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中国茶道礼仪表现形式

中国人习惯以茶待客,并形成了相应的饮茶礼仪,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中国茶道礼仪是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那中国茶道礼仪都有什么呢?中国茶道礼仪:第一、茶具一定要洁净,包括茶杯、茶壶、托盘及装茶叶的罐、盒;第二、取茶叶要用专用的器皿——竹制或木制的茶勺,也可用不锈钢或陶制的勺代替,不要用手抓;第三、要用双手敬茶,杯把在客人的右边。敬茶时要用茶托盘,如果没有,也要用小茶碟,一
2014-09-27

尘世中的那滚滚茶汤

每个人对人生的看法和界定都是不同的,有的人觉得人生如同一段旅程,有的人觉得人生如同一场电影。在我看来,人生就是一杯茶。一杯好茶,香气如同回忆经久不散。人生如茶,如同从芽叶到最后一泡的旅程。好似红茶,要经历揉捻、发酵……茶叶因为几番沉浮才释放了自身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在遭遇一次次挫折与坎坷之后,才能激发出潜能,释放出芬芳。最后,所有的故事慢慢沉淀成岁月的歌,浓缩在一壶茶里
2014-09-26

茶文化 | 茶情、茶道、茶境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气质烙印,藏在每个人的底蕴与思维中。茶在吸收了中国的儒、道、佛三家思想,在上善若水中将其诠释并融合为一,即形成一种茶之情、道、境三种茶文化。一为敬茶之情。倒茶前序为行龙布雨,海壶过闻香杯,使其杯中水过半五分,尽可持平,以示等同待客,后序为凤凰点头,以示敬意宾客,使其各杯茶过七分。以此应“茶七分,酒满杯”之言。“从来茶道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
2014-09-25

禅茶之八正道

2014-09-19

一禅 | 无心处处皆有好茶

茶席上,席主特备一泡古树茶和一泡台地茶。席主奉上一杯茶并示意:“请喝茶。”茶客喝下茶汤,席主说:“古树茶天生地养,前人惜之敬之,山林精华、世代福惠,日积月累于其中,茶汤自然醇和、香韵沉稳。”席主奉上另一杯茶,茶客喝下。席主说:“台地茶人工养育,今人栽之培之,天地灵气、劳作辛勤,日积月累在其间,茶汤青涩醇厚,香气上扬。”茶客问席
2014-09-19

中国的茶席

2014-09-18

喝茶,何必刻意

喝茶,何必刻意?茶只要觉得好喝就行,不用刻意去懂。不懂茶并不影响一个人体验茶带给你的乐趣.茶不是功课不是束缚,不是只有“懂”的人才有资格爱好。茶是享受,本着享受和放松的心态喝茶,暂时不必想着去弄懂它,反而会越喝越懂,要是一开始就说自己不懂,对茶有隔阂感,岂不是越来越不懂?无论是高官权贵,还是普通百姓,茶喝的是口感,喝茶应该是一件轻松、享受而又健康的事情。忘掉普洱茶魔术的幻彩
2014-09-17

探究茶乡人的茶道和茶俗更,可以更懂茶。

说起茶,一定要谈中国,谈中国茶要先走进福建,福建茶文化最浓的,应该是闽南!闽南人饮茶讲究“水、火、茶具”三要素。茶具中的壶、杯、盘,或方或圆或扁,多式多款,上镂山水人物及花鸟,玲珑精致。闽南人认为,茶具越用越珍贵,长年泡茶之壶,壶内“结牙”(即茶垢),老辈人说“结牙茶壶”即使不放茶叶也能泡出茶香;还有谁家“结牙&r
2014-09-16

由禅至茶:茶文化显示了一种永恒的生命力!

茶禅是以阐释茶与佛门之密切因缘。真意乃茶禅结合而达到的一种境界。禅在梵语中意为“静虑”、“思维修”、“弃恶”等。千百年来,茶道、茶文化显示了一种永恒的生命力,虽断犹续,无论中国茶艺、日本茶道、韩国茶礼,无不使接触者感受到她的一种魅力。奥秘何在?在于人们经由茶道获得一份真善美的陶冶。丰富多彩的茶道文化可归结为茶趣、茶德、茶禅。由
2014-09-12

品尝人生“三道茶”

大理三月好风光。三月,我有幸到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旅游。游赏洱海,观完苍山后,导游把我们领到白族村品“三道茶”。“三道茶”在白族被称为“绍道兆”,是白族茶道文化中的一绝。“三道茶”源于民间。当初,白族人在求艺、求学、经商、婚嫁时,长辈们一般用“三道茶”表
2014-09-11

只需四招,轻松掌握茶室中的花道

茶室插花不同于一般的插花艺术,它更多地体现了茶的精神,所谓术业有专攻,便是如此,不是什么矫情玄乎的事。第一招:形韵深邃茶室插花强调意境美,作品清新淡雅,富有诗情画意,强调形、神、情、理、韵的和谐统一。如果能与茶室书画融为一体,就更耐人寻味了。第二招:纯真简洁花的种类选择要求简洁,所用到的花材数量不多。色彩搭配也不超过三种颜色,讲一个轻描淡写,仿佛漫不经心中,趣味和纯真就出来了。第三招:线条丰富茶室
2014-09-10

心静至此,道现其中

茶本就是文雅之物,国人饮茶更是早已脱离了解渴的低层次需求,在饮茶上我们追求的更多的是一种道,一种情趣,一种境界。纵观历代文人雅士,饮茶时他们所追求的也大都是一种品茗与心境特殊的融合。于是,很自然地禅与茶结合到了一起。茶道中人常说“一人品茶,谓之禅茶”。饮茶最易将人导入禅境。茶性清凉,可伏心中燥热,可涤体内沉浊;茶味枯淡,可去名利之欲、可息奔竞之心。由实物之茶冲水泡为有形有态
2014-09-07