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民间婚姻中的茶习俗

古人认为,茶树只能以种子萌芽成株,而不能移植,故历代都将茶视为至性不移的象征。因茶性最洁,可示爱情冰清玉洁;茶不移本,可示爱情紧贞不移;茶树多籽,可象征子孙绵延繁盛;茶树又四季常青,以茶行聘寓意爱情坚贞不移,又寓意爱情永世常青、祝福新人相敬如宾、白头偕老。故世代流传民间男女订婚,要以茶为礼,茶礼成为了男女之间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茶成了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礼,称下茶、定茶,而女方受聘茶礼,则称受茶
2013-02-17

悠久的政和高山饮茶习俗

在政和县镇前﹑澄源、杨源等高山区乡镇,尤其是冬春两季,云雾缭绕,寒气袭人。由于寒冷,人们都围坐在火炉旁、灶旁,边取暖边聊天边喝茶。高山区农民使用的是可悬挂式饭桌,饭桌下砌有火炉,在寒冷季节,火炉中生有炭火,供来客和家人取暖。高山区农民烧开水的方式也很独特,客人到家的时候,就用一小陶罐放进灶膛里,以旺火将水烧开后,直接冲泡茶叶,用陶壶烧成的水冲泡的茶清香甜口,余味幽长。当地农民招待亲朋好友的礼仪也很
2013-02-17

巴蜀茶馆风俗

“巴蜀”爱喝茶,当地茶馆习俗甚多,常去茶馆,就会有众多的体验:1. 茶叶叫做“叶子”。茶碗中茶叶多称作“饱”,反之则为“啬”。饮茶叫作“吃茶”。把开水第一次冲进茶碗叫“发叶子”,再向茶碗内冲水则叫“掺茶”。“一道&rdq
2013-02-17

少数民族的茶文化

少数民族的文化差异除了表现在日常的生活习惯上,其饮茶习俗也是不一样的。壮族“甜茶” 是壮族人民的传统饮品,有很多讲究的茶礼。壮族男青年第一次到姑娘家相亲时,姑娘就给他敬一杯茶。如果茶中放有糖,男青年饮“甜茶”,就表明姑娘同意了;如果没放糖,则表示不同意。这种表达的方式,既特别又含蓄。佤旗“苦茶” 其煮法是在大砂罐中一次放500
2013-02-17

盖碗茶源于何时何处

盖碗茶,虽然并不少见,但也绝对没有到普及的程度。在我小编我的眼里,喝盖碗茶是一件特别有味道特别有“范儿”的事。小时候看清宫戏的时候,看皇帝老儿喝茶,总是用碗盖轻刮几下,然后才喝。我想,盖碗茶应该就是在那时候的京城发明的吧。其实不然,经小编查阅,盖碗茶其实早在唐朝就出现了,而且最早是由四川的成都人发明的。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780-783)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
2013-02-17

具有特色的早茶文化

喝早茶的鼎盛时间一般在早上九点左右,每到这个时候,高朋满座,人声鼎沸,烟雾缭绕,觥筹交错,入境者飘飘欲仙,服务者颠前跑后,盛况不亚于任何大餐晚宴。待到10点多乃至更晚些时候才渐渐进入尾声,由此可见,除非周六日,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不是喝早茶的主流。老年人,兜里略有些闲钱的老年人是喝早茶的主力军。或晨练归来者,或昨夜搓麻晚起者,或什么也不是的早茶爱好者,早上第一时间的第一反应就是去茶楼。那里有他们多年的
2013-02-17

杭州茶俗

都说杭州城内茶馆林立,其实这道盛景在南宋时就已出现。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杭州城内已是茶肆密布,是重要游艺场所。明代,杭州茶事也很兴盛,《儒林外史》十四回中就提及,“城隍山就是吴山……这一条街,单是卖茶就有三十多处,十分热闹”。清代,不少茶肆于下午、晚上请艺人在茶肆中说评话,以招揽茶客。喝茶听书,成为杭城中、下层人民普遍之业余消遣与娱乐活动。五十年
2013-02-17

