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倾听茶马古道的蹄声

陕西省紫阳县不仅盛产富硒茶,还是我国第一条茶马古道的主要发源地,至今知之者不多。曾经穿越紫阳至汉中茶马古道的曾晓勤在《夜宿羁马庄》中写道:“古茶商遗下的商业习俗至今还在延用,逢大宗交易便有牙子客从中撮合,拉下袖子,两手靠拢一言不发,捏指头论价。偶闻铃声,那是山民赶着马队在运板石……”唐贞元末年,中原与西北少数民族开始茶马贸易,产于汉中、安康的&l
2013-07-26

茶管理机构之批验茶引所

批验茶引所[Tea inspection managing office] 专门管理和检验茶引的机构。负责验证茶引真伪、按引兑给茶叶,引茶数量是否相符等等。始于元,明、清时改称“茶园提领所”。《元史 仁宗本纪》:皇庆二年(1313)七月,“置榷茶批验所,并茶由局官”。《元史 食货志》“延祐元年(1314),改设批验茶由官局”
2013-07-26

茶马古道上普洱茶庄的历史

1909年—1910年,历史上勐海与缅甸景栋之间就有长期的贸易往来。在勐海,大丫口,思茅之间经营散茶、黄烟等商品的商业资本很早已经存在,而以揉制茶叶,做紧茶——普洱茶的则在1909年间才开始在勐海出现。 最早的一家普洱茶庄叫张堂阶。在此之前,勐海茶叶散茶远至思茅揉制。藏族在三月和十月,两次来思茅买茶。张堂阶设立了茶庄,由思茅请来了汉族揉茶师傅,传授技术,开始揉
2013-07-26

茶管理机构之茶园提领所

茶园提领所[Tea inspection managing office] 明、清时与“批验茶引所”职能相同的机构。清代吴骞《桃溪客语》载:“元时桃溪有批验茶引所,在前河埯北,名茶园提领所。明嘉靖初,省归本镇巡检司。”
2013-07-26

茶马古道历史意义

茶马古道的历史意义:1、茶马古道是一条政治、经济纽带。促进了西藏与祖国的统一和藏汉人民唇齿相依、不可分离的亲密关系。通过这条古道,不仅使藏区人民获得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茶和其他内地出产的物品,弥补了藏区所缺,满足了藏区人民所需。而且让长期处于比较封闭环境的藏区打开了门户,将藏区的各种土特产介绍给内地。形成了一种持久地互补互利经济关系。这种互补关系使藏汉民族形成了在经济上相依相成,互相离不开的格局。由
2013-07-26

茶管理机构之茶课司

茶课司[Tea tax department] 专门征收茶叶课税的机构。元代茶课,由各地榷茶转运司、榷茶提举司等机构负责征输,明代始设茶课司专其事。《明史 食货志 茶法》:洪武四年(13 71),“户部言:‘陕西汉中、金州、石泉、汉阴、平利、西乡诸县,茶园四十五顷,茶八十六万余株。四川巴茶三百十五户,茶二百三十八万余株。宜定令每十株官取其一。无主茶园,令军士薅采,十取其八
2013-07-26

茶管理机构之盐茶道

盐茶道[Salt-tea managing office] 清代主管盐政茶务的机构。如“四川盐茶道”。宋以后,由于茶和盐同行禁榷,在有些地方,榷司和转运使司,常茶盐合署。如宋太宗时在诸路所设的“茶盐制置使司”,元朝有些地方设立的“榷茶盐转运司”等即是。但改司称“道”者仅见于清。清代一些地方所设的茶盐道,
2013-07-26

茶管理机构之公行

公行[ Tea trading company set up by official merchant] 清代官商在广州开设的垄断对外贸易的商行。其时广州这样的商行共有十三家,所以亦称“十三行”或“广州十三行”。中国与西方贸易,起初以丝绸、茶叶和瓷器为大宗,后来随世界饮茶的兴起,茶叶贸易超过丝绸,变成了中国第一位出口产品。广州十三行在从事中国茶叶出口
2013-07-26

茶管理机构之总茶店

总茶店[General tea shop] 清代在云南思茅所设的官茶店。简称总店。雍正初年以前,云南六茶山所产茶,向由茶商在当地“坐放坐发”,纳税后转行各地销售。雍正七年(1729),云贵总督鄂尔泰从通判朱棣建议,与商争利,驱逐所有商人,奏准“设总茶店于思茅”,命茶户将所产茶尽数运售总店,严禁私相买卖,概由总店统一向外出售。茶山远近不一,逢有千里以上
2013-07-26

茶管理机构之官茶总店

官茶总店[Official tea general shop] 清代官府在陕西开设的卖茶机构。清咸丰年间,由于太平军兴,原来引制因运输受阻,商人中茶者锐减,茶课无收,甘省各茶马司亏欠国家税款颇多,户部奏准开官茶店以出售官茶和无引私茶来弥补税欠。《清史稿 食货志五》:咸丰五年,“户部奏准,甘省引滞课悬,暂于陕西省城设官茶总店,潼关、商州、汉中设分店。商贩无引之茶,到陕呈报。上色茶百斤收
2013-07-26

