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紫砂壶的七要素

选择紫砂壶的七要素一、购置新壶,壶的造型与外观要美,只要自己看得舒服满意,那就代表了个人的美感。壶毕竟是自已使用的,未必要追随流行样式。二、壶的质地,胎骨要坚,色泽要润。选用新壶,可先轻拔壶盖,以音色清脆轻扬,听来悦耳者为佳。三、壶中之味,应注意闻闻。一般新壶可能会略带土味,但可选用。若带火烧味、油味或人工着色味的则不可取。四、壶的精密度即壶盖与盖身的紧密程度要好,否则茶香易散,不能蕴味。测定方法
2013-03-15

茶和茶具相得益彰

葡萄美酒夜光杯、汾酒当用玉杯、高粱酒须用青铜酒爵……时下热播的连续剧《笑傲江湖》中的一段酒具论,让不少人印象深刻。品茶何尝不是一样,不同的茶类,也有其专属的茶具来配。湖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李传友指出,商品茶分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紧压茶六大类,这些茶叶各有其品质风格。饮茶专用器具形成于唐代,当时有“邢瓷类银,越瓷类玉”之说。宋代流行茶盏;
2013-03-15

精美茶具 品茶品出高雅优质生活

饮茶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源远流长,古语有云:饮茶乃健身、养心之道。据相关科学研究表明茶不但有食用的作用,还有药用。饮茶之人很注重茶叶的泡制过程,茶具的选择也是别有将就,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几款罕见且尤为独特的饮茶妙具。选择好的茶具不但能泡制出味道极佳的茶水,还能促进饮茶者的身心愉悦,从而达到辅助安心养神的效果。下面这几款茶具虽算不上空间绝后,但也算得上是少有的独特之品,不管外形还是实用性都非常出众。
2013-03-15

怎样收藏茶宠

记者走访茶市发现,小巧玲珑的茶宠渐成茶友们的新宠。茶宠多用紫砂或澄泥烧制而成。其中三脚金蟾、貔貅、长寿龟、紫砂大象、澄泥水牛、寿星、大肚佛、善财童子等造型的茶宠,因为寄托着“财源广进,滴水不漏”、“吸纳财富”、“吉祥如意”等寓意,颇受欢迎。茶宠“兼容”时尚传统对于老茶人翁先生来说,茶宠并不陌生。&ldq
2013-03-15

古代茶器具“浑号”集释

古人在饮茶时使用的许多茶器茶具,在古代有着十分别致的雅名或浑号,饶有意趣。下面就介绍其中的一部分并作简要注释。云屯——泉缶·陶制容器,以盛煎茶用之泉水。乌府——盛木炭竹篮,为煎茶之资。水槽——即瓷缸或瓦缶,以其贮存清水,供泛涤器具之用。鸣泉——煮茶罐。宋代以后改用点茶法,所以用罐或铜瓶煮茶
2013-03-15

蒋培兵:古朴紫砂中的那一缕灵气

提到紫砂,人们总会想到古朴、典雅、精致这样凝聚着一切美好的词语,似乎紫砂从诞生那一刻起就孕育了大方优雅的名门气质。回顾紫砂百年发展史,从明代的初兴,到清代的盛行,再到如今成为艺术鉴赏品的佼佼者,紫砂总是以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房。而已有五百年多历史的紫砂壶,可谓百家争鸣、风格多样,或庄重典雅、或轻快明丽,每一位紫砂壶工艺师也都在根据着自己的心境、领悟以及价值观赋予了作品不同的意境和
2013-03-15

初藏紫砂壶者首选陶艺师作品

传统茶具中,紫砂壶历来是文人墨客喜爱的赏玩之物,传说紫砂壶起源于宋代,到明代异军突起,清朝康乾盛世时,紫砂壶的制作、鉴赏与收藏达到一个高潮。近年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的紫砂壶屡次在拍卖场上突破纪录,在2011年的北京保利秋拍中,由顾景舟所制提璧组壶(共计11件)创造了1782.5万元的高价,而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匡时春拍紫砂专场上,顾景舟制谭海泉刻段泥四方烟灰缸从30万元起拍,最后以130万元落槌
2013-03-15

玩壶者眼里的紫砂壶

在品茶者中,紫砂壶已经成为它们共同追捧之物。不同的人在选择紫砂壶的时候都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但最终挑选一个质量好的紫砂壶才是最重要的。紫砂壶在品茶界是必不可少的器具。紫砂壶由于它自身的外观而得到了很多人的宠爱。紫砂壶最重要的是能够有很好的保温功能,在用紫砂壶沏茶时也非常的讲究,水温用多高能够更好的保存住茶香。由于紫砂壶自己的保温的不易散热的原因,这让它成为了品普洱茶时必须用到的茶具。在如同我们前面所
2013-03-15

茶具手工制造业的历史崛起

在唐朝以前,如晋杜育《荈赋》所说:“器泽陶简,出自东隅”,人们对饮茶的器具就有所选择和专尚。到了唐朝,随着饮茶的普及,特别是经陆羽的宣传倡导,茶具制造业急剧地发展了起来。古今饮茶的方法、习惯不同,茶具的构成和形制也相差甚大,单陆羽《茶经》所列,当时的茶具就有20多种。据《封氏闻见记》载,陆羽《茶经》所定的这套茶具一传开,“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
2013-03-07

