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三晋普洱茶王曹六荣

2006年4月9日,由山西茶叶展评组委会举办的“晋商茶道文化节暨2005三晋茶业激情人物表彰会”在太原的全晋会馆举行,普洱斋斋主曹六荣先生因在推动和宏扬山西茶文化上的杰出贡献而受到表彰。在历时一个月的晋商茶道文化节上,有茶马古道、万里茶路等100余幅晋商茶路和茶知识图文宣展;有陈年普洱、乔家茶等500多种全国名优茶品展;有五台山禅茶、功夫茶等茶道表演。而曹六荣先生因其收藏的普洱茶品种和数量最多、收
2010-02-05

赵长湘:茶乡能人,带富一村

今年45岁的赵长湘,是仪征市谢集乡捺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提到他,村里没人不夸他是“小能人”,他自己富了,更不忘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5亩茶树树立带头致富榜样 赵长湘2001年担任捺山村党支部书记,对于上面提倡的要做“双带”型农村干部的要求,赵长湘心里擂起了小鼓。 赵长湘首先做爱人的思想工作,动员她把自家剩下的一亩多地全部调种茶树,成了全村第一个“无粮户”。如今,赵长湘家里种了5亩多茶树,有一
2010-02-05

茶色墨香悟道人

可能是由于艾明福先生一直信奉行动永远高于宣言的缘故,以至于他的茶水画艺术已成蔚为大观,世人却难以全面了解其人其画。 茶水画的探索对艾先生来说并不是一种时髦的猎奇,更不是无继承的随意创新,而是一种充满活力和谨慎的有修养的探索,这种探索不是一种技法的发现、精炼与成熟,更严格地说是对艺术理解的一种境界。潘天寿先生说过,境界是分层次的,一步一重天。我理解艾先生的这种境界是基于对中国画传统的深入理解及对西方
2010-02-05

叶树松:乐为茶农引富路

4日下午3时,骄阳似火。松溪县茶平乡果场山上1200亩的无公害茶园示范基地里走进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叶主任来了!”一位正在摘茶的农妇赶忙凑了过去。 “叶主任,有件事想请教您,茶树上最近出现了不少小绿叶蝉,该用那种杀虫药?” “比虫啉和天王星各用一次便可除虫,切记每种药水一年内只能使用一次!”说完后,叶树松又走向另一位茶农。 “今天茶青的价格可好?” “不错,还有两块多。”茶农笑着回答道。
2010-02-05

广东“茶侠”林荣坤

不久前,忽然接到广东林荣坤先生的电话,说他刚刚参加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三届医院院长大会,想见面聊几句,笔者欣然应邀前往。业内很多人都知道,林先生在广东番禺开有一家很有名的番穗茶庄,藏有很多陈年普洱茶。由于出身中医世家,自小跟精通医术的父母学医,林先生熟谙中医医术,加上对茶的不断探索,用茶与中草药配方,治病救人有一手绝活。由于看病不收费,对素不相识前来求医的患者都慷慨解囊,送医送药不收一分钱,
2010-02-05

袁枚品茗得真味

武夷岩茶滋味醇厚,香气浓郁,驰名天下。可清代大才子袁枚初到武夷饮茶,却嫌其浓苦,如同饮药一般。而后来袁枚为什么又在他的《随园诗话·食单》中慨然赞叹:“武夷茶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呢?这里流传着一个袁枚品茗的故事。 传说袁枚一生最喜欢饮茶,一天不饮茶就感到坐立不安。他考中进士后,不愿做官,立意周游名山大川,品尝各地名茶。他游览杭州西湖,饮过龙井茶,又在太湖边品尝了阳羡茶,随后又到江西,登庐山,过湖
2010-02-05

