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在白茶园里“唱”起致富歌

今年溪龙乡黄杜村村民钟玉英的白茶园又迎来了大丰收,她自信地说道:“白茶在我们黄杜村已经形成规模,我们如果能不断提升白茶的质量,那么今后每一年,我们的白茶园都能迎来大丰收!” 现在钟玉英种植茶叶100亩,年收入30万元。因为她善于经营,敢闯敢拼。 钟玉英前几年都以家庭作坊式经营加工为主,种植白茶、龙井,而且小打小闹,从没有考虑要靠科技致富,要规模生产。看到周边乡镇有农户靠科技致富了,她也琢磨着如何依
2011-05-25

八千里路雨和风——访“马帮进京”组委会后勤部部长蔡国荣

日前,在马帮下榻的北京马连道茶缘茶城,记者见到了首届“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普洱茶文化北京行组委会后勤保障部部长蔡国荣。这个35岁的被马帮兄弟称为“帮主”的汉子,肤色黝黑,一副憨厚的嘴唇,如果不是带副眼睛、不是因为他亲口告诉记者他也曾经是个新闻工作者,乍看上去还真有点像大马锅头,夸张点说有点像西部牛仔。蔡国荣是云南昭通市人,是本次“马帮进京”活动的组织者之一。虽经过半年的风风雨雨,人看上去很强悍,但
2011-04-29

在温州创造梦想

姓名:杨柳籍贯:黑龙江现居:温州鹿城来温:10年联系到杨柳的时候,电话里是一口字正腔圆的北方普通话,言语中透着一股热情和豪爽:“采访?好的啊,我随时都在店里的,你来吧。”说这话的时候正值杨柳在温州的第三家“五福茗茶阁”开张。店门口还摆着大大小小的花篮,红色的横幅在风里飘荡。杨柳一身黑衣打扮正在清点账目,身手利索地清点、整理、记录,不时还要指挥一下店里的工作伙伴(杨柳总是亲切地称呼自己的员工为“伙伴
2011-03-28

李瑞河天仁集團總裁-花30億,換一個人生

五十六岁遇到天仁证券破产,是我一生最大的挫折,我从十七岁开始做生意以来,一路都很顺利。我是爱面子的人,听别人说我挪用公司资产时,我真的是生不如死。当时,我遗书都写好了,预备从公司八楼跳下。 screen.width-666)this.width=screen.width-666" align=center border=0>2005年12月,天仁集团总裁李瑞河特别高兴,除了过七十一岁生日外,未来的
2011-03-28

四大茶道之“贵族茶道”

文化背景不同便形成中国四大茶道流派。贵族茶道生发于"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贵;雅士茶道生发于"茶之韵",旨在艺术欣赏;禅宗茶道生发于"茶之德",旨在参禅悟道;世俗茶道生发于"茶之味",旨在享乐人生。由贡茶而演化为贵族茶道,达官贵人、富商大贾、一豪门乡绅于茶、水、火、器无不借权方和金钱求其极,很违情肯理,其用心在于炫耀权力和富有。源于明清的潮闽工夫茶即贵族茶道,发展至今日渐大众化。茶虽为洁品,但当它的
2011-03-25

为茶而歌:对话“中国诗话第一人”蔡镇楚教授

刚刚落幕的第二届中国湖南·星沙茶文化节通过了《中国茶业星沙宣言》,以“绿色、健康、和谐”为主题,喊出了中国茶人重振中国茶业千秋雄风的心声。日前,记者(以下简称“记”)有幸采访了《中国茶业星沙宣言》的撰稿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蔡镇楚(以下简称“蔡”)教授。蔡教授因其在诗话学研究方面的开拓性贡献而被誉为“中国诗话第一人”、“东方诗话学的开创者”。记:诗话对大家来说还比较陌生,您能介绍一下什么是诗话
2011-03-18