茶管理机构之茶叶检查所

茶叶检查所[Tea inspection office] 民国时期专门检验出口外销茶叶质量的机构。张謇《拟具整理茶叶办法并检查条例呈》:“拟在汉口、上海、福州等销茶地点,设立茶叶检查所,遴派富于茶叶学术经验之员,督同中西技师,前往办理。凡出口茶之色泽、形状、香气、质味,均须由检查所查验。其纯净者,分别等级,盖用合格印证;其有前项作伪情弊者,盖用不合格印证,禁止其买卖。”这一
2013-07-26

茶管理机构之贡茶院

贡茶院[Tribute tea office] 唐宋和元代专管督造贡茶的机构。唐代设在浙江顾渚山,所采制贡茶名“顾渚紫笋”。《元和郡县图志》载,唐德宗贞元以后,每岁进奉顾渚山紫笋茶,役工三万人,累月方毕。
2013-07-25

茶管理机构之提举茶事司

提举茶事司[Tea affairs department]宋代官署名,简称“茶事司”,为管理茶事的路级地方机构。其初名为提举措置茶事司.由蔡京提议始设于崇宁元年(1102)。最早建立的东南六路茶事司分别为:湖南路设于潭州(治今长沙),湖北路设于荆南府(治今荆州),淮南设于扬州,两浙设于苏州,江南设于江宁府(治今江苏南京),江西设于洪州(治今南昌)。稍后还设置了福建,广南东、
2013-07-25

茶管理机构之提举京城茶场所

提举京城茶场所[Capital tea managing office] 北宋主管汴京水磨茶事务的机构。简称“提举茶场所”。北宋中原饮茶,因袭唐时旧俗,饮用团饼一类的紧压茶,故在烹煮前都需将成茶叶研磨成末。故京城或近郊的磨户以茶磨末再出售转运。元丰中,宋用臣奏请禁在京磨户磨茶,于汴河沿岸修置水磨,磨茶统由“官用水磨”加工。成为北宋榷茶的衍生机构。水磨
2013-07-25

茶管理机构之详定茶法所

详定茶法所[Tea policy investigating office] 宋代三司所属的咨询、研讨茶法机构。又称计置司、定夺茶盐所。大中祥符九年(1016)十月,这一性质特殊的机构在新旧茶法孰好的纷争中问世。最初任命翰林学士李迪、侍御史吕夷简主持,其职司同“三司同议”茶盐之制。天圣元年(1023)正月,这一机构升格为计置司,由三司使李谘与张士逊、吕夷简、鲁宗道总领,详考
2013-07-25

论马帮的勤勉精神

马帮是大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它也是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载手段。众所周知,中国大西南区域山高水急的自然条件使水上航行成为纯粹的恶梦,山道的险峻崎岖,又根本无法行驶车辆,而西南地区自古又出虽矮小却极有耐力的山地马,这样,马帮的徒步运输就应运而生。马帮的行业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少惰性,多勤勉。他们埋头苦干,不仅劳力,而且劳心。他们抛家别子,风餐露宿,常常逾年不归,随时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糟糕的天
2013-07-25

茶管理机构之太府寺

太府寺[Taifu si] 宋代官署名。太府寺接管原属三司所掌“邦国财货之政令库藏出纳、商税、平准、贸易”等职能,共设二十四个部门,与茶有关的主要是交引库、茶库等部门。交引库职掌给出纳钞引之事,北宋末,蔡京创为合同场法,引钞与茶如影相随;南宋赵开变茶法,基本沿袭蔡京成法,钞引茶法成为北宋末至南宋贯彻始终的茶制,是推行钞引法极为重要的机构。茶库,原封不动接收三司在京茶库的全部
2013-07-25

茶管理机构之茶盐转运司

茶盐转运司(Tea-salt tax managing department] 元代管理茶务和盐务的机构。元代各地负责榷茶的机构不统一,有的单独,有的与盐政相合。《元史 食货志》:“世祖至元五年(12 68),用运使白赓言,榷成都茶,于京兆、巩昌置局发卖。”在四川又设立茶盐转运司,管理茶盐税务。十四年江淮、荆湖、福建全部置榷。十七年,在江州设榷茶都运司。
2013-07-25

茶管理机构之监榷茶场使司

监榷茶场使司[Tea monopoly market supervising department] 元代榷茶机构。元代重视茶税的征收。元世祖至元五年(1268) -占领成都,即从运使白赓言,榷成都茶,对四川各地茶叶实行禁榷。《元史?食货志》:“六年(1269),始立西蜀四川监榷茶场使司掌之”。对榷茶运输和批验茶引等事务,设立“四川茶盐转运司”兼管
2013-07-25

茶管理机构之榷茶提举司

榷茶提举司[Tea monopoly managing department]元代管理榷茶的机构。元承宋制,也实行茶叶专卖,开始设茶盐都转运司,后因管区突增,又在所管辖的产茶地区设立“榷茶提举司”。提举,官名。各地榷茶提举,“秩从五品”。《元史 世祖本记》:至元二十三年(1286)二月,“复立岳鄂、常德、潭州、静江榷茶提举司。三月,&h
201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