杨凤年与风卷葵的故事

《风卷葵》,相传为清嘉庆年间著名女艺人杨凤年所创制,传世品现藏宜兴陶瓷博物馆。造型以仿真象生类风卷锦葵为形。图案规则生动,曲线顺和流畅,形态自然逼真,整体端庄大度,风格古朴雅致。流卷葵叶,钮饰葵干,把以葵茎枝叶扭曲延伸,与壶身、壶盖所饰筋、纹、叶、茎协调和谐,器形手工艺砂味十足,韵味浓厚,为当今壶界所公认的传统经典之作。《风卷葵》的传说清朝嘉庆年间,宜兴蜀山有个名叫杨凤年的小姑娘,非常喜欢种花。她
2010-02-05

张淑珍:改写茶叶栽培史

人物简介:在陕西省商山深处:有这样一株“茶树”,为了党的事业,扎根在深山更深处;有这样一个声音,“我是党员!”为了群众的利益,从不叫苦;有这样一种脚步,45年来,为了老百姓脱贫致富,永不停歇……45年来,张淑珍始终致力于南茶北移,将茶叶产地向北推进了300多公里,这无疑是一个奇迹。更为重要的是,她让茶叶成为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希望。奇迹当你坐汽车穿过312国道路过中国西部北纬33°以北的陕西省商南
2010-02-05

爱陶爱土爱草根的蔡朝彦

朱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惟艰」。现代人生活所得日益提高,惜物爱物的观念反而日渐淡薄。在汉堡、火腿、三明治等外食文化冲击下,面筋、酱菜这些早年餐餐必备的本土佳肴,也正急速自你我的记忆中消逝。面筋,这种充满草根味的在地小菜,曾经是同样充满草根味的收藏家蔡朝彦,投注毕生精力的事业。今天,他所拥有的数千万珍藏,其实都是用面筋换来的。诚信经营点滴成大业1945年的三重埔,一
2010-02-05

荒山种茶人

在拿口镇朱坊村,时常可见一位在茶山上忙碌的中年人———他就是今年被评为南平市劳动模范的种茶能手兰成发。他怎么会和茶结下不解之缘呢?这还得从头说起。1991年底,新婚不久的兰成发带着妻子到福安老家走亲戚,了解到此地清明前的茶青每公斤都可卖到60多元,成品优质茶每公斤可卖到400多元。“一亩茶山可年产茶叶50—70公斤,亩产值3000多元,如果种10亩就可卖3万多元,种上20亩,甚至……”他心里不停地
2010-02-05

吴勇紫砂壶艺赏析

宜兴紫砂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五千里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壶艺家们素以遵循传统而沿袭至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大批年轻的壶艺新秀,正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他们打破传统的束缚,科学地认识和继承传统,同时也把现代艺术意识融入到紫砂艺术中来,使紫砂艺术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青年陶艺家吴勇的作品就充满着浓郁的现代生活气息,令人耳目一新。 吴勇的紫砂作品,气韵生动,自然浑成,大有天然自成之感,难见任何
2010-02-05

丽江卖茶人

于涌在丽江有很大的名声,因为丽江很小。但在丽江要出名也很难,因为丽江名声很大,里面有很多名人,外面也有很多名人。绿雪斋的由来于涌是开茶馆的。在丽江,开茶馆的人很多,但是于涌的茶馆有一个叫得很响的名字,叫做绿雪斋。要说清绿雪斋的来历,就必然要说到当过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李霖灿。李霖灿是西南联大美术专业学生,听人说起丽江玉龙山的壮丽雄奇,便跋山涉水来到丽江,拜会玉龙山。玉龙山是一座雪山,海拔不到六千
2010-02-05

郑燮与茶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作为“扬州八怪”之一 的郑板桥,曾当过十二年七品官,他清廉刚正,在任上,他画过一幅墨竹图,上面题诗:“衙斋卧听潇潇竹, 疑是 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对下层民众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对民情风俗有着浓重的兴 趣,在他的诗文书画中,总是不时地透露着这种清新的内容和别致的格调。茶,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茶
2010-02-05

