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龚松林生活新起点——松林茗茶

把盏品茗、谈天说地,这是闽南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晋江长到15岁方才为篮球离家远行的龚松林,从来没有离开过茶。以前,他总把茶随身携带到远方;现在,他在家乡开了间茶庄。龚松林的老家晋江农村以前几乎是夜不蔽户的,邻里间的走动与探访,就以茶为纽带。 无论贫富,每户人家总有一张茶桌、一套茶具,零零散散的几个茶叶罐子。暖暖的午后,或者星光寂寥的夜里,三五围桌而坐,主人家便开始煮水、洗杯、洗茶、泡茶。茶
2010-02-05

茶后

王后、皇后、棋后、影后、博士后,葛荣举喝茶,喝出了名,得了个茶后。一辈子没能评上正高副高什么的,这下,倒是有了个职称。 说起老葛喝茶的功夫,那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那时,市机关里新设了一个办公室,“马勺子市核实检查企业平调财务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核查办”,专门核实企业之间的平调账目,清算三角债。办公室没有专门编制,就从下边公司抽上来三个人,给了一间房子,挂牌办公。 企业之间的这种三角债,那是多年
2010-02-05

章建春:茶园绘人生

章建春承包青山湖街道坎头村的104亩茶园,经过几年的努力,使荒芜的茶园变了样。艰苦创业换新貌章建春1996年承包茶山后,面对一片荒芜茶园,如要开垦出来,初算一下,没有五六万元的投入及改造费用是拿不下来的。章建春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携妻带女把家搬到山脚下,每天起早摸黑地上山割草、翻地、挖竹鞭,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两手长满厚厚的老茧,经过4个多月的苦战,投入工本3万余元,终于将荒芜茶园开垦出来。天
2010-02-05

北京马连道茶市的三个安溪女人

南方茶如何折服北方人?从老北京破口大骂安溪茶商“用树叶骗人”,到如今一斤上等安溪铁观音,可换北京市中心宣武区7平方米豪宅,华北地区最大的茶叶集散地“马连道茶城”的3个安溪女人,让随行记者们看到了她们在京城大茶市中不同寻常的拓市经历,也看到了一群安溪村妇传递万里茶缘所付出的真情和努力。 北京媳妇:好茶换豪宅,很平常“可不,一斤好茶顶得上京城中心7平方米豪宅。”今年43岁的谢美霞一口京腔,在众人惊愕中
2010-02-05

从小木匠到大茶商

新年第一天,朋友给记者送来一本刚发行的新徽商系列丛书《天下徽商》,茶商汪智利入选其中。 汪智利是歙县大谷运乡汪满田村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小木匠,不到20岁,就挑着一副木匠担子到大上海做小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跑茶叶买卖比做木匠挣的钱多。 他的家乡是远近闻名的优质茶产地,汪智利拿着两年在上海打工积攒的2600元钱返回村里,收购一小卡车茶叶到上海贩卖,赚头不小。初尝甜头的汪智利,从此在上海和家乡之
2010-02-05

赵洪利:诗情画意铸壶魂

品茗之趣,不仅要注重茶叶的色、香、味、形和品茗环境、心态,更要讲究茶器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指出:“茶滋于水,水藉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須,缺一则废”。由此可见,茶器在品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宜兴紫砂茶器以其温润质朴的材质,千姿百态的造型和鬼斧神工的精美装饰而受到品茗者的青睐。然而,这一切都归功于紫砂艺人们的辛勤劳动和创造,以及他们对艺术的执著追求。赵洪利就是对紫砂壶艺执著追求
2010-02-05

李国章让山里的苦丁茶会唱歌

迈进筠连县双腾镇鱼井村,你的视线立即会被那连片波浪般的绿色吸引住,田间地头绿意袭人,尽是那一茬茬绿油油的苦丁茶。谈起这些苦丁茶,田头的村民会不约而同地提到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国章。 许多村民说,鱼井村穷山僻壤,经济不好是天生的,无法改变。但李国章并不这么看,带着村民的信任和期待,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6个年头。 上任之初,一个消息让李国章眼前一亮,镇上有少数头脑活络的农民从事苦丁茶种植尝到了甜头
2010-02-05

