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勐海“茶妖”和她的“孩子”

在进藏马帮离开景洪市走到“菜秧河”休息时,勐海布朗山茶厂厂长崔琳追了上来。崔琳在马群中找到了驮运着自己茶叶的马。她深情地抚摸着马头,就像一个母亲面对自己远行的孩子。 崔琳说:“这匹马与我有缘分,马帮到勐海我去骑马时,骑的就是它。”马帮总锅头赵宝昌见崔琳追来,忙递过一杯茶说:“我向人要了点茶叶,你品品看,怎么样?”崔琳喝第二口时,开口就说:“这怎么像是我做的茶?”赵宝昌不由伸出大拇指:“真绝了,就是
2010-02-05

茶人项姐

在燕赵茶界,一提到河北省邢台市三剑茶艺馆,马上就会有人接茬:“那是项姐开的!” “项姐”,好亲切的称呼。无论是年长于她的,还是比她岁数小的,茶人们习惯于把项春霞亲切地叫作项姐。这不仅仅是因为三剑茶艺馆的招牌早已跨越了邢台地域,而且项姐本人在河北省茶界的人气指数也在不断地飙升。 我认识项春霞女士是在她习茶之前的1992年,那时她还在《邢台日报》当一名记者。及至十年后再见到她时,名片上却多出了三个头衔
2010-02-05

陶艺家史云棠:典雅而灵动 深厚而淳朴

陶都的双桥村坐落在太湖之滨,是千年陶乡著名的盛产紫砂壶的专业村。这里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宁杭高速公路从村边经过。村里制陶业兴旺发达,云集着无数的壶艺高手和名匠。在众多名师名匠之中,史云棠先生就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笔者在十年前就认识了史云棠先生,那时的他在陶艺圈已经有较高的知名度,他的壶艺作品高雅端庄,技法娴熟独到,作品的艺术含量高、构思严谨、工艺精细。 史云棠的壶艺作品深厚而淳朴,古朴典雅而不
2010-02-05

壶艺夫妻:顾勤与储峰

顾勤和储峰夫妇均为工艺美术师,顾勤是典型的江南美女,美在其貌其心其作品。且酒量惊人,不说宜兴,就说偌大北京,估计也没有几个敢在她面前举酒杯的!顾勤1970年生,1986年考入宜兴陶瓷职业技术学校学习陶瓷造型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创作基础。198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跟紫砂名人王石耕学艺,磨练制壶基本功,后随父顾绍培大师学习制壶技艺。1992年进中央工艺美院培训,提高了艺术素养,并注重壶类的造型特点和细
2010-02-05

徐学东:徽茶文化传播人

见到徐学东的时候,他正在装修自己的新茶行。茶行装修得很不错,他说:“这不是简单的茶行,而是茶博物馆,在这里你将会直观感受到徽茶文化的气息。” 徐学东是安徽芜湖人,21年前在家乡筹资办了一家茶庄。20多年来,他沉浸在自己对茶文化的研究中,生意也随之慢慢做得大了起来。“准确地说,我不是一个商人,我宁愿你说我是一个文化人。”他开玩笑似的说道。说起徽茶,从黄山毛峰到六安瓜片,他侃侃而谈:古代的陆羽在《
2010-02-05

姚月明:一生情系武夷山

姚老病逝的消息十分突然,闻讯的茶人都很吃惊,也很遗憾。追悼会后我们与姚老的学生、朋友、夫人取得了联系,在不打扰大家的情况下,一同回顾姚老奉献于武夷岩茶、奉献于茶事业的一生,略表对姚老的悼念之情。 生在江苏无锡的姚月明先生在安徽大学茶学专业毕业后便被分配到了武夷山市崇安茶叶试验场,一呆便是35年,这里的人们对他极为熟悉。如今的崇安茶场已经更名为武夷山市茶场,现任场长祖耕荣参与筹备了姚老的追悼会。祖场
2010-02-05

