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闲看雨默品茶

2014-03-31

乡下的茶道

我知道喝茶这件事是很有讲究的,从茶具到茶叶再到泡茶的过程,每一处都是高深的学问,喝茶更有诸多规矩。我从小就喝茶,但说起来羞愧,我于茶道是一窍不通。我自小生活在乡下,乡下有茶树,乡下人也都喝茶。茶叶从树上采摘下来,经过简单处理。晾干,便可用了。装茶叶的家什无非就是箩筐、一般的口袋,决不讲究。烧茶用普通的水壶。一壶水烧在炉上,开了,一大把茶叶放进去,再半分钟,一壶茶就烧好了。水倒是好水,乡下的山泉。喝
2014-03-30

解读中国“茶禅一味”

人们一想到禅,脑际往往会闪现出一幅人在大树下或草木间打坐、静虑的画面。这种"人在草木间"的意象正是汉字"茶"的构字法。如同看图解字一般,"茶"字形象的构字法对抽象而奥妙的"禅"作了最通俗易懂的注解。茶实现了人与草木最原始的交流,禅则实现了人与外界最和谐的交融。殊途同归,茶和禅都为人类亲近自然、回归自然找到了一条捷径。这也说明了茶和佛、茶和禅之间虽素昧平生却似曾相识,这就是"禅茶一味"的最初因由。茶
2014-03-27

古代饮茶的四大方法

饮茶始于西汉,西汉以后,茶的烹饮方法不断发展变化。大体说来,从西汉至今,有煮茶、煎茶、点茶、泡茶四种烹饮方法。一煮茶法所谓煮茶法,是指茶入水烹煮二饮。唐代以前无制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叶煮饮,唐以后则以干茶煮饮。 西汉王褒《僮约》:"烹茶尽具"。西晋郭义恭《广志》:"茶丛生,真煮饮为真茗茶"。东晋郭璞《尔雅注》:"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晚唐杨华《膳夫经手录》:"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
2014-03-27

什么是茶食,茶食的选配?

现代所陈的“茶食”,是指经过精心的制作而与茶适当搭配的各类副食和点心而言。品茗搭配茶食可以增添茶文化的精彩,增加茶艺的情趣,并扩大茶文化的范畴。在现代的茶学界,茶食是指用茶掺食加工而成的食品。目前,包括茶艺馆在内的餐饮业,茶食、茶点只有部分用茶做原料,而多数是不掺茶的。其实,茶食、茶点中掺不掺茶并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杯清茶可以涤去肠胃的污浊、醒脑提神,而几件茶食,既满足了
2014-03-26

传统文化文人茶道之茗器

很久以来,茗器一直是传统文化文人茶道中一个抒发内心感受与精神价值的载体。尤其是古代江南的文人,他们所喜欢的传统文化紫砂茶具,除了素朴、冷峻的风格,并不排斥优雅的点缀。犹如苏州的园林,白墙黑瓦上镶嵌着雕刻精美的花纹图案,别有一番情致与韵味。传统文化全手工紫砂花器,于清纯中追求一个“秀”字。那是隽秀、清秀、灵秀之结晶,飘逸、委婉的文雅之气,贯穿于壶的每一个细部。《花开富贵壶》如
2014-03-25

茶叶养生的秘密在哪里?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尽管“茶道”
2014-03-24

茶道茶艺:佛道茶艺的几大步骤

茶与中国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佛教徒饮茶史至晚可追溯到东晋。《“礼佛茶”是焚香拜佛、敬佛敬师的特殊礼仪,也是调茶献客、结缘行善的特殊茶艺。礼佛茶在禅房中进行,在做好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分为十道程序,谓之功德圆满。十道程序分别是莲步入场、焚香顶礼、礼佛三拜、普施甘露、打坐禅定、抽衣净手、烫杯泡茶、敬茶献茶、收杯接碗、问讯退场。下面就详细介绍佛道茶艺的几大步骤。茶道茶艺:佛道茶
2014-03-20

茶的传播与禅教

除了饮茶习惯从中原广布到边塞之外,唐代盛行的禅宗 寺院生活方式,也提倡饮茶,并促成饮茶习惯的仪式化,使 饮茶与精神提升的过程有了关联。封演《封氏闻见记》讲到 唐中叶饮茶风俗大兴,就指出禅宗盛行推广了饮茶风尚:“南 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 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 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 沧、棣,
2014-03-15

茶道逸事“资助”

资助千利休有一个月友,是手工作坊的工匠,虽然手艺不错,但生活却相当贫苦。利休对这个朋友的处境颇感同情,觉得应该帮助朋友一把,于是,利休让那位朋友做了几个垂吊悬挂式茶釜用的钩子。钩子做好之后,利休在每一个上面都按了自已的印章。名人就是不一样,一个小小的印章让原本普普通通的钩子立刻身价倍增,都卖了好价钱。利休的那位朋友,“脱贫”自不待言,说不定意因而致富了呢!
201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