传统茶道的思考

近年来,许多"茶道"已流于形式,甚至成为阻碍茶产业发展的因素。……十年前,建议发展适合现代快节奏生活的冰茶系列产品时,遭到"冷饮不合中国国情"的指责。现在冰茶已日益成为占有百亿市场额的主流饮料。"茶道"原教旨派差一点扼杀了一个如此庞大的茶产业! -平心而论,既然茶道自称为"道",就必须了解茶道的真谛。"道"本源于《易经》学说。"易"者,变也!茶道也必须随时代变化。现代的"茶文化"和"茶道",也必须
2011-03-11

茶道概论

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 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 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因此我国历代社会名流 、文人骚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 ,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 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
2010-03-23

青海人的茶道

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饮品,在长期的饮用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就象:有的饮茶以求延年益寿,有的饮茶排忧解闷,也有的儒士以饭茶消遣取乐。世代生息在青海高原上的各族群众,因生活的地域环境和民族传统习惯的不同,其饮茶的习俗也各具地方特色。青海高原的少数民族酷爱饮茶,人们日常见面打招呼间吃的什么,常会听道“馍馍茶”的回答,民间也有“无茶则病”,“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这些足以说明茶与高原人生活
2010-02-05

精行百年,俭德成茶(图)

进了农历八月,就想起了这件“大事”。农历八月十八就是张老的百岁生日了。听福建的朋友说,9月17日,张老又要“赶场”了,三方帮他庆祝生日。于是,不免担心,这样忙碌而充实的生活,张老精神还好吧?身体还好吧?如果有人问我,张老是怎样的人,我想自己很难回答。面对面谈话时,他会让你很舒服,因为他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告别后,他又会让你心生忐忑,因为他的成就与谦逊的反差,因为他的始终不变的勤奋和投入。的确,有
2010-02-05

东方美人悟茶缘——访著名演员张金玲(图)

著名演员张金玲北京电影制片厂“三朵花”在上个世纪80年代是家喻户晓的明星,“粉丝”的数量绝对不会输给现在的天王天后们。张金玲就是“三朵花”其中的一朵。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张金玲这个名字可能是陌生的,但对于他们的父辈而言,提到张金玲一定还会有些许激动,也一定会如数家珍地说出《渡江侦察记》中的刘四姐、《从奴隶到将军》中的索玛、《大河奔流》中的梁晴这些张金玲所饰演过的角色。在事业的巅峰时期选择急流勇退
2010-02-05

马克塞雷萨:茶是中国文明的圣物

意大利汉学家翻译陆羽《茶经》,比较各国茶文化“我很爱吃,你看我的样子,就会知道这一点。”意大利人马克塞雷萨(Marco Ceresa)在北京说。这个自称好吃的人看上去并不胖,戴着一顶黑色礼帽、一个大个儿红宝石戒指,以及一块没有刻度的手表。他就是《茶经》的意大利文译者、威尼斯大学东亚系教授。马克将爱上茶文化归因于自己对饮食的整体兴趣。在各地调查研究之外,他也总不忘将江苏宜兴的紫砂壶、柬埔寨的茶具之类
2010-02-05

何琼玉和她的五星级茶楼

大厅内有一股细细的烟雾冉冉升起,香气缭绕中,一张木质的茶艺桌摆放在众人的视线中央,一双洁白无暇的手辗转腾挪,将古老的茶艺诠释得如火纯青。在《高山流水》的优美旋律中,一位身着旗袍、面容清秀的女子从容端坐,十八道茶艺下来,现场观众意犹未尽,鸦鹊无声。这位更适合穿旗袍、茶艺精湛的女子名叫何琼玉,而在她的手上,一个经过层层雕琢的五星级茶楼犹如她优美的茶艺般绽放。有别于传统的古色古香茶楼。她的茶楼被资深媒体
2010-02-05