高洪波:剑茶西湖

照理说茶是茶,一种饮品,雅品,而剑是兵器,凶器,二者本不搭界——当然北宋时讲究“斗茶”,一个“斗”字,让本来宁静之极的茶变得浮躁喧嚣,不过这只停留在建窑的兔毫盏里,三五文人的一种雅集时的“较真儿”,较之剑手之间的搏斗厮杀,自不可同日而语。浙江省举办首届“作家节”,偏偏把剑与茶绑在了一道。2003年10月9日的下午,东道主策划了千人品茶的“无我茶会”,地点在湖西杨公堤畔的花圃广场,我有幸出席,并且在
2010-02-05

“中国茶都”福建安溪的“三朵金花”

妇女节前夕,记者来到“中国茶都”福建安溪,采访了在这里经销茶叶的三个女人,她们的经历各异,但都靠自己的辛勤努力,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女性赞歌。 王玉红——从采茶姑娘到茶庄老板 王玉红,来自著名茶乡安溪县感德镇。由于家境贫困,玉红只念过七天书,十岁开始就开始上山采茶了。 一九九八年五月,怀揣从叔叔家借来的五百元人民币,二十六岁的玉红来到了安溪县城,每天背着二三十斤的茶叶到市场上去卖,一天下来,累得腰
2010-02-05

黄天亮:“茶文化”是我最大的财富

今年35岁的黄天亮是民营企业———广州和兴茶文化有限公司的老板,福建泉州人。中国茶叶之乡———安溪县,就在泉州。或许正是因为来自茶乡的缘故,黄天亮无论行走在何方,无论多么清贫或富有,都没有割舍掉骨子里深藏的“茶文化”。 27岁成业界“茶王” 1986年底,17岁的黄天亮来到广州当兵,1991退伍回到泉州老家。先是和人合伙开起了一间有300多工人的服装厂,掘到了第一桶金。后来又到广州,转行做起了货运
2010-02-05

湖南省种茶致富的罗双顺

汤市乡汤边村的罗双顺,是当地一个会打算、勤劳致富的典型农户,他除种好责任田养猪养牛,还种了20亩茶叶,茶叶〔鲜叶〕公斤销售收入3.6万元迈上了小康生活之路。 罗双顺全家4口人,过去主要靠种田喂猪维持生活,由于两个读书,经济上比较困难,1996年他承包村包荒芜的20亩狗脑贡茶园,进行低产改造,加强科学培管等,茶园面貌很快得到改观,1999年就开始采收, 今年,经该改造过的茶园进入了高产期,每亩产鲜
2010-02-05

张湘生:片片茶叶情

张湘生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但车行至保靖县葫芦镇黄金村时,她的话语就明显多了起来,不停地向我们介绍黄金茶的推广及繁殖方面的知识。她说,现在黄金村的农民大部分都已改种黄金茶了,比种其它农作物收益要好得多,说完脸上自豪满满。 黄金村的村民们提起县农业局的农艺师张湘生,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是她让我们致富的呢!”村民石付成笑着说道。现在,黄金茶在保靖吕洞山区的种植面积已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50亩扩大到
2010-02-05

赵基元:凡事还得靠自己

赵基元是个有远见的茶商。否则,他不会让荒废了10多年的茶园起死回生,也不会花巨资引进先进的制茶工具,更不会让茶树的可利用资源发挥到极致。更为重要的是,他发现了自己的背后是一个需求量大、利润足以让人夜不能寐的广阔市场———今年绿茶饮料在韩国市场超过300亿韩元已是既成事实。 不久前,福建省安溪县以久负盛名的茶产业吸引了约19家台商。此举不仅提升了安溪茶叶品质,更重要的是转变了当地茶农的观念,带来了新
2010-02-05

彭忠:开发中华藤茶 打造茶饮新贵

在珠三角,近年来悄然流行一种特殊的茶饮新风,流行人群大致是高血脂、高血压、高收入的“三高”人群,这种茶饮新贵的代表之一就是藤茶。看上去不起眼的藤茶,改变着“三高人群”的生活。 什么是藤茶?小小一杯茶为什么会引起茶饮新风? 珠海健宝藤茶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忠是位热衷于藤茶的企业家。说起藤茶,彭忠娓娓道来:藤茶取自野生显齿蛇葡萄植物,经高科技精制而成,利肝胆清湿热,特别适合南方人饮用。但价格比普通茶叶
2010-02-05

