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一般用语之茶有三德

茶有三德[Three morals of tea]茶叶有提神醒脑、消乏去睡之功效,为僧人坐禅修行的理想饮料。僧人认为茶有三德:一日可使坐禅修行时通夜不眠;二日饱食时助消化、轻神气;三日“不发”,即静坐敛心时可抑制情欲,专注一境。
2013-07-23

一般用语之两杯茶教

两杯茶教[Liangbeicha Jiao]以茶饮为名义的教派组织,出现于清道光年间,为江苏扬州里下河一僧人首创。其原始教义不过是茶禅结合而受戒、诵经、敛财及为众人治病。僧死,其徒盛广大、黄朝阳继任教首。其时苏南已被太平军占领,苏北仍在清军控制下。清军南通狼山镇标兵陆家升等,因对战功升赏不满而决定叛清,并联合两杯茶教取通州以献太平军。为此陆家升与盛广大、黄朝阳曾共赴常熟福山太平军营地,又去天京(今
2013-07-23

茶管理机构之榷货务

榷货务[Tea trade and tax managing office] 亦称“榷务”。宋代官署名。掌管人中、入钱请引、茶盐香药等禁榷物资贸易与税收等事项的机构,是与宋代财政收入、军需供应、茶盐流通密切相关的部门。榷货务有两种,一为在京榷货务,一为外地榷货务,后者掌有茶货,而京师只主卖引。南宋已没有这种职能分工。榷货务始置于乾德二年(964)八月,宋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
2013-07-23

茶管理机构之榷茶场

榷茶场[Tea trade and tax-collecting market] 亦称“官场”、“榷场”。政府规定的茶叶专营专卖场所。市场内的茶货贸易由官吏主持,除官营外,茶商需纳税、交牙钱,领得证明文件(茶引)方能实行交易。《宋史 太宗本纪》:太平兴国二年(977)春正月,“置江南榷茶场”。《元史 食货志 茶法》:世祖至
2013-07-23

茶管理机构之合同场

合同场[Contract-concluding place]北宋末至南宋置于产茶州军的买卖茶场。始于政和二年(1112)。建炎二年(1128),成都府路转运判官赵开规定合同场内设茶市,由茶商与园户进场交易。合同场与都茶场一起共同构成了官府控制下有限商销茶法。这一体制从1112~1279年(南宋亡)共运行了一百六十余年。参见“合同场法”。
2013-07-23

一般用语之茶理

茶理 [Tea truth]①茶的道理和学问。明代姚绍宪《提许然明<茶疏)序》:“余罄生平习试自秘之诀,悉以相授,故然明得茶理最精,归而著《茶疏》一帙,余未之知也。”明代屠本唆《茶解 序》:“罗高君性嗜茶,于茶理有见解,读书中隐山,手著一编,日《茶解》。”②茶叶特性。明代徐渤《茗谭》:“闽人多以茉莉之属浸水瀹茶,虽一时香气浮碗,而于茶理
2013-07-23

茶管理机构之山场

山场[Tax-collecting place in mountain area]宋代设置于产茶地区的官营买卖茶场,因古称采茶为摘山而得名。在禁榷东南茶的百年间,太宗末年形成的六榷务十三山场是最重要的宋茶流通体制。山场担负着发放本钱,收购茶叶,送往榷货务发售等功能。除淮南路十三山场外,东南各路还存在一些其他山场,分布各地。嘉祐四年(1059)通商后,官场撤销。崇宁元年至四年(1102~1105),
2013-07-23

茶管理机构之榷货务都茶场

榷货务都茶场[Tea trade and tax-collecting office]宋代官署名。置于杭州。主管茶盐等事务的重要机构。主要职能为给卖茶引,随行在所于榷货务置场。人吏虽分为两司,而提辖监官并通衔管干,犹如今日合署办公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之类职官机构。建炎四年(1130),诏榷货务都茶场依旧隶左右司提领措置,并罢设提辖官。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战事重起,淮东、淮西总领所兼提辖榷货务
2013-07-23

茶管理机构之都茶场

都茶场[Tea affairs managing office] 亦称“都茶务”。宋代茶政管理机构。始于成都的博卖都茶场。政和二年(1112),蔡京推行合同场法,“在京置都茶务,专管供进末茶及应干茶事。”所谓“应于茶事”,主要出售茶引,成为合同场法中一个重要机构,后改名为都茶场。宣和六年(1124),诏令都茶场隶属&ldquo
2013-07-23