邓卢山:潜心研究品牌茶 一年收入超10万元

邓卢山是湖南省安化县大美村的一个茶农,他潜心研究品牌茶,多年苦心终获回报。2005年11月9日,他成功研制的千秋龙芽茶获国际茶叶科学研究会金奖。该茶色泽美观,味道清香,是不可多得的上好茶叶。目前市场价达600多元一公斤。千秋龙芽投入生产,加上其他品牌茶和普通茶,他一年收入超过了10万元。
2010-02-05

王秀兰:至清至纯茶叶人生

“茶叶做到老,茶叶识不了”,30年前,不到20岁的王秀兰跨进正兴德茶庄的大门,一定不会想到不懂茶的自己会成为国家茶叶评审专家、高级评茶师,一把茶叶掂在手里,马上能辨出产地、好赖,评级作价。“有名字没牌子”,14年前,37岁的王秀兰到账面资金只有6000元的张一元茶庄上任,也一定不会想到这家湮没60年的老字号今天能有一年2.3亿的销售业绩,连续八年坐上京城茶行业的头把交椅,今年腊月,“张一元”仅总店
2010-02-05

王岳华:收茶苛刻 保茶品质

浙江省江山市保安乡裴家地村盛产江山绿牡丹茶。 王岳华是土生土长的裴家地人。几年前,王岳华在村里办起了一家茶厂,开始收购茶青,加工江山绿牡丹茶。王岳华收购茶青十分严格,近乎苛刻。他要求茶农在采摘茶青时必须做到“一芽一叶”,并规定病枯叶不采、瘦叶不采,否则悉数不收。王岳华说,他之所以收茶苛刻,主要是为了保证江山绿牡丹茶的品质,为了能让茶农赚到更多的钱。2005年,裴家地村民仅茶叶一项年平均收入就超过1
2010-02-05

林伟:铁观音的朝圣者

没有手机,所以常常无法寻觅林伟的踪迹;他是一名公务员,每天面对的是货币供应和宏观经济走向,而他内心的工作却是铁观音。三十年之前,他开始喝铁观音;十五年之前,他开始自己研究并做茶;五年前,他对铁观音已“如痴如醉”。现在,他自己每年都在做茶,但从来不卖茶。他很自信,但却从来不参加一般的茶王赛。他说,那不是清高,而是自认为茶王赛的标准不足以把最好的铁观音评选出来。他的铁观音,茶底叶片完整肥厚,枝叶连理。
2010-02-05

赵基元:浙江最赚钱的韩国茶商

台州市天台县山顶茶场,被韩国人赵基元以高价承包,成为浙江第一块“外商独资”茶田。短短一年时间,他成了浙江最赚钱的韩国茶商。2005年上半年,春夏两季产茶140吨,在韩国市场上每公斤可以卖到五六百元人民币。“据我所知,同等品质的浙江茶叶均达不到这块茶田的赚钱程度。”浙江大学农学院一位教授说,“他带来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以及现代茶产品的开发理念。”
2010-02-05

方顺忠:研发茶叶籽油的农民

2005年12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名人工委、中华名人协会将“2005年度中华十大杰出名人奖”授给了一位普通的浙江农民方顺忠。在授奖理由中这样写到:“方顺忠先生解决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从茶叶籽中炼出了‘迄今人类最好的食用油之一’”。可与橄榄油相媲美的茶叶籽油2003年1月,由国家食品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主任卢良恕院士,我国著名营养学专家于若木等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
2010-02-05

谭波:茶艺馆主领头雁

当一行人字形大雁在空中飞过时,你定然会看到有一只飞在最前面的领头雁。在北京茶艺馆这一行里,开先河者,至今仍“飞”在最前面的,是闻名遐迩的五福茶艺馆总经理谭波,一位清秀文雅的女性。 然而,她在展翅翱翔的路上曾经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却鲜为人知。熬过冬天的严寒谭波出生于艺术之家,父亲是北京人艺原副院长谭宗尧,演过《天下第一楼》、《狗儿爷涅》等戏,母亲是******艺术学院的形体教授。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谭波
2010-02-05

