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我国历史中对于茶叶的使用

如今,我们对于茶叶已经十分熟悉,对于茶叶的使用,我们最先想到的是饮用。当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有时会以茶入菜或是做药,我国历史上对于茶叶的使用有哪些?实际上,在我国,茶叶的用途十分广泛。这里就来从我国历史中对于茶叶的使用来了解茶叶的各类用法。1、祭品说:这一说法认为茶与一些其它的植物最早是做为祭品用的,后来有人尝食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料。
2013-08-07

花草茶的饮用史

对于花草茶,我们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它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花茶,而是以植物的各部位为原料,直接干燥后形成的花草茶。对于花草茶,因为是近来流行开来的,因而我们都认为,它是近来刚出现的一个新兴的产物。实际上,花草茶的饮用历史却是不短的,它在我国古来有之。花草茶的饮用历史,以花代茶饮用的方法,来源于古代宫廷贵人的美容习惯。在印度和中国的茶叶出现以前,花卉茶就已被皇妃贵族的女子们广泛饮用。十六世纪,妇女们还习
2013-08-07

普洱茶在历史中的记载

普洱茶在历史中的记载清,方以智稿,其子中通、中履等篇《物理小识》云:“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注:此处应当特指普洱茶的消食功效。茶品为团茶,即普洱团茶。清,张泓《滇南新语》云:“滇茶,味近苦,性又极寒,可祛热疾。”注:此处所讲,指云南产的茶,味很苦,性极寒,可以驱除热病。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云:“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
2013-08-07

茶叶制作的历史发展

茶叶制作在历史上的发展。我国发现和使用茶叶有着久远的时期,而我们对于茶叶饮用及制作上的发展一直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这里就来说说茶叶制作在历史上的发展。从发现利用茶叶发展至现今丰富多彩的茶类,经历了二、三千年的历史演变,这一演变过程大体是:采食鲜叶→生煮羹饮→晒干磨碎→蒸青造团饼→龙团凤饼→蒸青散叶茶(绿茶)→炒青绿茶→白茶、黄茶
2013-08-07

茶叶流通之边引

边引[Borderland trade certification] 专门行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茶引。边引与腹引相对应,至清代,从边引、腹引中又将行销土司属地的茶引划出,称土引。《清文献通考 征榷考五》:“川省行茶原额新增共边、腹、土引八万五千三百四十四张。”即此。四川边引具体又分三种。川南边缘雅安、天全、荥经、名山、邛崃五县所产之茶,行销打箭炉、康藏地区,称&ldquo
2013-08-06

茶叶流通之腹引

腹引[lnland trade certification] 行销当地或内地的茶引。《明史 食货志四 茶法》:“四川茶引之分边、腹也,边茶少而易行,腹茶多而常滞。”又《清文献通考 征榷十四》:“又议准四川省灌县颁增腹引一千道,于县属配茶,运赴新疆各屯销售,由懋功厅领引纳课。”参见“边引”。
2013-08-06

茶叶流通之土引

土引[Minority trade certification] 茶引之一。明、清时官府售发给茶商与少数民族土司进行茶叶贸易的凭证。《清文献通考 征榷考五》:“川省行茶原额新增共边、腹、土引八万五千三百四十四张。”其《征榷考十四》又载:“(乾隆)五十四年(1785),题准四川省天全州增颁土引二千五百道,于州属配茶,运打箭炉发卖,由该州领引纳课。”参见
2013-08-06

茶叶流通之湖票

湖票[Hu-tea trade certification biII] 湖茶茶引票据。湖茶即两湖(湖南、湖北)茶叶。明代规定以湖茶、川茶、汉茶易马。川茶和汉南产茶不多,且山程不便,故商人大多喜欢顺汉水于襄阳收买湖茶中马。清代和明代一样,赴西北茶也习用湖茶。《清史稿 食货志五》: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务因之一变,其市场大者有三:日汉口、日上海、日福州。汉口之茶,来自湖南、江西、安徽合本省
2013-08-06

茶叶流通之茶票

茶票[Tea trade bill] 茶引票据的简称。清代后期用于代替茶引的票据,也称茶票。咸丰以后,茶叶引制渐废,为增加税收,官府向茶商发行茶票,以票代引,按票纳税。左宗棠《札试办甘省茶务章程》:“以票代引,一票若干引,不必定以限制,惟视商人资本多寡,能认销若干,按引合算给票。”
2013-08-06

清朝时闽南“港口茶”

台湾的恒春县有琼麻、洋葱及港口茶等“三宝”,其中又以港口茶最为奇特。据传,恒春的港口茶引种自大陆闽南。说到港口茶,就必然提到清朝于恒春设县后的第一任县太爷、喜欢品茶的周有基。据《恒春县志》载,1876年(清光绪2年),周有基从福建安溪带了乌龙、绿茶、红心尾、雪梨等四种名茶回到恒春,分给境内的农民种植,其中以港口地区在土壤和气候上最适合种植,因此留存至今,“港口茶
2013-08-06

