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我国各民族的饮茶习惯(四)

苗族的八宝油茶汤居住在鄂西、湘西、黔东北一带的苗族,以及部分土家族人们,有喝油茶汤的习惯。他们说:"一日不喝油茶汤,满桌酒菜都不香"。倘有宾客进门,他们更为用香脆可口,滋味无穷的八宝油茶汤款待。八宝油茶汤的制作比较复杂,先得将玉米(煮后晾干)、黄豆、花生米、团散一种米面薄饼)、豆腐干丁、粉条等分别用茶油炸好,分装入碗待用。接着是炸茶,特别要把握好火候,这是制作的关键技术。具体做法是放适量茶油在锅中
2012-07-17

我国各民族的饮茶习惯(五)

景颇族的腌茶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地区的景颇族、德昂族等兄弟民族,至今仍保持着一种以茶作菜的食茶方法。腌茶一般在雨季进行,所用的茶叶是不经加工的鲜叶。制作时,姑娘们首先将从茶树上采回的鲜叶,用清水洗净,沥去鲜叶表面的附着水后待用。腌茶时,先用竹篇将鲜叶摊晾,失去少许水分,而后稍加搓揉,再加上辣椒、食盐适量拌匀,放入罐或竹筒内,层层用木棒舂紧,将罐(筒)口盖紧,或用竹叶塞紧。静置二、三个月,至茶叶色泽开始
2012-07-17

茶马古道马帮习俗

在横断山脉的险山恶水之间,在从云南向西北横上世界屋脊的原野丛林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古道。我们把它称之为“茶马古道”。我敢说它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令人惊域西心动魄的道路之一。千百年来,无数的马帮在这条道路上默默穿行。我的许多朋友的祖先就从这条路上赶着马帮,驮着茶叶和各种山货,来往于雪藏和云南之间。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所有进入中国的路线都被截断时,经由西藏再转道至印度的茶马
2012-07-16

我国各民族的饮茶习惯(一)

中国饮茶历史最早,所以,最懂得饮茶真趣。客来敬茶,以茶代酒,用茶示礼,历来是我国各民族的饮茶之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以及生活风俗的各异,使每个民族的饮茶风俗也各不相同。在生活中,即使是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域,饮茶习俗也各有千秋。不过把饮茶看作是健身的饮料、纯洁的化身、友谊的桥梁、团结的纽带
2012-07-16

我国各民族的饮茶习惯(二)

羊城早市茶早市茶,又称早茶,多见于中国大中城市,其中历史最久,影响最深的是羊城广州,他们无论在早晨上工前,还是在工余后,抑或是朋友聚议,总爱去茶楼,泡上一壶茶,要上两件点心,美名"一盅两件",如此品茶尝点,润喉充饥,风味横生。广州人品茶大都一日早、中、晚三次,但早茶最为讲究,饮早茶的风气也最盛,由于饮早茶是喝茶佐点,因此当地称饮早茶谓吃早茶。在广东城市或乡村小镇,吃茶常在茶楼进行。如在假日,全家老
2012-07-16

我国各民族的饮茶习惯(三)

蒙古族的咸奶茶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及其边缘的一些省、区,喝咸奶茶是蒙古族人们的传统饮茶习俗。在牧区,他们习惯于"一日三餐茶",却往往是"一日一顿饭"。每日清晨,主妇第一件事就是先煮一锅咸奶茶,供全家整天享用。蒙古族喜欢喝热茶,早上,他们一边喝茶,一边吃炒米。将剩余的茶放在微火上暖着,供随时取饮。通常一家人只在晚上放牧回家才正式用餐一次,但早、中、晚三次喝咸奶茶一般是不可缺少的。蒙古族喝的咸奶茶,
2012-07-16