宜兴紫砂壶起源的研究

北宋诗人梅尧臣(1002-1060年)的《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一诗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被后人看作是宋代已有紫砂壶的史料依据,而且赞同者还为数不少,我虽不通文史,但总有些许怀疑。宜兴紫砂壶起源何时?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有这样的记载︰「创始;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练,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此书将紫砂壶的产生,归为金
2013-03-07

工夫茶具四件宝

在工夫茶风盛的闽南、粤东和台湾,几乎家家户户都置有一套雅致的工夫茶具,不少人家还将工夫茶具陈列在多宝格中。看来,除去用来冲饮佳茗的实用性之外,工夫茶具也不失为一种典雅的居室饰物。工夫茶具包括“四件宝”:孟臣冲罐、若琛瓯、玉书、红泥烘炉。正宗的孟臣冲罐乃用宜兴紫砂陶制成的小茶壶。台湾着名史志学家连横撰写的《茗谈》中说:“台人品茶,壶必孟臣。”孟臣是明代
2013-03-07

“工夫茶”之茶具

潮州土语叫做“冲罐”,也有叫做“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日:“小、浅、齐、老。”茶壶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轩、秋圃、尊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六角形、栗子形&h
2013-03-07

世间茶具称为首

饮茶要用器皿,器皿的选择则反映出饮茶方式的变化。我国盛产茶,饮茶风气始于汉,兴于唐(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而盛于宋。“唐煮宋点”,其方法简言之为“团饼碾屑”,即唐是煎煮,而宋则是烹点。茶神陆羽在《茶经》中提及饮茶的茶具时认为:“盌(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邢瓷
2013-03-07

紫砂壶的日常打理

紫砂壶的日常打理紫砂壶的泥原料,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士”。紫砂壶烧制的原料为泥土,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可以烧制紫砂壶的泥一般深藏于紫砂壶岩石层下且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日常保养紫砂壶应特别注意下面几点:1、用完后的紫砂壶必须保持壶内干爽,勿积存湿气。2、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宜放在闷燥处,更不可以为珍贵,用后包裹或
2013-03-06

怎样去除紫砂壶的土味

怎样去除紫砂壶的土味有网友问到:家里很久以前买了一个紫砂壶,一直没有用,前一段家里装修,荡了很多的土啦、灰了、粉了之类的比较细的粉尘,现在,用起来,不管是茶壶、杯子、杯垫,都有很大的一股土味,很难闻,泡的茶也走了味道,我试过放在锅里煮,还有茶叶水泡了一天,但还是去除不掉那一股土味,请问有什么好的办法。紫砂新生而言,「下单买壶」可是一件大事,即便只是区区一千元的商品壶,也总要经过几番精挑细选与无数次
2013-03-06

嵊州"紫砂夫妻"

在嵊州崇仁镇赵马村有一对“紫砂夫妻”,三十年来,夫妻两人一直以紫砂为伴,从最初的当学徒工到如今的浙江省首批优秀民间文艺人才,夫妻两人兢兢业业,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养生经济”,他们的紫砂工艺品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近日,他们研究出来的加入了麦饭石的紫砂礼品杯和壶又成功注册了专利。“平常茶杯泡茶,如果不倒掉,两三
2013-03-06

高卫忠:紫砂传人 出手不凡纳新意

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居于何处,都无法抹除灵魂深处的中华魂。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精华,是每一个爱国人士的骄傲之本。当代陶艺家高卫忠,用自己熟悉的紫砂陶艺来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将中国的民族魂代代相传。高卫忠以“龙”的传说为题材,创作了“龙腾壶”。以龙头做壶嘴,弯曲的龙尾做壶把,半圆形的壶身线条流畅饱满,就是龙的身躯,在壶底有几处向上凹进,形
2013-03-06

陈洪平:高级工艺美术师

陈洪平,高级工艺美术师,紫砂中青年陶艺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1959年生于江苏宜兴潜洛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从事紫砂。1983年参加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进修,现在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紫砂研究所从事陶艺专业创作,2000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紫砂中青年陶艺家”荣誉称号。陈洪平紫砂技艺全面,功底扎实。光素方圆器、筋瓢器、花器俱佳,尤擅提炼传统,创作具有时代气息的
2013-03-06

河南汝州:紫砂汝瓷大师联袂创精品

汝瓷“似玉非玉而胜玉”,紫砂“是泥却有骨”,两者秉承中华审美传统,在工艺上各有千秋。9月1日,河南省陶瓷设计艺术大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李廷怀,与紫砂陶壶艺大师许四海在汝州市准备联手试制精品汝瓷。同为“国粹”的紫砂壶和汝瓷虽然一属陶、一属瓷,在地域上一属南,一属北,但在历史上却并不是没有瓜葛。据专家考证,在北宋时期
2013-03-06

饮茶方式的转变带来茶具大变革

“美食不如美器”历来是中国人的器用之道,从粗放式羹饮发展到细啜慢品式饮用,人类的饮茶经历了一定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品饮方式,自然产生了相应的茶具,茶具是茶文化历史发展长河中最重要的载体,为我们解读古人的饮茶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茶树发源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贵州一带,汉代四川一带的经济已相当繁荣,饮茶在当时的士人生活日益凸现。王褒《僮约》中记载“烹荼尽具
201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