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茶道中人高游外

高游外(1675年-1763年),雅号卖茶翁。乃是“煎茶道中兴之祖”。他在江户中期,不谋求权力、财产,而只追求修行禅道的人物。他十一岁时皈依佛门从师于化霖道龙和尚。1701年,随清人学习茶道。二十二岁大病之后,便远游诸国修行。游学数十载后,又重返化霖和尚处。化霖和尚过世之后,也就是他五十七岁那年,带了一套茶具由佐贺到京都。到了京都之后,他便在岚山、鸭川、相国寺一带设通仙亭,煎茶而卖。在茶亭前的竹筒
2010-02-05

“天山童老”与茶

《天龙八部》里有位“天山童老”,武功盖世,挥手之间,风起云涌,天昏地暗,磐石瞬间化为粉尘。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也有位“天山童老”,端上一杯茶,他能喝出是什么茶,鲜叶采自什么品种的茶树,通过什么工艺加工而成,还能说出大致是哪里产的。他就是童宗寿老师。可他的学生们却很少有喊他“童老师”的,同学们见了他总要先握握手然后再拍拍他的肩膀,笑着喊道“童老好”或者干脆“天山童老”! 童老衣着一般都很简单,虽已年届
2010-02-05

茶道中人--武野绍鸥

武野绍鸥为茶坛名人之一,(1502年-1555年) 。饮茶鼻祖村田珠光曾对武野先生有过很大的影响。武野绍鸥既是千利休的老师,也是日本茶道创始人之一。即使说活跃在安土桃山时代的茶人都是他的弟子的话也决不会过言。简而言之,武野绍鸥是把茶术教于千利休的人。(千利休在日本人人皆知)。就是这样有名的千利休,他60多岁前还只是武野门下的一个学徒。为什么说武野绍鸥是活跃在茶世界的一个重要人物呢?重要原因是他还是
2010-02-05

茶道中人小堀远州

小堀远州(1579年-1647年),是继千利休和古田织部之后的江户时代初期的代表茶人之一。他不但在茶道上独树一帜,而且也是一名有名的造园家。象京都御所、仙洞御所、江户城、骏府城、名古屋城等的建筑工程以及南禅寺金地院、大德寺孤蓬庵等的建造都是在他的指导下建成的。 利休的WABI茶道追求的是一种绝对美,而远州的茶道追求的是一种相对美。当时流行的是色彩和线条明快而表现细腻、均称的美。人们称他的茶道为“
2010-02-05

世界茶王李瑞河的茶心

在加拿大温哥华的亚太经合会的会议桌上,摆放着大会指定的唯一纪念品--天福813茶王。1000盒中国茶叶分赠给了18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与政要。天福集团总裁李瑞河本着以茶会友的传统,把中国茶推上了国际舞台并使之挺立于世界饮料王国之中。 李瑞河出生于台湾南投名间乡的一个淳朴的茶农之家,四代植茶。其先祖从大陆渡海去台,艰辛创业。至父辈,家中拮据,其父变卖茶园,开设了“铭峰茶行”,从此奠定了李瑞河与茶叶一生
2010-02-05

让茶商在茶城中不断升值

---访天津华北茶城李德虎经理 如何经营茶叶生意,是茶商中经常会讨论的话题,至于如何营造一个茶叶经营的大环境这样一个问题,却很少有人去深入探讨,而且即使茶商们去讨论了,也很难去改变环境,毕竟茶城的经营管理更多的还是靠茶城经营管理者。碰巧天津华北茶城的李德虎经理来到北京办事,记者乘机找到了他,听听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以及华北茶城的做法。没有故弄玄虚,李经理开门见山地道出了华北茶城的经营目标,就是要抛
2010-02-05

古代茶学家蔡襄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宋代著名书法家。官至端明殿学士,精于品茗、鉴茶,也是一位嗜茶如命的茶博士。据说蔡襄挥亳作书必以茶为伴。对这样一位十分喜爱茶叶,尤其是对福建茶业有过重要贡献的朝廷命官,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古代的茶学家。蔡襄的《茶录》以记述茶事为基础,分上下两篇。上篇茶证:“论茶的色、香、味、藏茶、灸茶、碾茶、罗茶、候汤、盏、点 茶”;下篇器论:“论茶焙、茶
2010-02-05