茶叶流通之马市

马市[Horse market] 宋、明、清三代在边境开辟的与少数民族易马处所。唐朝未辟专门马市,回纥等直接驱马长安货卖,在后期,稍有拖延,便有纵马扰乱的情况。《宋史 食货志 茶下》:宋初置互市于原(今宁夏固原县)、渭(治今甘肃陇西县东南)、德顺(治今甘肃静宁县东)三郡,“以市蕃夷之马。熙宁间,又置场于熙(熙州,治今甘肃临洮县)、河(河州,治今甘肃临夏县西南)。南渡以来,文、黎、珍、
2013-08-06

“茶中皇后”午子仙毫传说

陕西汉中盆地东部,有一个名叫“西乡”的县城,县城虽小,名声却大,因为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历史上曾出过不少名人,这里的各种名贵小吃也享誉三秦大地,尤其是这里出产的“午子仙毫”茶,更是“中华一绝”,得到各界人士的盛赞。伴随午子山迷人的茶香,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奇故事呢!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西乡县城十五里外有一座秀丽而险峻的山峰
2013-08-06

茶叶流通之正茶

正茶[Approved share of tea] 引票额定的茶叶。正茶与附茶相对应,清代杨应琚《酌筹甘省茶政疏》:“每引行茶一百斤,交官中马。五十斤中马,五十斤听商自卖。外带附茶十四斤为运脚之费。”此说一百斤即为“正茶”。附茶(1)[Attached share of tea] 茶引额定之外准带的补贴商人脚运的茶叶。参见“正茶&rdqu
2013-08-06

茶叶流通之茶照

茶照(Tea trade certification] 清道光后推行的与茶引并用的购销贩运茶叶凭证。《清史稿 食货志五》:道光年间,“拟照甘肃茶封之例,每五十斤就园户征银三钱,……于产茶处所设局验茶,发给部颁茶照。每照百斤,征银三两九钱。经过内地关卡,另纳厘税,验照盖戳放行,不准重复影射。所有茶照,按年豫行赴督请领。原照一年后作废”。
2013-08-06

史说龙凤团茶

在宋代,龙凤团茶作为药材和皇室饮品之用,平民百姓很少饮用。曾经风靡皇室的龙凤团茶,现今为何又很少出现在茶友视野之中,其中原因让我们一同来探讨。进贡的龙凤团茶“龙凤团茶”起先为丁谓所创制,专为进贡而生。其精美的造型,挑剔的选材被誉为是当时宫廷的象征和骄傲,就像是官窑瓷器一样成了当时的阳春白雪。朱元璋和龙凤团茶朱元璋是一个真正贫民出身的皇帝,性嗜茶。明初,进贡朝廷茶叶的制作方法
2013-08-06

茶叶流通之短引

短引[Short certification] 茶引之一。其特点是贩茶地域近,规定时间短,茶叶的数量少、价格低。间或也有例外,如政和三年(1113),限在福建路销售的短引蜡茶,许依长引往他路销售。但必须依托长引,即长短引同行才能发往他路。《宋史 食货志下六》:“(政和)三年,诏免输短引,许依长引于诸路住卖;后末骨茶每长引增五百斤,短引仿此。”南宋还发行过一种限在本州流通的
2013-08-05

茶叶流通之食茶

食茶(1)[Tea for personal needs] 人们日常饮用的茶叶。宋代特别是北宋,饮茶习惯仍和唐时一样,饮时要将饼茶加工为末茶,东京及近畿的水磨茶,即为解决城镇居民食茶而设置的。城镇居民自己饮用的茶,宋初诏令规定每户五斤以下可免税。如每户五斤,东京居民及城镇茶馆每年消费的水磨茶即可达五百万斤以上。此外,宋代庞大的官僚体系都有用公款消费的“公使茶”(类似今天的办
2013-08-05

茶叶流通之茶箅

茶箅[Cha bi] 明代边销茶的计量单位。少数民族不习惯用汉秤计量,为便于贸易计数,明朝廷规定边茶用统一的竹箅装贮等量的茶叶,遂使箅茶具有了计量意义。但各时期箅重有变化,《明会典》:洪武(1368~1398)时“每七斤蒸晒一算”,正德十年(1515)时改为“六斤四两”。
2013-08-05

茶叶流通之茶由

茶由[Tea retail certification] ①元代发售给卖零茶者的凭证。《元史 食货志二》载,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改江南茶法,规定茶商货茶,必赍茶引。引之外又有茶由,颁卖零茶者。初每由茶九斤,收钞一两。至是自三斤至三十斤,分为十等,随处批引局同。皇庆二年(1313),更定江南茶法;次年,设榷茶批验所的同时,增设批验茶由局官。《元史 食货志五》又载,至元二年(1336),
2013-08-05

茶叶流通之公据

公据[Receipt] 元时茶商买茶纳课后换取茶引的凭据。《清文献通考 征榷考 榷茶》:至元十八年(1281),定贩茶凭据批验制度。茶商兴贩茶货,纳正课后“出给公据”,然后往指定山场领茶,出山后把“公据”交官再换成茶引。引随茶行,至销售地卖茶毕,限三日内赴当地司衙“批纳引目”。匿者杖六十;转用或涂改字号、增带斤重及引不随茶者
2013-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