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佛教茶文化:禅茶一脉

佛教的饮茶史至晚可追溯到东晋。《晋书·艺术传》记载,单道开在后赵的都城邺城昭德寺坐禅修行,不畏寒暑,昼夜不眠,“日服镇守药数丸,大如梧子,药有松蜜姜桂伏苓之气,时复饮茶苏一、二升而已”,古代有将茶与姜、桂、桔、枣等果料香料一同煮饮的习惯,茶苏即此类。佛教初传中国,国人多视佛教为神仙方术一类。而当时佛教僧人多修习佛教小乘禅法,且严格遵循过午不食的戒规。为了补足午
2014-06-27

茶情 茶道 茶境

“幽兰出空谷,清花绽馨香”,这也许是一种因境而生,为情而发的桃花源记影像,也因意境中遗有的一抹余香,留迹若有若无间,被一些文人墨客挥洒或倾情间,遂达“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无为或有为间的自然境界。文化,是一种气质烙印,将生命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以茶代言骨子里中国的儒、道、佛三家思想与文化,在上善若水中将其诠释并融合为一,即形成一种儒雅之气、自然之
2014-06-20

饮茶不与四时同

饮茶,又称品茶,是我国人民传统的生活习惯之一。一把紫砂茶壶在手,古朴典雅,可玩、可观、可赏、可用,其趣无穷。故有说:“壶中日月长,可清大地心”。沏绿茶色泽清翠而味醇,泡红茶汤色纯而味浓。使入能在品茗赏壶中,陶冶性情,怡然添寿。这是饮茶养性之道。然而,饮茶更能养生。中国医学认为:人们春、夏、秋、冬四季饮茶,要根据茶叶的性能功效,随季节变化选择不同的品种为宜,以益于健康。春宜饮
2014-06-14

看破四方天下“杯满无余话”

杯满无余话凌行婆(行婆,居家事佛的老妇)到寺里礼拜,和尚请其吃茶。茶吃罢,放下杯盏 ,凌行婆问:“尽了心力却得不到结果,再去找谁?”和尚答:“杯满就没有多余的话。”凌行婆道:”杯子还未满,不妨存疑。“和尚道:”若是别有长处,不妨专门指出。“凌行婆双手交叠,仰面哭泣道:”苍天之中,又添了冤苦。
2014-06-14

煮茶与点茶

2014-06-12

茶之道于养心也

香道亦然。生于繁复,与其费心劳神地去思虑,勿如清拂风尘,静闻其香,化喧嚣于安静,化烦躁于清心,化怒火于乌有。唯有去其繁浮,方能察其机理,其道亦谓养心哉也!粗衣淡饭足家常,养得浮生一世拙!石之美在拙,在寂、在幽;其灵性,雄奇,空灵,容于方寸;石亦有格,如人之有德,俗人之于闹市而无知,仙客悟天机于方寸,养的是石头,养的也是心性。香道亦然。生于繁复,与其费心劳神地去思虑,勿如清拂风尘,静闻其香,化喧嚣于
2014-06-11

缘修堂——集中国茶道文化精粹之大成者

茶源于中国,从无到有,从稀少到盛产,从鲜有人知到鼎盛,经过上千年历史,已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贯穿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史,并形成了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等各大流派。其中,红茶始于明朝后期,至今约有400年的历史,贵为“皇帝下午茶”的宁红、素有“彩头茶”之称的龙须茶,均是红茶中的精品。以传承中国红茶文化为己任的老字号品牌“缘修堂”
2014-06-10

你可知香道之妙

香道之妙义自是不在香本身,香道如茶道,亦是讲究“清静和寂”。昔圆悟克勤悟得“茶禅一味”,旨在茶道与禅皆无定相。故可知,空寂、枯淡乃禅修中远离攀援之心境,幽玄、枯淡之境无非易于启发禅悟,但终究是离悟还隔着距离。惟有悟道之后,才能触眼菩提,大机大用。香道亦如是。闻香时,体会香味初时如夏花般绚烂,后则如秋叶归于枯淡平寂,如同生命之短暂无常。亦如同人生之际遇
201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