与骆少君谈武夷岩茶

又是武夷岩茶大量上市时节。一季又一季,一年复一年,武夷岩茶的发展已到了关键时期,为探寻武夷岩茶最佳的发展之路,我们到杭州采访了茶叶专家——骆少君。当我怀着既兴奋又害怕的心情敲开骆少君院长家门时,看到她慈祥的笑容,随意梳理显得有些零乱头发中的丝丝白发,我的心彻底释然了。这是一位全身写满爱心的女性,是一位满身浸润着茶之灵性的女性。走近她,她会将你的拘束统统收走,留给你的是实实在在的舒心、融洽和悠悠茶香
2010-02-05

金陵茗士的水煮江南

——国际茶王“张品轩”主人张江宝的一段茶里人生 这一年的江南孟夏,雨如往年一般的多情,张江宝也如往常一般从福建返回金陵家中,仿佛七年之前的那个夏季,自己第一次走进这座烟雨古城。不同的是,这个依然坚毅的南方商人,如今已拥有着“国际茶王”的身份…… 多情最是台城柳 张江宝,1963年4月出生于福建安溪一个偏远小山村里,当初父辈为之起名时,无意竟影射了他成年后背井离乡择居长江南岸的情状。安溪,全国著名
2010-02-05

画家冯英娓娓诉茶情

诗是心灵的凝华,茶汤是性情的流淌;音乐是天人永远的回声,画幅是在色彩渲染中铺张的乐章。艺术与艺术尽可以千差万别,但它们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而艺术的本质与大自然的“道性”也是合一的。茶,采日月之精华,摄天地之灵气,其“性”更是通“天、地、人”“宇宙三才”,但这不是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茶缘。 灵山秀水,涵养成材早已蜚声画坛、年近不惑的冯英女士,不知是多年的艺术涵养,还是故乡峨眉山灵山秀水的熏陶,与茶结
2010-02-05

当代茶圣吴觉农

“希望喝茶的中国人都能记住吴觉农这个名字,当我们捧起茶杯时,不要忘记,那里面有着他散发的馨香。”2003年4月,著名作家王旭烽用这样一句话为她的洋洋《茶者圣——吴觉农传》收章。 相隔一年之后的春天,《茶者圣》作为《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首批10卷本之一,正式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面世。《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是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有史以来最大的科研项目,拟为100位对中国文化卓有贡献的浙江历史文化名人树
2010-02-05

小平同志最喜欢喝龙井茶

在北京景山后街的一条胡同里,有一个两进的院子,灰砖灰瓦,方方正正,院内种满了花、草、树,郁郁葱葱。这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生前的生活世界。至今,与邓小平相伴走过了58个风云多变的春夏秋冬的卓琳还生活在这里。 相识相爱在延安 院子里原样保留着邓小平的办公室,书柜里摆放着他生前喜爱看的书籍,写字台上还摆着孙辈们送给他的礼物,台历定格在1997年2月19日这个特定的日子。每逢邓小平逝世的祭日这一天
2010-02-05

中国现代茶圣之张天福

张天福,茶学家、制茶和审评专家。长期从事茶叶教育、生产和科研工作,特别在培养茶叶专业人才、创制制茶机械,提高乌龙茶品质等方面有很大成绩,对福建省茶叶的恢复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晚年致力于审评技术的传授和茶文化的倡导。中学毕业后,张天福面临上什么样的大学这一人生择业的关键一步。作为名医世家的独生子,父母希望他能够继承祖业,攻读医学,成为一名医生。但他想到祖国农业落后,人民缺衣少吃,又看到家乡——福建三
2010-02-05