从公务员到茶商 南投县谷泰茶行老板力推台湾茶

一位出生茶农家庭的公务员却毅然辞去工作,接下原先由父亲经营的位于南投县的茶园与工厂,并在台北县中和开出了第一间茶行店面,专营观音茶王、乌龙茶、雪藏茶等台湾茶。这位不愿透露名字的张姓老板以产地直营、自产自销的方式,希望在品质上给购买茶叶的台北民众更大的信心。什么样的茶是好茶?张老板表示,“最好的茶不一定是最贵的茶,只要喝下去口感是舒服、顺口的,对自己而言就是好茶。”张先生从小生活在制茶世家,对茶叶研
2010-02-05

茶人的情怀——记叶石生

2004年11月5日《福建日报》刊出:“‘上海茶王’来自闽东”;11月8日《海峡摄影时报》的“勇闯上海滩 敢为天下先——记上海市大统路茶叶批发市场总经理叶石生”一文与读者见面。《青年报》、《解放日报》、《闽东日报》、《人民日报》等媒体也都有大篇幅的相关报道。业界榜上有名10月18日-20日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政府、中央电视台《每日财经》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茶叶批发市场和网络建设高
2010-02-05

“泡茶人”在天涯

他们管自己叫“泡茶人”,管自己的这个行当叫“游茶”,管泡茶不叫泡,叫“布茶”管我们喝的茶也不叫茶,叫“茶汤”。这“布”字一出,仿佛情景在现。这“汤”字一出,更恨不能人口咽谗水。等不得,就要去细品这“汤”,和“布”这“汤”的--私人茶艺表演师。茶馆在中国有好一阵销声匿迹,巷子深处的老舍茶馆,成了某个年代的记忆符号。也有茶馆零星开出,带着一股文人“润物静无声”的姿态悄悄立于静谧处,一律小门小脸,不饰奢
2010-02-05

韩江水——著名壶艺师吴瑞深(1)

吴瑞深(左)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收听“ 四海潮人”节目。前不久,我去参观中国瓷都--广东省潮州市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陶瓷博览会。当时有一位现场制作手拉茶壶的老艺人深深地吸引了我,因此也就有了下面的这篇报道--著名壶艺师吴瑞深。 听众朋友,当我走到北京展览馆2号馆最靠里的展位时,一位花甲老人正在现场制作手拉茶壶,他是那么的专注、那么的自得其乐。而在他的周围也站满了专注的观众。在老
2010-02-05

茶道中人高游外

高游外(1675年-1763年),雅号卖茶翁。乃是“煎茶道中兴之祖”。他在江户中期,不谋求权力、财产,而只追求修行禅道的人物。他十一岁时皈依佛门从师于化霖道龙和尚。1701年,随清人学习茶道。二十二岁大病之后,便远游诸国修行。游学数十载后,又重返化霖和尚处。化霖和尚过世之后,也就是他五十七岁那年,带了一套茶具由佐贺到京都。到了京都之后,他便在岚山、鸭川、相国寺一带设通仙亭,煎茶而卖。在茶亭前的竹筒
2010-02-05

中国现代茶圣之张天福

张天福,茶学家、制茶和审评专家。长期从事茶叶教育、生产和科研工作,特别在培养茶叶专业人才、创制制茶机械,提高乌龙茶品质等方面有很大成绩,对福建省茶叶的恢复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晚年致力于审评技术的传授和茶文化的倡导。中学毕业后,张天福面临上什么样的大学这一人生择业的关键一步。作为名医世家的独生子,父母希望他能够继承祖业,攻读医学,成为一名医生。但他想到祖国农业落后,人民缺衣少吃,又看到家乡——福建三
2010-02-05

日本茶道史略年表

一、茶之传入奈良时代729天平元年二月八日,宫中大极殿举行季度御读经会,盛装的100名僧侣首次进行了施茶仪式。764天平宝字八年其时,大唐文士陆羽做《茶经》(三卷),详细记述了中国茶的历史、器具、制法、产地等,该著作后来对日本茶道的发生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787延历六年其时,药园“典农寮”开始种植茶叶,将茶视为药物之一。平安时代805延历二十四年高僧最澄从大唐带回茶种子,并在近江坂本日吉神社边种
201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