斯里兰卡别往茶里加牛奶

到达斯里兰卡时,正是夜半时分,夜幕下的斯里兰卡,恬静非常。在这万般皆睡之时,你会惊讶地发现,走不了多远,就会有一尊佛像正姿容仁和地打座于莲花之上,那佛像被灯光映得雪亮,仿佛指引着每个人心的方向!斯里兰卡是佛教之国,几乎每个村子都会用最好的位置供奉佛像,斯里兰卡人说:“欢迎全世界的旅游者和朝圣者!”斯里兰卡极重视教育,其从小学到大学均为免费教育。斯里兰卡人热情友好、温雅谦恭,
2012-07-13

长沙民俗风情—长沙名茶

长沙地区盛产茶叶,唐代诗人就有“湘资泛轻花”的题咏,到五代马楚王朝时期,长沙种茶业盛极一时,与北方的茶叶贸易成为长沙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长沙茶叶名品云集,最有名的有高桥银峰、长沙茉莉花茶和宁乡沩山毛尖。高桥银峰茶产于长沙县的高桥乡。这里地处玉皇峰下,周围山丘叠翠,河湖掩映,土层深厚,雨量充 沛,气候温和,历来就是名茶之乡。《长沙县志;土产》称:1810年(清嘉庆十五年)
2012-07-12

茶亭·茶歌·茶风——益阳茶文化民俗事象三则

茶风留韵益阳茶文化中的民俗事象浩如烟海,传统深厚,并各具特色,风味无穷,最动人心弦的恐怕要数十番锣鼓。十番锣鼓又称“十番鼓”、“十欢”。它最早起源于福建、江苏、浙江等地。通常在节日、喜庆宴会、迎神赛社中,聚十多人,以金革丝竹演奏。其曲目由若干曲牌与锣鼓经连缀而成。原以打击乐为主,后发展为锣鼓与丝竹合奏。其乐器、乐曲则因事因地而异。叶梦殊《阅世篇&mi
2012-07-12

体验西江千户苗寨生活——雷公山茶

到雷山西江千户苗寨,游客向往的是那里保存完好的村风民俗和吊脚楼。吊脚楼,是西江苗寨的建筑特色。全木质结构的吊脚楼,柱柱相连,梁梁相扣。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其建筑工具主要用墨斗墨线、斧头、凿子、角尺等工具。从建筑方式到建筑形态,都是游客探询西江民居魅力的最初动力。近来的西江千户苗寨,增添了新的旅游元素——品茶。边品尝雷公山茶,边欣赏多彩的苗族文艺表演。西江千户苗寨已将这种茶旅结
2012-07-12

布依族苗族里都匀毛尖的故事

都匀毛尖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这里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峡谷溪流,林木苍郁,云雾笼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6℃,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特殊的自然条件,不仅适宜茶树的生长,
2012-07-12

澳大利亚的饮茶习俗

澳大利亚的牧民居住在高寒的山区,以放牧为生,由于气候寒冷,蔬菜极少,使他们成为一个嗜好饮茶的民族。澳大利亚人喜欢饮红茶,而且必须在煮好的茶汤内加入甜酒、柠檬和牛乳,这种有各种味道的茶汤营养丰富,能增加人体热量。澳大利亚的多味茶在匈牙利和捷克等国家的下层人民中也很流行。
2012-07-11

阿富汗的茶俗

阿富汗,古称大月氏国,地处亚洲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绝大部分信奉伊斯兰教,笃信教义,尊重传统,提倡禁酒饮茶,把茶当作人与人之间友谊的桥梁,所以,常常聚会饮茶,以沟通人际关系,培养团结和睦之风。阿富汗的饮食以牛、羊肉为主,少吃蔬菜,而饮茶有助于消化,又能补充维生素的不足,因此,茶是阿富汗人民的生活必需品。阿富汗人民饮茶,红茶与绿茶兼饮。通常夏季以喝绿茶为主,冬季以喝红茶为多。在阿富汗街上,也有类
2012-07-11

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茶文化

16世纪,中国饮茶法开始传入东欧各国及俄罗斯,到17世纪后期,饮茶之风普及到了各个阶层。19世纪,东欧各国及俄罗斯也渐渐形成本国特色的茶俗、茶礼和茶会的文学作品。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一些茶文化。著名作家普希金就曾记叙了俄国“乡间茶会”的情形,还有很多俄国作家记载了贵族的茶仪。从记载上看,俄罗斯的上流饮茶是很考究的,他们拥有很精致的茶具,茶炊是一种叫着&ldq
2012-07-11