美丽风景——记马连道女茶人

在马连道,驻守茶店的女老板不能不说是茶叶街的特色和一道风景。赶在三·八的日子关注巾帼茶人,不是应景,却是真的想说一说,是对她们的尊敬也是体恤。女人做事业的通常是女强人,但是做茶的女性,在刚毅之中还多那么一些温婉和运筹之中的把握和回旋,生意做得雅致自然。 接触的马连道的女老板很多,当然,多数茶店中还另有主事、处理财务的男性老板。女老板们多是人气集聚、挥洒品格和品位的,所以与其说是老板,不如说是茶人。
2010-02-05

新型茶农余华军

这阵子开化县金茂茶场喜事一件接一件,在上海茶叶协会举办的首次年会上,捧回了“开化龙顶——上海茶叶市场优秀供应商”的匾牌,接着又获得了县委、县政府颁发的“农产品基地建设”奖。茶场厂长余华军说,做茶叶产销不在于基地面积有多大,关键是要有做精做细、品牌经营意识。 翁婿茶经三“碰撞” “不拼不闯,不可能有今天企业的发展。”2000年10月,余华军岳父王金涛所在的张湾乡林场有300亩老茶园公开向社会租赁经
2010-02-05

杨延寿:深山“茶花王”

“你这个茶花品种在省内可以说仅此一家。”“这么漂亮的茶花树居然由一个普通农民培育出来,真的令人难以置信。” 5月15日,在将乐县古镛镇积善村农民杨延寿的茶花园里,来自花卉之乡漳州的两位客商看着满园郁郁葱葱的茶花树,赞不绝口。 74岁的杨延寿是将乐县远近闻名的“茶花王”,浙江、福州、泉州、厦门、漳州等地的客商纷纷慕名前来订购茶花苗木。花卉并不是将乐的优势产业,老杨的茶花树何以有如此魅力?老杨说,这还
2010-02-05

老花茶厂的老茶人——高朝泉

在全国最早、最大的国营花茶加工厂——福州茶厂有一位事茶已76年、担任生产科长达27年之久的中国茶叶学会、省茶叶学会老会员、老茶人高朝泉先生,虽于不久前与世长辞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留在人们的心中。 高朝泉先生出生于1914年,他从小家境贫寒,幼年丧父,1930年他不足十六岁便进了当时的福州建春茶行当学徒(季节工),一直到1949年35岁那一年,适逢全国解放,次年便进了福州茶厂,先后担任福州东门茶叶站
2010-02-05

茶女田珍说“茶经”

2004年,田珍就在她们当地小有名气了。那时26岁的田珍只是平利县长安镇中坝村一个通过种茶致富的“小女子”。资本是80亩绞股蓝,40亩青茶园。光环是全省“优秀农民”。 “现在田珍的荣誉可就多了!”镇党委副书记刘勇介绍道:“有团中央、农业部命名的‘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县十大杰出青年,市人大代表……”刘勇显得很自豪,“当然,最大的变化,还是她在种植规模和经营理念上所发生的变化。”最先的变化,
2010-02-05

王诗典:鄂茶“航母”领航人

10多年前,采花毛尖茶厂还是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深山里一家不起眼的茶叶加工小作坊。10年后的今天,采花毛尖已发展成为拥有数千万元资产的茶叶集团公司。许多人都说,采花毛尖的飞速发展是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的缔造者,就是公司董事长王诗典。 1976年,高中毕业的王诗典成为采花中心茶站的一名“编外”临时工。从此,整整30个春秋,王诗典的青春和理想就献给了采花乡的茶山。1994年,王诗典出任采花中心茶站站长
2010-02-05

高校茶学教授——赖明志

闽江江畔的福建农林大学,是福建培养茶叶高等人才的学府,就在这所学府中有位退休的茶叶专业的老教授、我省著名的茶学专家、福建省茶叶学会五届理事、福建农学院茶树栽培教研室原主任、福建农业大学茶学学科组成员赖明志先生。赖明志同志虽于前不久离开了人间,但他一生事茶、奉茶的精神,将永记在人们的心中。 赖明志先生于1937年 6月出生福建德化县,自小勤奋读书,后考入国内著名的茶叶高校学习,1961年于浙江农学院
201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