闽台地区茶习俗

清代人福格在《听雨丛谈》卷八中说:"今婚礼行聘,以茶叶为币,清汉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与茶有关的婚俗,最有趣的当推闽南和台湾。闽台婚姻礼仪总称为"三茶天礼"。"三茶"即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合欢见面时的"合茶"。在旧社会,男方随媒婆或父母到女方家提亲、相亲,女方的父母就习惯叫待字闺中的女儿端茶待客,茶杯斟满后,依辈份次序分送到男方亲客手中,由此拉开了"相亲"的序幕。男方家人乘
2013-02-17

茶与联姻的习俗

茶礼,主要指婚事茶礼。为什么婚事要讲茶礼?古籍中有不少记载说明。如宋代的《品茶录》、明代的《七修汇稿》等。直接涉及到“南中夷人”的有明代许次舒的《茶疏?考本》:“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置子之意也。念人犹名其礼曰下礼,南中夷人定亲,必不可无,但有多寡。礼失而求诸野,今求之夷矣。”“不移置子”即当地俗称的
2013-02-17

政和杨源乡的“新娘茶”

在闽北高寒山区政和县杨源乡一带留传着一种既领古风、又蕴乡情的以茶代酒的民俗茶艺——“新娘茶”。“新娘茶”,又称“端午茶”,相传这是当地群众为纪念古时一新婚青年在端午节前一天勇除作恶的蛇,而摆设的敬亲茶席。即在每年庙会的前一天(农历五月初四),凡村里在此前一年内娶媳妇的人家,都要备办各种茶点蔬果摆&ldq
2013-02-17

中国少数民族的喝茶文化

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的风俗习惯各有特色。蒙古族与新疆、西藏的牧民一样,蒙古族人民喜欢喝与牛奶、盐巴一道煮沸而成的咸奶茶。蒙古族人民喝的咸奶茶,用的多为青砖茶和黑砖茶,并用铁锅烹煮,这一点与藏族打酥油茶和维族煮奶茶时用茶壶的方法不同。但是,烹煮时,都要加入牛奶,习惯于煮茶,这一点又是相同的。这是由于高原气压低,水的沸点在100℃以内;加工砖茶不同于散茶,质地紧实,用开水冲泡,是很难将茶汁浸出来
2013-02-16

茶在北京

根据不同的喝法儿,就有不同的市场形式与之相适应。北京人喝茶的历史很悠久,可一直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喝法儿。头一种喝法儿是最基本的,那就是满足解渴的需要。北京人出门在外走长道儿,甭管是出差,还是逛公园、逛商店,走得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碰上卖大碗茶的,那就得猛灌一气。这种喝法儿是救急的,所以喝得多,喝得快;茶好不好、水好不好都在其次,至于使什么茶具那就更不在乎了。  早年间北京卖大碗茶的都是挑挑儿作生意。
2013-02-16

茶风:苏州茶文化

即使您不爱喝茶,您也一定听说过碧螺春这种着名的绿茶。对于这产于苏州、代表着我国茶文化至高经典的小小一片茶叶,请您还有什么想说的!苏州茶文化发端于西汉,发展于东晋南朝,极盛于唐宋,明清独领风骚。茶文化涵盖了选茶、蓄水、煮茶、茶具、环境、情趣等饮茶的全过程。茶道则是体现在茶事实践中情趣、意境和精神。苏州历代茶书专着非常丰富,今存28种。有唐陆羽《茶经》、宋叶涛臣《述煮茶泉品》、南宋审安老人《茶具图赞》
2013-02-16

