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浅究中国的饮茶历史

春秋以前,最初茶叶作为药用而受到关注。古代人类直接含嚼茶树鲜叶汲取茶汁而感到芬芳、清口并富有收敛性快感,久而久之,茶的含嚼成为人们的一种嗜好。该阶段,可说是茶之为饮的前奏。随着人类生活的进化,生嚼茶叶的习惯转变为煎服。即鲜叶洗净后,置陶罐中加水煮熟,连汤带叶服用。煎煮而成的茶,虽苦涩,然而滋味浓郁,风味与功效均胜几筹,日久,自然养成煮煎品饮的习惯,这是茶作为饮料的开端。然而,茶由药用发展为日常饮料
2012-10-26

茶字的起源

早在中国西周时期,茶叶就被作为祭品使用了。到了春秋时期,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茶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茶佛一味”的来源。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
2012-10-26

茶叶在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所扮演的角色

社会角色,一般指社会活动或社会关系的参与者,在特定的关系与情境内所占据的社会位置,社会赋予其特定的职责功能与义务。茶,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茶指的是茶实体以及对茶的品饮过程,如"以茶待客"、"茶修身"指的就是狭义的茶。广义的茶与广义的茶文化相等同,内容涵盖广泛,茶树栽培、茶的制作加工、茶具、茶的品饮、与茶有关的文学艺术等等皆在此列。下面我们来看看广义的茶所具有的社会角色。社会角色,一般指社会活动
2012-10-26

坐禅品茶之风的由来

佛教重视坐禅修行,息心静坐,“不动不摇,不逶不倚”,禅思悟道,通常坐禅长达数日,久坐困乏,因而具有清心提神的茶叶便应运而生,成为佛家信徒们的座上品。同时,佛家持淡泊的人生态度,抑欲忌荤,提倡素食,清淡茶汤无疑是最佳饮品,且茶性净洁,久钦助人寂静斯文,为佛教平添一层神秘色彩,更与僧人结下不解之缘。据唐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载,“(唐)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禅大兴禅
2012-10-25

世界上的“茶叶之路”

我国在对外交往史上有一条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同时也存在辐射至东南西北的一条“茶叶之路”,它通过陆路和水路将我国的植茶技艺和饮茶之风传往世界五大洲。中国茶叶最早输出是在公元473——476年的南北朝时期,由土耳其商人来我国西北边境以物易茶。唐玄宗开元二年(公元714)设“市舶市”管理对外贸易,以后中国
2012-10-24

茶香,书香,心亦香

一杯茶,一本书,茶香,书香,心亦香。茶与书,茶清心,静心,书陶情,激情。书与茶,都是给人调身,调心,调神。所以,茶与书,从古到今形影不离,结下难解之缘。自从宋大学士苏轼诗说“自古佳茗似佳人”,后来的才子们便欣然茶里求读,读中赏茶。于是,茶似乎专为文人所生,创造一个淡雅恬静,自然澹泊的读书环境,不是红袖添香,又胜似美人添香。悄静的书斋,当你泡上一杯清茶,找出你喜读的书本,你就
2012-10-23

饮茶方法的发展进步

我国有数千年的饮茶史,人们的饮茶方法随着制茶技术和饮茶实践的发展进步,有过四次较大的演变。第一个阶段:煎饮法当我们的祖先还处在原始部落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常常食不果腹。当他们发现茶树的叶子无毒能食的时候,采食茶叶纯粹是为了填饱肚子,而不是去享受茶叶的色、香、味,所以还不能算饮茶。而当人们发现,茶不仅能祛热解渴,而且能兴奋精神、能医治多种疾病时,茶开始从食粮中分离出来。煎茶汁治病,是饮茶的第一个阶
2012-10-18

浅析饮茶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是最早利用茶的国家,其历史可上溯到神农时期,但饮茶的历史相对要晚一些。关于饮茶的起源,到目前为止是众说纷坛,争议未定。大致说来,有先秦说、西汉说、三国说、魏晋说1、先秦说陆羽根据《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经·六之饮》)神农即炎帝,与黄帝同为中国上古都部落首领。
2012-10-18

侗族的饮茶风俗

侗家没有品茗的习惯,却有常年吃油茶的习俗。只要去过侗乡的人,都忘不了那清香爽口、填饥解渴、脆甜味浓、别具风味的"煮油茶"。清明前后,风和日暖,草发清香,茶抽嫩芽,正是采摘春茶的好时节。每年这个时候,都柳江畔、苗岭山旁的侗家姑娘都会背上口袋,三五成群,一边唱着山歌,一边把采下尖嫩细小的茶叶放入袋内;有时兴起,还会随手摘取一片树叶放入口中,吹奏侗歌曲调。那悠扬的歌声和婉转的曲调,随风荡漾在山坡上空,给
2012-10-18

回民的饮茶民俗

回民的饮茶民俗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回民十分重视饮茶的保健功效。回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借鉴、吸收、发展并总结形成了本民族饮茶的养生之道,其保健功效十分明显。据调查回族中的一些百岁老人,他们长寿的奥妙之一,就是十分注意配制不同的茶水饮用。如回民喜欢吃牛羊肉,吃完肉后,多饮砖茶,这样不仅帮助消化、去腻,而且可以有效地溶解脂肪,起到健身之效。值得重视的是,回民在饮“八宝盖碗茶”
2012-10-16