现代茶人--王镇恒

王镇恒,茶学家、茶学教育家与茶树栽培专家。长期从事高等茶学教育,培养了大量茶学人才,为我国茶学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在茶树解剖、茶树生态研究方面成果显著,丰富了茶树高产优质理论;在科技扶贫,指导创制品名优茶中,取得显著成绩。王镇恒,1930年9月30日出生于浙江温州市永昌镇新城村的一个医生家庭。青少年时代,他便立志献身科学事业。1950年,王镇恒同时报考清华、南京、齐鲁、复旦大学,但由于生长在茶乡
2010-02-05

从困境走出来的排头兵

杨杏生是浙江峰芽名茶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在创业的道路上,有过一帆风顺,也有过坎坷艰难。关于他的创业经历,用“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来形容,也许是再合适不过了。 1999年1月,杨杏生的峰芽名茶经营部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优秀农副产品购销大户”称号。这次授牌振动了众多的名茶经营户与各家公司,自从浙东名茶市场兴建以来,荣获省级这样的称号峰芽还是第一家,这不仅是杨杏生一人的光荣,也是浙东名茶市场的喜事,是
2010-02-05

王旭烽十年心血一杯茶

王旭烽,1955年生于杭州,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历史系,分配至《浙江工人报》任编辑,后调至中国茶叶博物馆。1998年调入浙江省作家协会,专业写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 自1979年发表第一部独幕话剧《承认不承认》至今,已创作近400万字。主要作品有《春天系列》、《西湖十景系列》《茶人三部曲》、《饮茶说茶》、《杭州史话》,大型电视片《浙江七千年》、《话说茶文化》(主撰稿)
2010-02-05

张恨水的陪都茶情

张恨水素有贪茶之癖,尤癖嗜于贪喝酽茶,贪喝苦茶。当年不论在北平也罢,在南京也罢,他都是报界并文坛的“贪茶癖”者中之佼佼者,其茶瘾之大,确乎无与匹俦呢。 奋笔挥毫茶助战当年南京沦陷之后,张恨水则不得不跋山涉山来到了陪都重庆,担任了重庆《新民报》副刊的主编,并给副刊以《最后关头》命名之,表示这个刊名,是包涵着呐喊意义在的。——一种雄壮的,愤慨的,冲锋的呐喊!此后在三年半的时间里,他在这个副刊上写下了抗
2010-02-05

人如其茗,香馥如兰—古香园的吴宜璇

吴宜璇,刚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骤然想起的是琼瑶小说里的女主角。这个有着如此雅致名字,经营自己的茶业公司,担任着东莞台商子弟学校、东莞台商育苗基金会的董事,又曾是东莞台商协会8年来唯一的女副秘书长的女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当我第一次和她电话接触时,从电话里传来她温文儒雅的声音时,我开始有一点了解了,这是一个连言语中都透着魅力的女人……茶香醉人,结缘如斯雅致幽韵的茶庄“古香园”是吴宜璇在大陆茶事
2010-02-05

静虑茶人袁勤迹

由于出身于书画世家,自幼受父亲、兄长影响和熏陶,对她后来在书画、琴棋、舞蹈、茶道等艺术人生道路上的发展和追求,起到了得天独厚的灵感和力量。 做为一个十岁男孩子的母亲,她不愿为柴米油盐的生活烦恼所累。她常讲一句话:“喝茶,或浓或淡,清秀即可。品茶,若有若无,平和便是。”没错,喝茶,那怕是喝醉了,也会滋养人,净化人,让您在清静平和中去品味一种静虑的心态。 我和袁勤迹相识,还是在’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
2010-02-05

爱,意味着全身心投入

在天津,陈裕珍算不上知名人士;在双泉名茶园,陈裕珍的职位也不是最高的;甚至在茶艺界,她也不过只有中级茶艺师的资格,但这一切对于陈裕珍来说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她爱茶,发自内心地爱。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原动力,陈裕珍才可能全身心地执着投入。在担任双泉名茶园店长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她不仅将店面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创新进取,为茶园的大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成为双泉名茶园不可缺少的一员大将。陈裕珍的本行并非与茶相关
201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