛茶放入罐内烤香,再把开水冲人瓦罐,瓦罐内的水马上便沸腾起来井泛起泡沫,
2013-05-23

青海土族的“格茶”特色习俗

我国茶叶种类多种多样,饮茶习俗同样很多,今天中国茶网就来和大家说说来自青海土族的“格茶”习俗。不过在这之前先和大家介绍一下土族,土族是中国西北的一个古老民族,现有人口191624人,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东部的互助土族自治县以及民和、大通两县,其余散居在同仁、乐都、门源等地。土族正常习惯是日食三餐,日常饮料与当地藏族一样,喜饮茯茶、酥油茶。不过到了举丧期内,青海土族的饮茶特色就表
2013-05-23

西藏茶文化酥油茶

西藏高原上的藏族,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饮食习俗别具风格,其中酥油茶便是藏民族特有的营养饮料,以其原料的营养性、制作方法的独特性而闻名遐迩,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高原茶文化。茶叶具有消食、止渴、去腻等特殊的功能,对于缺氧、干燥和以肉食、酥油、糌粑为主食的青藏高原人来说,确实是不能一日无茶。藏族茶俗:客来敬茶茶叶在唐以前亦称“荼”,《尔雅·释木篇》中说:&ldq
2013-05-23

三国时期的罐茶习俗

在留侯镇紫柏山脚下的闸口石一带,最耐人寻味的是喝罐罐茶。据传,闸口石人喝罐罐茶的习惯起于三国时期。当年,诸葛亮兵出岐山,途经闸口石地带,安营扎寨操练人马时,因此地处秦岭腹地,又紧靠紫柏山,山高气侯寒冷,便让将士用砂罐煎熬浓茶饮用,以提神御寒。此法传给当地百姓,后流传延用至今。熬罐罐茶的方法很简单,只需一炉火,一把茶叶,一个小茶罐,再备一只盛茶汁的小茶盅就行了。闸口石人喝罐罐茶,是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
2013-05-22

蒙古族茶俗之咸奶茶

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的风俗习惯各有特色。蒙古族与新疆、西藏的牧民一样,蒙古族人民喜欢喝与牛奶、盐巴一道煮沸而成的咸奶茶。煮咸奶茶 品蒙古族茶俗蒙古族人民喝的咸奶茶,用的多为青砖茶和黑砖茶,并用铁锅烹煮,这一点与藏族打酥油茶和维族煮奶茶时用茶壶的方法不同。但是,烹煮时,都要加入牛奶,习惯于"煮茶",这一点又是相同的。这是由于高原气压低,水的沸点在100℃以内;加工砖茶不同于散茶,质地紧实,用开
2013-05-22

老西宁熬茶和“走茶叶”文化

在西宁,走进本地人开的饭馆,一落座,就有服务员给倒上一杯茶水。 初次喝的人,可能喝不惯,但喝过几次后又会被那种独特的味道吸引,这就是老西宁的熬茶,其中的主要原料就是茯茶。老西宁人喝茯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据《明史?茶法》记载,早在明嘉靖三年即公元1524年前,茯茶就被规定为运往西北的官茶。唐代以后,茶叶由官方统制,贮存一地边地府库,交换马匹,此为"官茶";而茶商由产地贩运交售给茶马司的茶叶,
2013-05-22

彝族相亲习俗:烤茶

想娶媳妇?先学一手烤茶绝技吧。烤茶是我国高山峡谷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由于气候寒冷干燥,缺少蔬菜,故常以喝浓郁热茶的方法来补充营养素的不足,所谓"每日必饮三次茶".烤茶种类多样,咸甜苦辣,人生百味,既是艰苦劳作的能量之源,也是节庆待客的灵性之物。这番浪漫场景其实是在考量小伙们的烤茶技术,据说在当地,若学不到一手烤茶技术,到姑娘家烤不出好茶,老丈人会认为你没本事,而不愿将姑娘嫁给你,因此,当地小
2013-05-22

饮茶定亲-独龙族婚俗

独龙族青年男女相爱之后,便会相互增物定情。姑娘送给小伙子一床自己精心编织的独龙毯,小伙子送给姑娘一把锄头或自己编的背篓。独龙族提亲的时候,小伙子会请一个能说会道的男子去女方说婚。说婚人去时要提上一个茶壶,背囊中带上茶叶、香烟和茶缸。到姑娘家,不管对方态度如何,说婚人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将茶壶灌满水,自己走到火塘将火烧得大大的,放上茶壶。然后从背囊中取出茶叶和茶缸,到姑娘家的碗柜中拿出碗来,做好泡茶准
2013-05-21

广东“叹茶”文化 历史悠久

“当喝茶不仅是为了解渴的时候,喝茶就升级为一种文化。”这是广东人对“叹茶”的理解。喝茶、吃点心、倾诉感情、洽谈生意,广东人“叹茶”叹出不少风情!“叹茶”文化广受传播,时下连在广州工作的老外也爱上广东的酒楼,恋上广东“叹茶”文化。所谓“叹茶”,实际指上酒楼饮
2013-05-21

马黛茶——马黛节,你知道吗

马黛茶,产于南美洲地区,是用马黛这种冬青科常绿灌木的植物树叶制作而成的一款茶品,品饮起来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在南美地区马黛茶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人们也为其举办了纪念节日。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下颇具特色的马黛节吧。马黛节对于马黛茶来说,在很早的时候就被南美洲的人们所饮用。到了19世纪的时候,马黛树开始在阿根廷种植,后来在阿根廷地区广泛的流传开来。在阿根廷地区,除了传统的国庆节外,还有一个最大的狂欢节
2013-05-21

中国茶叶为何不能成为世界级奢侈品牌?

