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古代饮茶程序之焙盏

焙盏[Warming cup by fire] 古代饮茶程序之一。即温杯。燲(xie),火气熏烤。古时饮末子茶,烹茶时需将茶盏在炉上炙热,茶盏坯厚,炙后不易冷却,点注(冲泡)后茶汤保持较高温度,内含物易浸出,有利于击拂时汤花(泡沫)的形成。宋代蔡襄《茶录》:“凡欲点茶,先须燲盏令热,冷则茶不浮。”
2012-11-19

茗谭

品茶最是清事,若无好香在炉,遂乏—段幽趣;焚香雅有逸韵,若无名茶浮碗,终少一番胜缘。是故,茶香两相为用,缺一丕可,飨清福者能有几人。王佛大常言,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复相亲。余谓—日不饮茶,不独形神不亲,且语言亦觉无味矣。幽竹山窗,鸟啼花落,独坐展书,新茶初熟,鼻观生香,睡魔顿却,此乐正索解人不得也。饮茶须择清癯韵十为侣,始与茶理相契,若*汉肥伧满身垢气,大损香味,不可与作缘
2012-11-15

李卷:武夷册的茶中隐士

武夷草木蒙茸、峭拔奇巧之地,有“无边空翠扑衣寒”的妙境,也多方外高士和隐逸茶人,其中,李卷可以算是一位非常标准的知行合一的茶中隐士。《武夷山志》中有一篇佚名的明人游记,说丁未年间,“适有山中人李子来顾”,邀请作者前往武夷一游。作者听得武夷风景殊美,很是动心,便践约前行。一行人游到五曲云窝附近,作者想到李子便住在那里,于是造访其庐,而李子也热情迎出,慰
2012-11-15

三碗不见外茶

“三碗不见外”也叫“咸油茶”,意思是喝完三碗茶咱们就是亲月好友了。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瑶族的饮茶习俗很奇特,喜欢喝一种类似菜肴的咸油茶。瑶族认为喝油茶可以充饥健身,祛邪祛湿;开胃生津,还能预防感冒。对于一个长年居住在山区的民族而言,咸油茶是确实是一种较好的健康饮料。具体做法是:将茶树上肥嫩的新梢采摘后经沸水烫一下滤干待用。然后
2012-11-14

茶叶对世界近代史的影响(上)

茶叶这一源于中国的特殊饮料,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实在是太普通了,它已深深地渗透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以至于我们对其作用和影响熟视无睹。可是关于茶叶在近代世界历史上的作用及其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却不容得忽视,因为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尽管很多人可能对此看法持怀疑态度。用“墙内开花墙外香”这句人所皆知的诗句来形容茶叶在历史上的影响再恰当不过了。首先,关于饮茶的仪式礼节在中
2012-11-14

茶叶对世界近代史的影响(下)

在工业化初期,矿物能源和机器的作用远未像现在这样重要,工人的体力劳动在工厂或矿山生产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工作极为繁重。只有让工人集中精力且保持充沛的体力,才能提高产量,保证安全。这时就需要一种提神解乏、价廉物美的食品,茶叶加面包恰恰符合这一需要。英国着名经济史学家威廉逊就说:“如果没有茶叶,工厂工人的粗劣饮食就不可能使他们顶着活干下去。”麦克法兰认为,中国茶叶的适时到来,正
2012-11-14

普洱人的传统习俗

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作礼,这是普洱人的传统习俗。客来时,敬杯茶,以增情谊;口干时,饮杯茶,润喉生津;疲劳时,喝杯茶,舒筋解乏;心烦时,品杯茶,静心清神;闲暇时,品珍茗,口鼻生香;滞食时,饮杯茶,消食去腻。普洱人为客人冲茶也颇有讲究,就是杯中茶水只能七分满,而留下三分“情”。饮茶,因人品性与追求不同,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将茶当做饮料而大杯、大碗海饮解渴,此为“喝
2012-11-14

旧时饮茶风俗已模糊

前几日,在旧市上找回一把紫砂大壶。铜耳软提作“海寿星”式,嵌盖上钤一对葫芦形“豫丰”款印,属清末民初之物。凡见者无不叹其壮硕,多以为是过去人拿来居家摆设的。其实这样的大壶倒真是农家很实用的盛水器,劳作的时候放在田间地头,渴了倒一碗茶,咕噜喝个痛快,满满的一壶茶水够管半天的享用。旧时城里的大多数人家也会有这样一把壶,只是略小一点儿,但比起现在人用的可又
2012-11-14

南方的中国茶

美丽的传说陆羽《茶经》里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是茶的发现者,同时他也是传说中的发明药物来治疗疾病的人。神农氏为了辨别草物的药理作用,曾经亲口品尝百草。有一次他在野处考察休息时,用釜锅煮水,恰巧有几片叶子飘落进来,使锅里的水变成黄绿色。神农氏不以为意,喝了一点其中的汤水,却惊奇的发现,这黄绿色的水味道清香,竟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药材。随着时间的推移,神农
2012-11-14

吾年向晚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

欧阳修,四岁丧父,家境十分贫寒,更无钱读书,为了他能学习,他母亲就以芦苇杆在沙地上写字教他识字。就是在这种景况下成长起来的欧阳修,后来成了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在茶事上,他有一句名言:“吾年向晚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也就是说,欧阳修的饮茶,已成为一辈子不辍的嗜好了。欧阳修是一个非常爱茶的人,他说:“茶为物之至精&
2012-11-13