摩洛哥人的喝茶习惯

茶从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又穿越阿拉伯世界,来到了北非的摩洛哥,摩洛哥人均信仰回教,不喝酒,其它的饮料也很少,于是这里饮茶之风很甚。摩洛哥人上从国王,下至市井百姓,每个人都喜喝茶,可以说茶已成为摩洛哥人文化的一部分。逢年过节,摩洛哥政府必以甜茶招待外国宾客。在日常的社交鸡尾酒会上,必须在饭后饮三道茶。所谓的三道茶,是敬三杯甜茶,用茶叶加白糖熬煮的甜茶,一般比例是1公斤茶叶加10公斤白糖和清水一起熬煮。
2012-07-11

北京人与茶

北京人喝茶的历史很悠久。可一直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喝法儿。而且根据不同的喝法儿,就有不同的市场形式与之相适应。头一种喝法儿是最基本的,那就是满足解渴的需要。北京人出门在外走长道儿,甭管是出差,还是逛公园、逛商店,走得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碰上卖大碗茶的,那就得猛灌一气。这种喝法儿是救急的,所以喝得多,喝得快;茶好不好、水好不好都在其次,至于使什么茶具那就更不在乎了。早年间北京卖大碗茶的都是挑挑儿作生意。
2012-07-10

土家族风味“阴米茶”

“阴米茶”是渝东南武陵山区石柱土家山寨奇异的风味小吃。土家山寨家家户户会做“阴米茶”,构成了奇异的旅游饮食文化风景线。阴米茶香气浓郁,味道鲜美,工艺奇异,具有滋阴补肾、增进食欲功效。清代曾将阴米茶载进《石柱厅乡土志》,成为土家山寨约定俗成的“茶经”。阴米茶用糯米加工而成,浑圆如珠,晶莹如玉,糍性良好,略带香味。糯米经过蒸、晒、
2012-07-10

奉茶·品茶

我国南北由于待客礼俗各有不同,因此可不拘一格,常用奉茶的方法一般以客人左边用左手端茶奉上,而客人则用右手伸掌姿势进行对答礼节。或从客人正面双手奉上,用腕表示请用,客人同样用手势进行对答(宾主都用右手伸掌作请的姿势)。在奉有柄茶杯及杯中放茶匙的茶在品尝时,应先闻茶香;无盖茶杯,是直接闻茶汤飘逸出的香气;如用盖杯、盖碗,则可取盖闻香。闻香时应作深吸气状,整个鼻腔的感觉神经可以辨别香味的高低和不同的香型
2012-07-10

神农与茶

中国茶源自神农。传说中的神农是农业神,也就是炎帝,他能让太阳发光,让天下雨,他教人们播种五谷,又教人们识别各种植物,他的肚子是透明的,能看到肠胃和吃进往的东西。为了知道各种草本的性质,神农就亲口品尝,然后仔细观察它们在肚子中的变化。有一次,神农吃到一种树叶,这种叶子吃进肚子里后,在里面走来走往,像是士兵在进行搜查,不一会儿,整个肠胃便像洗过一样干净清爽,感觉非常舒服。神农记住了这种叶子,给他起了个
2012-07-10

藏族黑茶文化:熬茶

严酷的自然条件,具有极大影响力的藏传佛教,形成了藏族地区独特的茶文化现象。在寺庙中饮茶有严格的规矩:集体饮茶时在大殿内依僧职高低、修习等级,按序坐下,由司茶者依序给每人斟满一碗,喝完后将碗略向前伸,候司茶者再来倒满,饮者不能出声,不能东倒西歪。集体所饮茶的来源一是本寺发放,二是施主布施,后者称为“熬茶”。熬茶者有政府官员,也有富商,清代每任驻藏大臣均要定期向三大寺&ldqu
2012-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