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关于茶的记忆

茶,自古皆是国人之爱,不但因它醇香怡人,还因品茶就如品人生苦乐一般,甘苦自知。茶香之中似乎也蕴藏着某种人生意味,在细品之余,唇齿留香。念起茶这个字,总能感觉到恍若余音绕梁的独特韵味,随后便生出一份淡泊清雅气质来。而说起茶,我最先想到的便是我的父亲,想起他曾说过,做人就像茶一样,禁住了风霜才能沉淀出馥郁的芬芳。  父亲一般和我说这些做人道理时,手边总是不离一杯茶,仿佛那就是他所信仰的人生格言。或许正
2013-11-20

茶香弥漫的记忆

“太平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庐山云雾闻林茶,味浓性泼辣。君山银针是金镶玉。西湖龙井,一朵一朵又一朵……”小时阿公常爱教我念这些,隔段时日,还要背出来。我却总记不住,因为那时家里早就吃不起这样的茶了,连见到机会都很少有。阿公却是过过好日子的,十六岁那年第一次去收租,后来从太公公手上继承了家业,是叔婆说的“不用做就有的吃。&rdqu
2013-11-20

武夷茶的诗词欣赏

和钱安道惠寄建茶【宋】苏轼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胸中似记故人面,口不能言心自省。森然可学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记龙团【宋】苏辙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睛窗。答建州沈屯田寄新茶【宋】梅尧臣春芽碾白膏,夜火焙紫饼。价与黄金齐,包开青箬整。碾为玉色尘,远汲芦底井。一啜同醉翁,思君聊引领。咏茶【宋】丁谓建水正寒清,茶民已夙兴。萌
2013-10-23

咏赞武夷茶的诗词

茶灶石【元】蔡廷秀仙人应爱武夷茶,旋汲新泉煮嫩芽,啜罢骖鸶归洞府,空余石灶锁烟霞。茶铺(散曲)【明】陈铎武夷和雨采春丛,嫩叶蒙茸,佳名千古重。卢仝曾称颂,七碗自清风。陶家学士殊珍重,玉堂中扫雪亲烹。玛瑙铛,玻璃瓮。碧云翻动、浊酒怎敢争功!御赐武夷芽茶恭记【清】查慎行幔亭峰下御园旁,贡入春山采焙乡。曾向溪边寻粟芽,却从行地赐头纲。云蒸寸润成仙品,器洁泉清发异香。珍重封题报京洛,可知消渴赖琼浆。家衮州
2013-10-23

江南六记之家山问茶

一提及江南,心中便浮现出六朝那些达人君子的身影,而那些翩翩之士,手中多数时候是拈了一杯茶的。古谚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或许茶亦如是,仿佛离开了茶,那意象的画面中就少了些许的风雅。西方哲学家黑格尔曾说:“每当提到古希腊,在每个有教养的欧洲人的心目之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般的感觉。”自魏晋士人南渡及至唐宋,江南逐渐成为了中国之文化重镇,也进而成为哺育
2013-10-21

茶联文化漫谈

人们把每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中的“茶”列为七件事之一,这说明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自古以来,茶跟文人雅士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也产生了茶文化。首先是陆羽《茶经》的问世和卢仝《饮茶歌》的传唱,更进一步加深了茶与文人雅士的关系,丰富深化了茶的文化内涵,因而,流传了不少关于茶的对联!“陆羽一经新著作;卢仝七碗更精神。&rdqu
2013-10-18

茶联欣赏

茶事是事,事到无心皆可乐;茗品须品,人非有品不能闲……品茶吟联,赏联啜茗,茶韵联趣妙趣横生,是一种精神和文化享受……扬子江心水 蒙山顶上茶此联见于明代陈绛《辨物小志》,最早挂于蒙山天盖寺茶馆,至今四川不少茶馆仍挂此联。水是茶之母,水为茶之神。茶滋于水,茶性发于水。唐代茶人张又新首开饮茶用水理论的先河,有专著《水经》。巴蜀是茶的发源地,蒙山有我
2013-10-11

唐代人对“茶道”的理解

喝茶喝到现代,喝出“茶文化热”了。人们发现因对“茶道”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言人人殊,难免“歧路亡羊”。今人对茶道理解的分歧,追根溯源,源于唐人对“茶道”见解的不同。“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皎然和封演的文章。皎然(约720—贞元末),俗姓谢,字昼,又字清昼。湖州长
2013-10-10

如何欣赏中国历代茶画

如何欣赏中国历代茶画中国人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衣食住行无处不包含寓意和想象。西方人把面包夹馅作成三明治,且不论是否好吃,单说思想寓意,那是根本谈不到的。而中国人却可以把月饼象征明月,象征团圆。馒头可以作成桃型、佛手形,可象征长寿,可象征福禄。按理说,饮料无非色彩可变,求象征意义不容易,而中国人却偏以画给各种饮料加进丰富思想。下面就详细介绍如何欣赏中国历代茶画.比如,有人曾一再以“尝醋
2013-09-27

合肥茶客话茶缘 “茶座客声喧”

不知不觉间,客居成都竟有三十多年了。故乡合肥常有客来,也常有人问起对这第二故乡感受最深之处,我便笑以“茶座客声喧”应答。这是叶圣陶先生在他所写的《望江南·成都忆》词中的一句。抗战期间,叶圣陶先生曾在成都住过几年。尽管时代相隔久远,但我与叶老先生在这点上却是有些感同身受的。蜀地盛产名酒,诸如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之类,却少有名茶。然而成都的茶楼、茶馆却是远远要
2013-09-16