茶人系列之国家茶名陈杖洲先生

陈杖洲,男,1945年3月生,广东省英德市人,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茶学专业。原任全国最大茶叶生产商品基地之一,英德市茶叶局分管生产技术副局长,农艺师,现任英德市茶友之家家长,中国领导科学院院士、北京时代学人文化研究院特聘院士。中国创新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未来研究所终身高级研究员,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研究员、中国科技研究交流中心研究员中国未来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管理科技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四川世界
2010-02-05

沈月辉:我要种出让专家都叫好的茶叶来

沈月辉小心翼翼地拨了拨最后种下的一排茶叶幼苗的嫩叶,察看它们的长势,随后拍拍手上的泥,满意地站了起来。对这新种下的60多万株茶叶幼苗,沈月辉像照顾婴儿那样用心。 沈月辉是戴村镇的种茶大户,他种出的三清茶因“香气清高、汤色清澈、滋味清醇”远近闻名,曾获得过茶叶界含金量颇高的“浙江名茶”奖。茶园已经有8年没用过农药,这里产出的茶可是生态茶。想当初,这位种茶好手却是被逼上梁山的。1990年之前,沈月辉是
2010-02-05

陈进贤:法华经与普洱茶

除了思考投资之外,陈进贤每天离不开的两件事是念《法华经》和喝普洱茶,前者被他称为“唱题”。 每天只睡6个小时,不到6点就起床的陈会拿出早晨最安静的半个小时唱题《法华经》。他最喜欢其中的第二和第十六章。他说:“这种唱题是从丹田提气念起的,血液都随之活跃起来,由此会获得一天的充实感。”这件事陈已经坚持了15年,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常常不到8点钟就赶到办公室的陈进贤,会在所有的工作开始之前泡一壶普洱。
2010-02-05

詹陆生:农民品茶师

图为詹陆生(右三)正在家里教茶农如何品茶、鉴茶的情景。 眼下,正值秋茶上市旺季,华安县仙都镇市后村茶王詹陆生家门庭若市,屋里屋外挤满人群。詹陆生凭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灵敏的嗅觉,善于观茶形、察茶色、闻茶味、品茶韵,辨别出茶叶的质量、品种、产地等,成为当地有名的农民品茶师。村民们纷纷把自己生产的茶叶送到他家,请他帮助鉴定茶叶好坏,以求卖出好价钱,外地客商也争先到他家品茶、购茶。
2010-02-05

“茶博士”带富茶叶村

郭荣辉26日一大早,郭荣辉就开始在自家的茶园里忙开了。“春芽这几天就要采了,不管好点不得行,误了这春就没得着!”种茶对蓬溪县高坪镇红塘村的村民来说,是很早就搞起的行当,但是种来种去,几十年也没见村民存起多少钱。“浪费了土地不说,还倒巴一坨活路,这样的茶有啥种头?”村民老王对当时的情况记忆还很深。种茶不赚钱还倒亏一坨!这样的状况是1998年村党支部书记郭荣辉上任后扭转的。2002年,他以最优惠的条件
2010-02-05

刘玉栋:人生滋味尽在一杯浓茶中

“真正会品茶的人,不仅仅是茶具,喝茶的几道工序都特别讲究,”刘玉栋说,窗外的光线有些黯淡,茶壶下的火苗是这房间惟一的亮点,他拿茶壶的姿式很特别,紫砂茶壶在他的大手掌下显得格外精致。聒噪的风夹杂着雨雪敲打着玻璃,已经是北方的寒冬了,水开了,他斟上了一杯龙井,茶的余香在水雾里散开去,所有的一切在这氛围里都安静下来。茶如人生刘玉栋在宁波有一套茶具,单是一个烧水的紫砂茶壶就花了他1000多块钱。“对于真正
201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