舒茶人做活茶经济

在毛主席视察舒茶纪念馆中,一张巨幅照片上,身材高大的毛主席手指舒茶发展模型,听着旁边一位青年人介绍情况。已退休的葛富良,就是当年的青年,现已年近七旬。当时在县农工部工作的葛富良,是专门被抽到舒茶布置舒茶展室的。他回忆说,主席在茶场后门,看到远处山坡上的茶树,发出“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伟大号召。 葛富良老人于1984年至1993年期间,担任原舒茶乡党委书记。葛老说:“主席发出号召的第十年,舒
2010-02-05

“六安瓜片”与袁世凯

六安瓜片产于六安地区的齐云山。1905年前后,六安州(现六安市)麻埠附近的祝财主与袁世凯是亲戚,祝家常以土特产孝敬袁。袁饮茶成癖,茶叶是不可缺少的礼物,但其时当地所产之大茶、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满意。祝家为取悦于袁,不惜工本,雇佣当地有经验的茶农,炮制新茶。于是,有人专采春茶第一、二片嫩叶,精心炒制,炭火烘焙,制成新茶。结果令袁世凯大加赞赏,很快就成了茶市的明珠。这种茶形如瓜子,素称瓜子片,
2010-02-05

孙皓赐茶代酒

孙皓(242~283年)是三国时吴国的第四代国君,后为晋所灭。他专横残暴、奢侈荒淫,极嗜好饮酒。每次设宴,座客至少饮酒七升,虽不尽入口,皆浇灌取尽。朝臣韦曜,博学多闻,深为孙皓所器重。韦曜酒量甚小,不过二升。孙皓对他特别优待,密赐茶以代酒,即暗中赐给他茶来代替酒。此事见《吴志.韦曜传》,是史籍中最早关于以茶代酒的一则记载。
2010-02-05

袁世凯每天喝茶

袁世凯的死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不外乎气死说与病死说两种。然大都语焉不详,不能作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近年我们为此翻阅了不少的资料,甚至多次去袁世凯的故里河南项城,了解那里的风俗民情,访问年岁已高的老者,了解最生动、最有乡土气息、最有人情味的“活的资料”,我们认为袁世凯的死因应该有一个较可靠的结论。袁世凯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袁世凯有史可据的祖先最早可追溯到他的曾祖父袁耀东。袁耀东是庠生,庠生
2010-02-05

名人与霍山黄芽茶

霍山黄芽是历史名茶霍山茶叶从唐代开始得到发展,明清时期已具规模,并逐步形成名茶产地,成为历代王朝的 贡品,受到古今伟人、名人的青睐。据民国《霍山县志》记载:民国四年,武汉茶庄来霍山 收购“抱儿钟秀”黄芽,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获金牌奖。建国后人民政府更致力于恢复 和发展茶叶生产,现在茶园面积已达10万亩,为安徽省主要产茶县之一。从七十年代起,先 后恢复了黄芽、菊花茶、小岘春等历史名茶;新开发了翠
2010-02-05

乾隆荷露煮香茗

无论是同宋徽宗﹑康熙帝等帝王相比﹐还是同陆羽﹑蔡襄等茶人相比﹐干隆皇帝的嗜茶轶闻趣事要多得多。干隆帝即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1799年)。干隆六十年(1795年)﹐八十四岁的干隆帝决定次年让位给十五子颙琰(即后来的嘉庆)。一位老臣不无惋惜地劝谏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啊﹗”干隆帝却端起御案上的一杯茶说﹕“君不可一日无茶也﹗”嘉庆四年(1799年)﹐干隆帝卒时享年八十八岁﹐如此高寿与嗜茶养性
2010-02-05

西太后的饮茶之道

在清代,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因曾住在紫内西宫,遂被称为“西太后”。她主宰同治、光绪两朝军国政要,统治清代达48年之久,极尽豪侈挥霍之能事。她喜爱饮茶,是视饮茶可以美容,作为众多的美容秘诀之一。 慈禧的饮茶习惯较为奇特,茶具十分精美,富丽堂皇,“宫中茗碗,以黄金为托,白玉为碗。”每次饮茶,“喜以金银共少许入之,甚香”(徐珂《清稗类钞》“孝钦后饮茶”条)。清末在宫廷任职最得宠的女官德龄,常常陪侍慈禧之侧
201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