我国西南民族的茶习俗

我国茶文化专家对西南地区各民族"吃茶"习俗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大规模调查后发现,在茶叶原产地及其周边的若干个省的山区,苗、侗、瑶、傣、仡佬、土家等族人民至今仍保存着客来请"吃茶"的习俗。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利用茶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从生晒药用、熟食当菜、烹煮饮用到今日之冲泡直饮,茶已成为全世界青睐的健康饮品。西南农业大学教授刘勤晋说:"除少数民族"吃茶"外,边远山区
2013-02-16

天津人嗜茶习俗

天津人嗜茶,饮茶讲究“口儿”,好酽茶。“口儿”意即香气与滋味。这茶口儿或许还应包括天津人对热茶的偏好,俗称“烫嘴儿的”。即使是车夫苦力、清锅冷灶亦莫不皆然。津人讲究一天三遍茶,喝茶是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之事。清晨洗漱完毕,有人就提着装好茶叶的大茶壶到水铺沏茶去了,且一早就可喝光一壶热茶。更不乏闲居的老者或想找点事由或好热闹的人,
2013-02-16

新疆人饮茶

中国北方人大多喜欢喝茉莉花茶,南方人喜欢喝本味的绿茶,沏茶的方式也都是用开水冲泡。新疆的各少数民族则不喝绿茶,他们爱喝茯茶,也喝红茶。为了便于运输,茯茶都被压成砖块状,因此也称砖茶。茯茶放在锅里或壶里煮一下,味道更浓、更香,喝起来也就更过瘾。现今城市中的少数民族干部,也接受了绿茶,在他们家里做客,他们会特意准备一些绿茶招待汉族客人。新疆各少数民族日常饮食中肉食和奶制品比较多,一日三餐多以馕为主,茯
2013-02-16

民间祭礼茶

茶叶作为祭品,无论是尊天敬地或拜佛祭祖,比一般以茶为礼,要更虔诚、讲究一些。王室用于祭典的,全部是进贡的上好茶叶,就是一般寺庙中用于祭佛的,也都总是想法选留最好的茶叶。祭祀是中国古代社会中较婚姻更为经常的一种礼制和生活内容。那么,茶是什么时候开始用来作祭的呢?一般认为,茶是在被用作饮料以后,才派生出一系列的次生文化的。这也即是说,只有在茶叶成为日常生活用品之后,才慢慢被用诸或吸收到我国礼制包括丧礼
2013-02-16

布朗族的酸茶文化

云南境内的布朗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布朗山、巴达、西定、勐满和打洛等地区。布朗族有多种自称与他称,由于居住地不同,称谓也各不相同。如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布朗族自称“布朗”,居住在思茅的自称“本族”。另外,还有“腊佤”、“乌”、“乌人”、“阿瓦&rd
2013-02-16

福建南平的“叫茶”习俗

福建南平市的光泽县,地处闽赣边境,素有“瓯闽西户”之称。这里山川俊秀、物产丰富、民风古朴,民间擂茶更是当地一绝。据有关史料记载:“乡间邑人待客佐以擂茶,妇人聚会之饮。为茶内入药草,擂棒擂钵工具而制。”这里的民间擂茶用料很讲究,工序也很精细,是当地农家妇女用当地产的上好茶叶按一定比例加入炒熟的大米、豆、花生、芝麻和甘草、菊花、陈皮、艾叶等中草药,放进陶
2013-02-16

体验闽南茶文化

福建人爱喝茶,特别是爱喝乌龙茶。厦门人喜欢喝乌龙茶.在厦门最负盛名的是安溪茶,安溪茶中以铁观音为上品,铁观音如青橄榄,除入口略有苦涩,入喉后渐渐回甘,韵味无穷.厦门人把饮茶叫作泡茶.泡茶的程序非常讲究,所费的时间功夫多于喝茶.首先是茶具,一般用红色的宜兴陶壶,只有掌心大小,叫小掌,配套的茶杯然更小了.用这样的茶具泡出的茶叫小掌茶.除了茶壶,茶杯,还有搁茶杯的茶盘和一个碗状的放置茶壶的茶洗.每一次喝
201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