茶叶在中国的历史中绵延流长,为什么中国也没有出受全球欢迎的品牌呢?实际生活中,中国人饮茶时“物以稀为贵”的习惯是十分强大的--以喝某地茶为绝对正宗味道,这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 比如安徽的黄山毛峰必须产自原黄山徽州府下辖岩寺镇某个村落的某几棵树;而都是福建武夷山上的大红袍,也必须分山南和山北,甚至是哪一片山坡的。至于杭州的狮峰龙井是否一定各种品质高于排名第二的黄山太平猴魁
2013-05-21

绍兴“四时茶俗”

众所周知,浙江绍兴一年四时均有产茶,名品辈出。旧时绍兴的茶楼、茶店、茶室分布在各个大街小巷的街头巷尾,可以看出绍兴茶俗的盛行的历史之悠久,因而绍兴形成了著名的“四时茶俗”。元宝茶在大年初一这一天,一般人家待客都是“元宝茶”。所谓“元宝茶”就是人们喝茶的茶叶比平常提高一个档次,如平常喝“茶末”,这天喝&l
2013-05-14

淡淡擂茶缘 深深母子情

擂茶是湖南桃江县的特有茶品,也是桃花江一带独有的茶文化载体。说它是茶,其实它比其他地方的茶更复杂,更有营养,其擂茶、喝茶的氛围则更是独具特色。擂茶的原料可以是茶叶、花生、芝麻、绿豆、白糖、黄豆、玉米等,可以是其中的某几样,但常用的是茶叶、花生、芝麻。为了这几样茶料,母亲费尽了心力。每到春耕时节,母亲总是千遍万遍地要求父亲多种些芝麻、花生,甚至还在家务之余亲自下地帮父亲下种、施肥、除草、采收、晾晒、
2013-05-14

订婚礼品是茶叶的蒙古族

在婚礼中用茶为礼的风俗,也普遍流行于各民族。蒙古族订婚,说亲都要带茶叶表示爱情珍贵。回族、满哈萨克族订婚时,男方给女方的礼品都是茶叶。回族称定婚为“定茶”,“吃喜茶”,满族称“下大茶”。至于迎亲或结婚仪式中用金银花茶,有作礼物时,主要用于新郎、新娘的“交杯茶”、“和合茶”,或向父
2013-05-13

纳西茶俗“龙虎斗”

生活在云南玉龙雪山下丽扛一带的纳西族人,有着悠久的文化,他们也是嗜茶爱茶的民族。在这里除了流传着"油茶"、"糖茶"、"盐巴茶"的饮茶习俗之外,还流传着以茶治病的一种奇特的喝法――"龙虎斗"。"龙虎斗"的纳西语是"阿吉勒烤",其制法是先把一只拳头大小的小陶罐放在火塘边烤热,然后装入茶叶在火塘上继续烘烤,边烤边不停地抖动陶罐,以免把茶烤焦,待茶叶烤至焦黄发香时,向罐里冲入开水,顿时罐内茶水沸腾、泡沫四
2013-05-10

昆明的迎客九道茶

昆明九道茶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以云南昆明一带最为时尚。泡九道茶一般以 普洱茶最为常见,多用于家庭接待宾客,所以,又称迎客茶,温文尔雅是饮九道茶的基本方式。因饮茶有九道程序,故名"九道茶"。昆明的迎客九道茶一是赏茶:将珍品普洱茶置于小盘,请宾客观形、察色、闻香,并简述普洱茶的文化特点,激发宾客的饮茶情趣。二是洁具:迎客茶以选用紫砂茶具为上,通常茶壶茶杯、茶盘一色配套。多用开水冲洗,这样既可提高
2013-05-10

拉祜族传统饮茶法

烧茶:拉祜族传统的一种饮茶法。将新梢采下的一芽五六鲜茶叶直接在明火上烘烧至焦黄再放入茶罐内煮饮。烤茶:是拉祜族一种古老而普遍的饮茶方法。先将陶罐在火塘上烤热,后放入茶叶进行抖烤,待茶色焦黄时,冲入开水,去掉浮沫再加入开水。待茶煮好后,主人先倒少许茶水自尝,以试其浓度,如茶汁过浓,可加入开水使之浓淡相适,然后再倒给客人饮用。这种烤茶香气很足,味道浓烈,饮后精神倍增,心情愉快。糟茶:也是拉祜族一种非常
2013-05-09

回族的八宝盖碗茶

盖碗茶也称"三泡茶""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是居住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回族和东乡族人待客的传统饮料。在甘肃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人们都以八宝盖碗茶招待亲友。民间叫盅子,上有盖子,下有托盘,盛水的茶碗口大底小,精致美观,而且用这种茶具泡茶,有盖可以保温,端起来喝茶又不烫手。盖碗茶具常有名人绘的山水花鸟或者避火图,连同茶托为十二式者;十二碗加十二托为二十四式,可备茶会之用。清代茶托花样繁多,有圆形
2013-05-09

白族茶礼“三道茶”

云南大理白族有喝"三道茶"的习俗。它的独特风味是:一苦、二甜、三淡。有好联想和善思考者,把这三味用来比喻人生的"三重境界".比喻,含有哲理,我以为然。所谓"三重境界",指青春、中年、老年三个时期。平日常说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都是劝规年轻人要吃苦耐劳。把青春喻为喝苦茶,犹如农民必须在春天辛苦地播种、插秧、耕耘一样,苦中孕育着希望。有首《七苦诗》说得好:"苦苦苦无限,
2013-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