茶管理机构之六榷务十三场

六榷务十三场[Six managing offices and thirteen markets]北宋最先设立专事东南榷茶的机构。六个榷务为:江陵府、真州、海州、汉阳军、无为军、蕲州之蕲口。十三场即设在淮南的十三个买茶场或山场,即:蕲州之王祺、罗源二场,寿州之霍山、麻步、开顺三场,光州之光山、商城、子安三场,以及舒州、庐州、黄州等地山场共计十三场。六榷务十三场约在太宗晚年已先后形成。六榷务与京师榷
2013-07-23

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与民族文化价值

堪称又一“世界奇迹”:茶马古道不同于一般的古代遗迹,其固有的历史文化价值超乎人们的想象。茶叶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第一种物产和文明。茶马古道在中国文明传播中的特殊地位举足轻重,它使耸立于地球之巅的青藏高原不致封闭和孤立,得以随同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而发展。它开创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先河,对高原民族藏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尤其重要的是,它从开通的那一天起,就如同一条坚实的经
2013-07-23

丽江古城的茶马古道

历史上连接西南“丝绸之路”滇藏贸易的“茶马古道”,是千余年民族往来文明史的沉淀,它贯穿历史上的昨天,开启将来。不仅是一条商品交换“茶马互市”的贸易古道,也是各民族间进行文化交流的走廊,对纳西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丽江古城是滇川藏交通要冲,其发展历史与茶马经济息息相关。可以说古城与茶马古道是互为条件、相得益彰的,丽江
2013-07-23

滇西茶马古道历史

滇西茶马古道是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路线有两条,塘房村是位于从南线普洱到大理一路的小村庄。当年茶马古道最盛时期,每天来往塘房的人像排队一样经过。据《滇南新语》记载,明代凤庆手工制作的太平茶、玉皇阁茶,色香味可与绿茶龙井茶媲美。到20世纪30年代末,凤庆的茶叶商号发展到20多家,凤庆茶由马帮沿“顺下线”倾销各地。无论走哪条路,都必须经过
2013-07-23

一般用语之茶汤会

茶汤会[Tea liquor meeting] 寺庙以茶汤助缘之斋会。宋代吴自牧《梦粱录 社会》:“更有城东城北善友道者,建茶汤会,遇诸山寺院建会设斋,又神圣诞日,助缘设茶汤供众。”
2013-07-22

一般用语之粟纹

粟纹[Millet-shaped pattern] 茶汤表面茶沫呈粟样的纹状。宋代宋子安《东溪试茶录》:正壑岭茶,“厥味甘香,厥色青白,及受水则淳淳光泽(民间谓之冷粥面),视其面涣散如粟。”黄儒《品茶要录》:“茶芽方蒸,以气为候,视之不可以不谨也。试时色黄而粟纹大者,过熟之病也。”
2013-07-22

一般用语之集茶

集茶[Tea gathering] 茶会的一种。宋代朱或《萍洲可谈》:“太学生每路有茶会,轮日于讲堂集茶,无不毕至者,因以询问乡里消息。”
2013-07-22

一般用语之茶务

茶务[Tea work] 有关茶叶的事务。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 征榷考五》中有“公始说上以茶务”一说 。
2013-07-22

一般用语之茶厄

茶厄[Tea misfortune]①制茶饮茶的谬误。明代沈德符《野获编补遗》:“茶加香物,捣为细饼,已失真味,宋时又有宫中绣茶之制,尤为水厄中第一厄。”②喻饮茶为灾。参见“水厄”。
2013-07-22

一般用语之茶宜

茶宜[Tea fitness] 适宜茶树生长、茶叶采制和饮用的环境和条件。明代冯可宾《蚧茶笺》:“茶宜:无事、佳客、幽坐、吟咏、挥翰、倘佯、睡起、宿醒、清供、精舍、会心、赏鉴、文僮。禁忌:不如法、恶具、主客不韵。”
2013-07-22

糖房村庄:古老的茶马古道

关于“顺下线”,就是顺宁(现凤庆县)到下关的一条茶马古道,很少有人再看到保存完整的茶马古道了,当“顺下线”成为人们研究普洱茶的一条重要线索在书上泛谈的时候,鼠年开春,我再次来到位于滇西茶马第一镇的鲁史,在友人的带路下,踏上位于鲁史镇糖房村一段鲜为人知却保留完好的茶马古道。1913年以前,中原文化传到滇西凤庆县,必经一条古道,即从下关到巍山,过鲁史,再
2013-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