且话中国茶:千年茶事 寂寞茶魂(三)

根据唐代以前史料记载,中国饮茶系始于四川,然后由西向东,由南而北。到了六朝,则全国各阶层都有饮茶的记录。在中国茶艺史上,唐代以前的茶可称系中国茶艺的萌芽期。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物质和精神文明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制茶技术愈来愈进步,再加上陆羽茶经的探索开发,使得当时饮茶风气相当普及盛行。因此唐在中国茶艺发展史上的地位异常重要,且几乎后代所有茶艺的范围和精神都在此时确定。唐代许多名家都是尝茶者,同时因
2012-11-13

陆游:眼明身健何妨老 饭白茶甘不觉贫

陆游,是南宋的大诗人,他也是一个茶客。陆游对茶,一直怀有深情,他出生于茶乡,又当过茶官,晚年的时候,他又归隐回茶乡。可以说,陆游的一生与茶的缘分实在是不浅。他一生之中,写咏茶的诗达两百多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一生出仕过许多地方,他到过福州、镇江、四川,后又赴赣等等。每到一处,他都对当地的茶十分关注,遇上好茶,他定要品尝的。品过这些茶后,他都要写诗。因此,他品的茶越多,写的茶诗也就越多了。对于茶的
2012-11-13

川茶的起源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四川一带已盛行饮茶。西汉时,茶是四川的特产,曾通过进贡传到京城长安,原来我国古代四川东鄂西就是茶树的发祥地,而这里正是三皇五帝最早生息之地。神农氏是“三苗”、“九黎”部族之首领。在《史记·吴起传》与《说苑》等古籍中有“三苗氏,衡山在其南,歧山其北,左洞庭之坡,右彭蠡之川”的记载,这说明神农氏的部
2012-11-13

茶商艾田

2004年2月,曾被鲁迅、许广平收藏的一块清宫普洱茶砖(重3克)在5分钟之内,便拍出了12000元的天价;同段时期,珠三角的普洱茶销量增三成以上;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所推出的"普洱茶世纪珍藏版"500克一盒目前售价达320元;上海茶叶协会的调查显示,香港人最爱饮普洱茶,该区市场上最好卖的茶叶排名榜首的就是---普洱茶;目前,台湾、香港追逐三十年以上的普洱茶已成为一种最高境界;仅是云南就有1300万茶
2012-11-12

人生如茶 回味无穷

走进林乾良位于杭州老浙大横路的家里,首先与一阵独特的茶香相遇。透过茶壶上方氤氲的雾气望去,81岁高龄的林老腰杆笔挺、言笑晏晏。话题就从林乾良的13项国学研究之一“茶学”开始。“中国传统认为饮茶对于人类的益寿保健有很大好处,但对此形成立论,还是从我编写的《养生寿老茶话》开始。至于‘茶疗’一词,也是我在1983年首次提出的。”林老
2012-11-12

明朝——普洱茶品牌形成期

明代是我国茶叶生产大发展的时期,茶叶产区进一步扩大,基本上奠定了现代的茶区范围,茶树栽培和茶园管理技术有所提高,尤其是制茶技术发生了划时代变革,茶类得到了空前发展,绿茶、黑茶、白茶、黄茶、乌龙茶都有了始兴或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云南普洱茶作为一种新的茶类,型制工艺都已形成,并以普洱为中心形成新的集散地,普洱茶因之而得名。所形成的异军突起的品牌闻于朝野,逐渐取代“无采造法”的银生
2012-11-12

西藏高原上的千年茶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藏族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饮食习俗别具风格,其中酥油茶便是藏民族特有的营养饮料,以其原料的营养性、制作方法的独特性而闻名遐迩。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高原茶文化。西藏高原上的茶文化,至少也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茶叶在唐以前亦称“”,《尔雅·释木篇》中说:“木,苦荼(茶)也。”藏语称茶为“荚&rdq
2012-11-09

少数民族茶饮史

由于饮食结构的问题,北方少数民族对于茶叶的依赖性远远高于中原民族。茶叶成为中原王朝用来化解或控制北方游牧民族的武器。公元1575年,明万历三年。刚刚登基不久的大明万历皇帝还是个13岁的孩子,朝廷的政务由首辅大臣张居正主持。这一年明朝终于结束了一场历时三年的清河堡战争,这是一场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攻击中原边境军事要塞的战争。进攻方是蒙古汗图们札萨克图率领的蒙古各部,以及女真族的建州部。打了三年,战争没
2012-11-09

中国茶道的酝酿时期:神农时期到隋朝

巴蜀常被称作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政治、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巴蜀产茶历史悠久,并且在先秦时期就以地方特产的名义将茶作为贡品。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中载: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丹、漆、茶、蜜……皆纳贡之。但巴蜀茶业在
2012-11-09

品俄罗斯历史茶香

俄罗斯人饮茶的历史虽不算太长,但茶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中却占有重要位置。俄国人不但喜欢饮茶,而且逐步创造并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茶文化。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直接传入俄罗斯,这一过程没有西欧国家的介入,据一些史书和百科全书的记载,俄罗斯人第一次接触茶是在1638年,先受到上层贵族的宠爱;当时,作为友好使者的俄国贵族瓦西里?斯塔尔可夫遵沙皇之命赠送给蒙古可汗一些紫貉皮,蒙古可汗回赠的礼品便是4普特(约64公斤)的
201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