白族三道茶里的生活艺术

在云南大理古城漫游,听当地人推荐,这里是白族聚居区,其民俗民居颇有特色,于是欣然前往。白墙、青瓦、木柱、绘画,白族民居果然呈现出一派古朴而又散发着浓郁少数民族风情的建筑风格,更不用说“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独特了。但是,予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热情好客的白族同胞敬奉的“三道茶”。一方精致小巧的木漆托盘,并排盛放着三小杯或清冽或浓酽的茶汤,雪白的瓷
2012-10-16

各大洲饮茶习俗

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泰国:泰国人喜爱在茶水里加冰,一下子就冷却了,甚至冰冻了,这就是冰茶。在泰国,当地茶客不饮热茶,要饮热茶的通常是外来的客人。斯里兰卡:斯里兰卡的居民酷爱喝浓茶,茶叶又苦又涩,他们却觉得津津有味。该国红茶畅销世界各地,在首都科伦坡有经销茶叶的大商行,设有试茶部,由专家凭舌试味,再核等级
2012-10-16

《茶酒论》:茶酒之争

在日常生活中,有“茶思益,酒壮胆”之说。喝酒多了,会给人以刺激、兴奋和激动,几大碗酒落肚,终使喝酒者吐所欲吐,怒所欲怒;遂后是猜拳行令,借酒烧愁。饮茶多了,也能给人以刺激兴奋,但它与酒不同,更多是乐而不乱,嗜而敬之,一切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使人在冷静中反思现实,在深思中产生联想,在联想中把自己带到生活的彼岸。由于饮茶和喝酒的结果往往不一,于是提议,在生活中要“多饮
2012-10-15

茶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中唐诗人卢仝写了一道《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云: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
2012-10-15

中国的饮茶方式(上)

中国人创造了多样的品茗方式,以人数分,有独饮、对饮、品饮、聚饮,古人云: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则为施茶。其实聚饮亦很有趣,主要有茶宴、茶会、茶话会等方式。在宋代有点送茶和斗茶、分茶游戏。公众茶事设施主要有茶摊、茶室、茶馆。独饮·对饮·品饮·聚饮独饮、对饮、品饮、聚饮是饮茶的4种方式。杯茶独酌,慰孤独,益神思,得茶之神韵。寒夜与友对饮,促膝相谈
2012-10-15

哈萨克饮茶习俗

茶是哈萨克牧民的必需品,一般吃饭被称为“卡依依苏”,就是喝茶的意思。哈萨克族的传统习惯,一日三餐,白天的两餐,主要是喝茶,伴之以馕或炒面、炒小麦进食,只在晚上吃一顿带有肉、面、馕等的食品,这是因为茶中含有芳香油,能溶解脂肪,起消食、提神、清脑作用,所以哈萨克人中流传着“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甚至还说“无茶则病”。
2012-10-12

茶的最早起源说

对中国人来说,茶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了,俗话说:开门过日子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明茶已经是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物品了。人们日常休闲、待客宴请等都会有一些品茶的内容,不仅仅如此,长期以来,饮茶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每当端起一杯茶慢慢品尝的时候,不禁想起一个古老的问题:国人的饮茶习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古人如何发现了大自然中的茶树呢?我们都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
2012-10-12

关于夏侯恺喝茶故事的记载

在一个平静如常的夜晚,夏侯家人苟奴再一次看到了病死已久的夏侯恺,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看到夏侯恺的鬼魂了。苟奴秉住呼吸没敢惊动夏侯恺,只见夏侯恺径直走向马厩,看样子是要牵走他生前骑的那匹马;接着他又走进了妻子的房间,第二天,妻子醒来后便发现自己不知不觉染上了疾病;此时的夏侯恺仍穿戴着他生前的头巾和单衣,坐在他生前常坐的那张靠西墙的大床上,找人要茶喝。这可不是什么恐怖故事,而是《茶经》上引用晋代人干宝志
2012-10-11

中国饮茶方法详解

自从我们的祖先发现和饮用茶叶以来,饮茶方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在我国古代,茶叶最初作为药用,是采摘生叶煎服。以后,发展为以茶当菜,煮作羹饮,或与其他食物调剂饮用,到了明代,才发展成为我们现在常用的茶叶冲泡饮用的方法,同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茶类众多,风怕习惯不一,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饮东方法。不同类的茶叶的饮法虽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一定的差异。这是必须加以区别的。红茶饮法从使用的茶具来分,大体
2012-10-11

中国茶道四大流派之禅宗茶道

文化背景不同便形成中国四大茶道流派。贵族茶道生发于"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贵;雅士茶道生发于"茶之韵",旨在艺术欣赏;禅宗茶道生发于"茶之德",旨在参禅悟道;世俗茶道生发于"茶之味",旨在享乐人生。禅宗茶道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于丛林修持,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茶道。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名茶,为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学的发展、茶道的
201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