茶联四幅

1 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苏东坡;2 一勺励清心,酌水谁含出世想,半生盟素志,听泉我爱在山声。--招隐寺内 ;3 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走东西。--洛阳古道一茶亭所书 ;4 一卷经文,苕霖溪边真慧业,千秋祀典,旗枪风里弄神灵。 --上饶陆羽泉联 ;
2013-09-09

茶诗四首

1 题德玄上人院 杜荀鹤(唐)刳得心来忙处闲,闲中方寸阔于天。浮生自是无空性,长寿何曾有百年。罢定磐敲松罅月,解眠茶煮石根泉。我虽未似师被衲,此理同师悟了然。2 与茶亢居士青山潭饮茶 灵一和尚(唐)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北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3 失题 陈继儒(明)山中日日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石枕月侵蕉叶梦,竹炉风软落花烟。点来直是窥三味,心后能翻赋百篇。欲笑当年醉乡子,一生
2013-09-09

贯休禅师与武夷山岩茶

唐景福间,贯休云游杭州,吴越国君钱鏐慕名拜见,并索要诗篇。贯休赋诗《献钱尚父》一首,里面有“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之句,因为当时钱鏐有统治天下的野心,要求他把“十四州”改为“四十州”。贯休说:“州亦难添,诗亦难改。闲云野鹤,何天不可飞耶!”拂袖而去,从此云游天下。贯休三次送友人入闽,在山心庵(
2013-09-04

赣南采茶戏:从九龙山响遍大江南北

赣南采茶戏俗称“灯子戏”、“茶篮灯”,亦名“三脚班”。它贴近生活的戏剧内容,幽默风趣的喜剧风格,短小精悍的“三角班”体制,运用矮子步、扇子花、单袖筒及模拟动物形象的表演艺术,活泼明快,优美抒情的民歌体音乐,配以勾筒正反弦与民间锣鼓的伴奏形式,加上头戴“一把抓”(罗帽)、身穿三花衣
2013-08-30

老君眉

《红楼梦》四十一回贾母在栊翠庵品茶说:“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这“老君眉”,被懂茶又识得茶趣的曹雪芹往《红楼梦》中这么一写,竟成了万人瞩目的茶事了!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嗜茶者,在追寻它的足迹?不知又有多少人在品味着曾被贾母享受过的“老君眉”?我也效法过。但是,当我每次看到红学
2013-08-28

松花酿酒 春水煎茶

折一身瘦骨,踩雨后的虹桥,进山。在山山与树树的夹缝间,辟半亩薄地,起一间柴屋,只栽松柏。男松站远些,刚劲孔武,护塞戍边;女松倚近些,端茶递水、红袖添香。老松可对弈,小松可共舞。酒醉茶酣也可“以手推松曰‘去’”。山认樵夫给树,水识渔翁给鱼,我非樵非渔亦樵亦渔,便拥有一切。山中何事?闲闲地餐风饮露,忙忙地耕云种月。写几行骈文骊句,用松针钉在篱笆上,花朵来
2013-08-26

苏东坡的茶诗

大家对苏东坡并不陌生,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而生在宋朝这个茶道盛行的时代,苏东坡与茶更有不少值得细品的故事,甚至还能在他的诗句中读到一二。在《试院煎茶》中,他写到:“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开头两句便谈论煎茶的汤水、火候,其描述茶汤、茶具及茶效,一气呵成,引人入胜。在《西江月》中写到:“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
2013-08-16

茶与女子的不解渊源

茶多像一个女子,一旦落地,便在方寸之间扎根生长,再也不愿移动,这份专一与不移,似女孩子最初的纯情,期望守一而终,生生世世。好的女子,如一道耐品的茶,千转百回缠绕于心间。女人,水做的骨肉,一杯清水在手,再落入几片茶叶,茶香袅袅散逸,似宋词,暗香浮动,温婉清爽,将女人的典雅演绎到极致。总觉喝茶的女人,是清醒可爱的,懂得爱惜自己,青春如花,花是需要滋养的,茶能让女子更清雅,双眸明亮,风韵清朗。古代女子美
2013-08-12

徐渭《煎茶七类》

《煎茶七类》[明]徐渭徐渭(1521—1593),字文长(初字文清),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明代杰出的书画家和文学家。徐渭对茶文化作出的贡献也是杰出的,他不仅写了很多茶诗,还依陆羽之范,撰有《茶经》一卷。《文选楼藏书记》载:“《茶经》一卷,《酒史》六卷,明徐渭著,刊本。是二书考经典故及名人的事。”可惜的是,徐渭的《茶经》今天已经很难看到
2013-08-06

儒家理学家 朱熹茶诗

朱熹(1130-1200年),宋代著名儒家理学家,婺源(今江西)人,也是一位嗜茶爱茶之人。淳熙十年(1183年),朱熹在武夷山兴建武夷精舍,授徒讲学,聚友著作,斗茶品茗,以茶促人,以茶论道,他写的《咏武夷茶》、《茶坂》等诗后,使武夷茶名声大振。据说,朱熹在寓居武夷山时,亲自携篓去茶园采茶,并引之为乐事。有诗云:茶 坂朱 熹携赢北岭西,采撷供名饮。一啜夜心寒,羝跌谢蠹影。咏 武 夷 茶朱 熹武夷高处
201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